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富平民俗 | 觅子人的独门绝技扑蛾

 富平人原创馆 2020-09-18


扑蛾——觅子人的独门绝技

文/何九玲

 扑蛾

扑蛾是流传于庄里实验区觅子一带的社火文化节目,当属一种独门绝技!蛾,是当地人的方言,实际上就是美丽的蝴蝶,扑蛾就是扑捉蝴蝶。

扑蛾历史回溯

扑蛾流传已久,相传最早源于唐代盛行的“二月蝴蝶会”。传说当年唐明皇每逢农历二月春光明媚,百花盛开,群蝶蹁跹起舞之时,便偕嫔妃宫娥来到富平行宫郊野赏花扑蝶,观赏大好春光。以后便形成了蝴蝶会习俗。另一传说,古时关中有游春踏青的习惯。每逢春暖花开,草绿花艳之时,少男少女踏青遨游,追逐嬉耍,春心萌动,互倾爱慕之情。扑蛾就再现了这种古朴的乡俗活动。

说起觅子扑蛾,最正宗的演艺人在南张,姚北村扮演放蛾的老汉77岁的席恩宽回忆,他的祖上就在觅子南张观看过这节目。由此推断,觅子人表演这个社火,从有真实记忆的角度来说至少应有上百年历史了。当地表演最出色的当属南张的老艺人,建国后,尤其是上个世纪50年代初,觅子扑蛾进入黄金发展期,尤其是1955年,南张扑娥从富平众多社火节目中脱颖而出,一路高歌,先去渭南体育场再到省戏曲研究院演出一月有余,处处受欢迎,后来还代表陕西省到北京参加艺术会演,受到了奖励,所到之处,喝彩不断。

传统的扑蛾角色舞蹈动作主要有放蛾老汉的抖蛾、平抖蛾、低抖蛾、高抖蛾、跪抖蛾[高低抖蛾;扑蛾姑娘及顽童的追蛾、扑蛾、卧鱼扑、高扑、花梆步扑、探步扑、转圈扑、跪地扑、仰面扑、后踢步追娥、抖扇扑、弓步扑等十二种。伴奏锣鼓段有2/4拍四小节自由反复及八小节自由反复两种,交替使用。

扑娥演出人员从腊月开始排练,正月初一正式演出,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历时半个月。白天晚上都可以表演,表演可以在大街小巷,在爱热闹的村民门前,在村里的晾晒场院,在村干部门口,在当地的厂矿企业里……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有趣的演出,留给那个时代的是美好的记忆,带给那些文化生活并不富裕的人们以无限的乐趣。

目前扑蛾表演

目前,扑蛾仍是当地每年春节闹社火时颇受群众喜爱和欢迎的民间舞蹈之一。

能表演扑蛾绝活的只有觅子南张人,觅子铁佛人和觅子姚北人,其中姚北人近年最活跃。

表演者分两块而站立,主演区为一个着黄袍戴黄帽的身体灵敏度较好的老汉,担任放蛾的任务。另有三个十一二岁的长相甜美动作灵巧的小女孩承担扑蛾的任务(更早的南张村是两个着裙装的小女孩扑蛾,一个手拿草帽的小男孩捂蛾),他们身着特制的红色裙装〔其实传统着装应为淡青色裙子,上有牡丹花或者鸳鸯戏水图案〕,用红色绸子制作的衣袖宽大如翅,适合舞动和遮挡蝴蝶。助演区有鼓乐伴奏队。鼓乐伴奏的人大约有十五六个,由鼓头和敲击乐器者等构成。乐器配置有大鼓(领奏),大锣、大铙、京镲、有时有手锣等配合。节奏欢快、情绪活泼。并根据舞蹈情绪有轻、重、缓、急变化,以烘托整个舞蹈表演的意境和气氛。

目前健在的老艺人已经很少了,只有姚北七队80岁的鼓头冯长贤,姚北六队77岁的放蛾老汉冯恩宽,再就是后来嫁到觅子姚北七队的,当年南张组的赴省戏曲研究院扑蛾的小姑娘,如今已经79岁的尚西娥老人。尚老太清晰地记得,她15岁时个子不高,长得机灵活泼,被大家当成十二岁的小姑娘,大家在台上表演,技艺娴熟,精彩纷呈。觅子扑蛾艺人们,在省上待了一个多月,天天演节目,场场受欢迎,小西娥的剧照还在《西安日报》上登了好几次。

现在扑蛾所用的道具有蛾,竹篦,鼓乐器具和角色需要的服装。蛾,一直都是由觅子村懂行的心灵手巧人亲自制做的,目前能做这个且做得最好看的就是姚北七队的尚西娥。据她介绍,每回村里过红白喜事,她都会捡拾回很多彩色糖纸,捋好压平存放着备用。她可以用彩色糖纸折叠出一只只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美丽蝴蝶(过去南张人曾用白麻纸制作的小飞蛾)。扑蛾用的竹篦来源于农村人房门口悬挂的竹帘子。每根竹篦长约一米二左右,大约需要一百二十根,将做好的纸蝴蝶穿到竹篦的一头,每个竹篦上只穿一个。花花绿绿的糖纸做成蝴蝶甚是好看,夜色中还会闪闪亮亮。鼓乐器具来源于村民集资,本村若有在外工作的热心人士,必会多掏一些钱。其余人五元十元不等,买来大鼓和铜锣等。放蛾老汉的服装一般是从西安购买,而小姑娘们的衣服,多由做蝴蝶的巧手人裁制。

表演扑蛾,放蛾老汉双手指缝间各执四束装饰着蝴蝶的竹篦,每束竹篦有十五根,双手间总共会握着120根竹篦,随着鼓点,老汉灵活地抖动竹篦,竹篦张开,噗噗簌簌,如同春花烂漫的季节,真蝴蝶在空中翩然起舞。老汉身体开始上下左右舞动,或者前后旋转,蝴蝶翻飞间,小姑娘们要迅速扑捉,或低至跪着爬地扑捉,这叫地上捂,观众们还没看清楚怎么回事,忽然间,演员又会腾跃而起,于空中巧妙飞扑新的蝴蝶,这叫空里逮。随着伴奏鼓点的轻重缓急,无论是场上的老汉还是小姑娘,都会轻松敏捷地做出动作,其反应之快捷灵敏,令人目不暇接,若遇到孩子们上学,扑蛾者可以懂此技艺的老年妇女承担,上文提到的尚西蛾老人,在75岁高龄时曾参演过,而且风采不减当年,有一个跪地扑和高扑的动作转换不到三秒,引来观众阵阵喝彩,至今被当地人传为佳话。

在庄里,在觅子,社火扑蛾,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它独特的演出方式和地域色彩,如同春天般温暖着也慰藉着寒冬里人们的心,带给观众的是一场场美妙精彩的视觉盛宴,传承此技艺,需后来者努力,愿它能再次走出庄里,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采访对象:庄里试验区放蛾老汉姚北六队冯恩宽(77岁)

扑蛾者觅子村姚北七队尚西娥(78岁),扑蛾伴奏队鼓头觅子村姚北七队冯长贤(80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