黄兴,一生有两大辉煌战绩:一是1908年3月,在钦州、廉州和上思一带发动的起义,曾以200多人硬抗20000多清军长达数月之久,最终因弹尽粮绝,这才撤退到了越南河南;二是1911年4月23日,在广州黄花岗义中,他以副总指挥的身份,率领敢死队,战斗到只剩下自己一人,而且两根手指也被打断。 然而,更令人感到惊叹的是,他的出身只是个“秀才”,而在战场上表现的却是一个无畏生死的铁血汉子。 可以说,黄兴和孙中山并称中华民国的两大最高缔造者。因此,文学泰斗章炳麟曾赞誉他:“无公乃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 但是,从小接受中国儒家传统教育的黄兴,相比从小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教育的孙中山、宋教仁等人来,走得却是一条秀才造反的曲折道路,无疑更加的艰难和不容易。 可是,当孙中山等人不断绽放光彩之时,而黄兴却似乎失去了踪影,这中间到底经历了哪些不为人知的事情呢? 秀才走上革命路虽然,黄兴所在的宗族世代都有出仕为官者,自己也从小就学习经史、词章,但祖上却有遗训:“永不出仕清朝”。所以,1896年考中秀才的他,对功名并不热心。 ▲黄兴旧照 不过,他尤其喜欢读太平天国杂史,以及太平军的一些民间故事,这可能也是他产生民主革命思想的源头。 1898年,24岁的黄兴到武昌两湖书院学习,在对西学的探讨中提出:“不学地理,无以知天下大势;不习体操,无以强身而有为”。 也就是说,这时的黄兴才真正开始关心起天下大事,并有了闹革命的想法。但是,下面的经历,应该才是他走上革命道路的真正动力。 组建革命团体“华兴会”1902年6月,黄兴被张之洞选派到日本留学,并积极从事舆论宣传的工作,从而结识了许多中国的留日学生。 1903年4月29日,因沙俄拒绝从东三省撤军,许多的中国留日学生都非常愤慨,并组建了一支130人的“拒俄义勇军”,而黄兴就是其中一员,并由他给全体成员教习枪法。 同时,他还参加了杨毓麟的暗杀团,并研究出了10多种炸弹,试图暗杀卖国求荣的满清官员。 同年5月,他从东京回国后,联系了武昌文普学堂的好友宋教仁、武昌两湖书院的同学周震麟和曾在长沙明德学堂教书时发展的进步学生胡瑛等人,并开始创建革命团体“华兴会”。 ▲黄兴与孙中山旧照 据黄兴长孙黄伟民回忆,在革命初期,因经费紧张,祖父变卖了家中的庄园和300石田,就连全家打算到长沙买房居住的费用,也被捐给了革命党人。 1904年11月,“华兴会”决定组织鄂、宁起义,一旦成功,必然覆盖整个长江流域。但是,黄兴却因“万福华刺杀王之春事件”受到牵连而入狱。 虽然,不久获释,但“华兴会”已失去了最好的发展机遇,并且在国内也难以立足,只好流亡日本。 与孙中山组建“中国同盟会”到了日本后,黄兴对孙中山的革命团体“中兴会”很是感兴趣,而孙中山对黄兴的革命团体“华兴会”同样也很感兴趣。 于是,1905年8月初,在日本人宫崎滔天的介绍下,黄兴和孙中山进行了首次会面。一番交谈后,黄兴接受了孙中山的建议,将“华兴会”和“中兴会”合并为“中国同盟会”。 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下设麻务、评议、司法三大部门。成立大会上,黄兴提出:“公推孙中山先生为本会总理,不必经选举手续。”因此,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而黄兴则被任命为执行部庶务,也就是同盟会的二把手。 “黄孙”首次出现分歧“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就需要设计会旗LOGO,而因LOGO样式,二人却出现了分歧,并差一点造成关系破裂。 当时,孙中山提议用牺牲的革命友人陆皓东设计的“青天白日旗”图案,但黄兴却说这个图案很像日本的太阳旗,不如用“井”字旗,有平均地权之意,而孙中山又说这个图案不但不美,而且有复古思想。 ▲黄兴提出的井字旗和孙中山提出的青天白日旗 因此,二人僵持了很久,黄兴还曾发誓要退出同盟会,并与孙中山绝交。不过,冷静下来后,黄兴本着大局考虑,最终做出退让,这才使二人关系没有破裂,从而共同吹响了“辛亥革命”的号角 吹响“辛亥革命”的号角1906年,在黄兴的派遣下,刘道一策划了同盟会成立之后的第一次起义,即:萍浏醴起义。虽然,起义失败,但意义深远。 之后,黄兴又先后策划、指挥了“防城起义”、“广西镇南关起义”、“钦州起义”、“广州新军起义”以及广州黄花岗起义等。 1911年10月11月,湖北军政府成立,次日派人前往上海同盟会中部总会,希望黄兴、宋教仁前往武昌主持大局。 28日,当黄兴从香港辗转抵达武昌时,黎元洪带领多名高官前往汉阳门欢迎,并派有军乐队,甚至还安排人骑着马高举“黄兴到”的旗子,奔跑于武汉各街市,以安定民心。 11月3日,黎元洪推举黄兴为革命军总司令,并举行了“登台拜将”仪式。结果,因种种原因,经过20多天的苦战,汉阳还是失守。无奈之下,革命军退回了武昌。 ▲领导钦州、廉州、上思起义时的黄兴 不久,黄兴离开武汉,前往南京。结果,又碰到了“同盟会”内斗,但他依旧坚决支持孙中山。 弟当以身力拒之1907年,光复会的章太炎、陶成章等人借潮州起义失败为由,要求罢免孙中山的总理职务,并推举黄兴担任,却被黄兴推辞,而光复会也退出了中国同盟会。 1909年,陶成章等人再次向孙中山发难,要求改选同盟会总理,却遭到了黄兴的极力反对。为此,黄兴曾给孙中山的信中说:“陶等虽悍,弟当以身力拒之!”可见,黄兴对孙中山的支持之志。 然而,在后来的“讨袁”过程中,二人再次产生分歧。孙中山提议“武装反抗”,而黄兴则坚持走“寻求司法”之路。 因此,黄兴在孙中山“静养二年,不谈公事”的劝说下,前往美国考察。期间,有人找他组建新党,但他却说:“党只有国民党,领袖唯孙中山,其他不知也!” 1916年7月,黄兴在孙中山的敦请下,经日本回到中国,但还未来得及“绽放光彩”,便因积劳成疾,不幸于10月31日“英年早逝”,年仅42岁。这就是所谓的黄兴“销声匿迹”的说法。 图片来源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