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富平人物︱辛亥先烈胡明贵

 富平人原创馆 2020-09-18

富平人物︱辛亥先烈胡明贵

文/彭辉

一百多年前爆发的辛亥革命,以强大的震撼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作为北方最早响应武昌首义的陕西,在辛亥革命进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仁人志士和辛亥英烈,富平籍义士胡明贵就是其中的一个。
胡明贵,字仰山,曾用名典钰,清末富平东乡第十四联胡家堡(今刘集镇西胡村)人,生于咸丰四年(1854)四月初八,自幼家境贫寒,少时喜好练拳使棒,历经“回回乱”和关中大旱,生活举步维艰。同治九年(1870),年仅17岁的胡明贵迫于生活压力,瞒着父母悄悄带走两丈土布只身外出谋生,多年杳无音信。数年后托人捎来家书,父母方知其在西安附近当兵,但具体情况不详。

从胡明贵离家出走时的情形分析,很可能是去了三原、泾阳一带,原本打算做小生意的,恰适逢陕西巡抚蒋志章募兵组建“抚标亲兵营”,遂被招募从军。此后行伍30年间,胡明贵从小兵卒逐步被擢升为基层官佐。光绪二十八年(1902),陕西巡抚升允多罗特氏,蒙古镶蓝旗,1905年任陕甘总督)奉旨整顿军务,将原抚标亲兵营、西安城防营及各镇标营改编为“地方巡警军”。其时,胡明贵任驻守岐山巡防营马队“把总”,官阶为武秩正七品,授武信骑尉衔,时年约49岁。其子孙家中存留的“家严遗像”,似应为这一时期的照片。
光绪三十四年(1908),新任陕西巡抚恩寿索卓罗氏,满洲镶白旗以“西安巡防营队”为基础,组建陆军第39混成协,时称“陕西新军”,是负有机动作战职能的常备军,其官兵多为哥老会成员。与此同时,陕西督抚营务处参照新军编制体系,对驻守其它各地的巡防营进行了整编。其时,胡明贵任驻守华州华阴庙巡防营马队管带(营长)。“巡防营”属于地方警察部队性质,具体负责维护社会治安等事务其编制分为马队和步队,其中“马队营”下设左、中、右三哨,官兵约190人,战马约140匹宣统二年(1910),同盟会员张凤翙(hui)、钱鼎、张钫等人先后进入陕西新军,张凤翙任新军混成协参军兼第二标一营管带。此间,胡明贵与陕西新军中的“同盟会”党人及华阴“哥老会”成员有着密切交集,且受张凤翙等革命党人的影响较大。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爆发后,陕西同盟会联络会党、新军和哥老会力量,于 10月22日(辛亥九月初一)发动了“西安起义”,公推张凤翙为起义总指挥,攻占了位于西安城内东北隅的八旗兵营“满城”,陕西巡抚钱能训饮弹自戕未遂被俘、西安将军文瑞钮祜禄氏,满洲镶红旗跳井自尽,西安全城光复。10月27日(辛亥九月初七),陕西军政府正式成立,张凤翙任“秦陇复汉军”大统领,钱鼎、万炳南为副大统领。是日,驻华阴庙巡防营马队管带胡明贵率部反正响应,任华阴复汉军统领。西安光复后,陕西各州县纷纷易帜,唯潼商道”道台瑞清博尔济吉特氏,满洲正黄旗与副将桂和(满族)守潼关拒不归顺,并仓皇向清廷告急求援。清廷闻讯急忙调遣山西、河南清军两路进兵驰援潼关。

潼关是陕西的东大门,出则可逐鹿中原,入则可直捣西京,军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秦陇复汉军志在必得。11月1日,副大统领钱鼎自告奋勇前往潼关督师,熟料行至渭南被当地民团杀害,同日遇难者共28人。11月2日(辛亥九月十二日)凌晨,胡明贵率华阴复汉军及华阴哥老会马耀群部,与潼关徐国祯复汉军里应外合,自潼关西南隅攻入县城,不到两个时辰占领了全城。潼关守军副将桂和被俘,瑞清逃匿。次日,马耀群因属下趁乱哄抢滋事被徐国祯斥责,遂带手下刀客负气出走,致使潼关城内义军兵力受到削弱。瑞清脱逃后秘向河南盘头镇清军兵营求救,盘头镇巡防营管带张大炳随即率豫军进攻潼关。

11月4日(辛亥九月十四日)上午,胡明贵和徐国祯率领义军与河南张大炳巡防营激战于潼关东门外上寨原,战斗非常惨烈。义军支撑不到半日,终因枪少弹缺,上寨阵地陷于敌手,首领王吉祥、张茂森及部下数十人阵亡。清军旋即攻打潼关东门,义军首领孔绪群中弹牺牲,守兵不支溃散,清军破城而入。胡明贵大义凛然毫无畏惧,率复汉军勇士与敌巷战于潼关城内。义军寡不敌众,徐国祯部兵溃撤出潼关,胡明贵率部退走西门受阻,转而欲出北门未能突围,继而折返西门内小桥处与清兵拼死搏斗。清兵蜂拥而至,胡明贵力竭遇害,年58岁。胡明贵阵亡后,复汉军残部随之溃散,潼关失守。11月5日(辛亥九月十五日)王钰锦率河南陆军混成旅进驻潼关。

据民国《华阴县续志·兵荒》卷载:“宣统三年九月,陕西革命军与华阴诸民军应之,遂克潼关。”民国《潼关县新志·兵事志》卷载:“宣统三年九月陕西起义,乡侠马耀群率众袭关,廪生徐国祯等应于内,城遂克。协台桂和被执,道台瑞清遁走。”《陕西人物志》载:胡明贵,富平人,清陕西巡防营营长,平时与哥老会党有连。辛亥九月初一日,西安义军起时,明贵驻防华阴庙,闻讯即召合华潼间豪杰健儿,率部反正,逐潼商道瑞清,据关响应省城。逾数日豫军来攻,而省垣因钱定三(钱鼎)遇害渭南,援兵久未集,明贵率数百人与战于潼关东原,力竭被执,越日遇害,年六十(虚岁),潼关始陷于豫军。据《陕西文史资料》、《张钫采访记》、《郭希仁传》、《张风翙传记》及潼关县志等史料记载,胡明贵阵亡及潼关失守之日为1911年11月4日,即辛亥九月十四日。又据陕西政协资料室存档《胡志刚谈话笔录》载:“据贾成章(岐山人)谈:其父阵亡之日,出潼关西门不得,转而出北门,又未得出去,即接火了,遂死于西门以内。……胡明贵阵亡后,跟班(护卫)贾成章将其遗体葬埋在潼关城西北角。民国二年(1913)二月,其长子胡思坤随贾成章去潼关搬回父亲遗体,埋葬于西胡村。”

胡明贵身为前清武官,在张风翙等同盟会党人的影响下向往革命,积极响应“西安起义”率部反正,并在首次收复潼关战斗中慷慨赴死,彰显了深明大义、敢于担当、英勇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辛亥革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先烈精神不死,后辈定当铭记。

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