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富平温泉河记事·那口井

 富平人原创馆 2020-09-18

那口井
文/赵福顺

从富平老南关出了炭巷,过了莲城,一路往下,就到温泉河了。沿途莲城人种的蔬菜,什么芹菜,韭菜,芫荽,绿绿的,鲜鲜的,旺旺的,很是招人喜欢。路不是很好,虽是大路,倒不宽。下雨一路泥泞,车辙深深的。路旁的小渠里,常年清水淙淙,是浇菜用的。

来到河边,最显眼的,就是那温泉河上的石桥。因时间久远,桥面已不是那么平整。桥也不是很宽,但能过马车。桥是漾水桥,和路面平行。水小的时候,水就从桥下流,水大的时候,就漫桥而过。桥是用厚厚的石板,石条搭建而成,单孔。是什么人所修,我们无人去考证。在桥的南岸,右边竖着一座有两米多高的四楞石碑,我们都叫它四楞碑。石碑上面顶着偌大的四角微翘的石帽,上面中间是圆顶。在碑的北面,镌刻着“肩舆并驾”四个大字。我当时不认识第二个字,也并不知道这四个字的意思,回去还专门问了父亲。父亲说是个舆(yú)字,“肩舆”就是轿子,意思是两个轿子可以同时过桥。于是我对这几个字就记忆深刻了。

过了石桥,河北边右边有一间敞房,敞房里有一口井。井口是用一整块石板中间镂空做成的圆形井沿。莲城人都在这里挑水吃。

这口井很奇特。说是井,既无有井台井架,也不见轱辘。更奇特的是,这口井里的水,不溢不减,常年老是那么多。你挑水的人再多,也见用车拉水的,可水永远是不竭不枯,始终清洌可鉴。水面离井沿也就二尺多深。水也有两三尺深,清沏见底。从来没见过这口井浑过。你低头看井里的水,你的影子就印在了水面上,清晰可见。井水的味道确实不错,清甜爽口,甘冽醇绵。没有人不喜欢!尤其是北塬上的人,从县城(其实是老南关)归来,走到这儿,都想喝点水,润润嗓子。

我们小的时候,从县城归来,尤其是夏天的时候,都是在井边喝点水再走。有的大人们就借人家挑水人的桶,打上水来,有舀水工具的就舀着水喝,没舀水工具的就就着桶沿畅饮一气。我们小孩子常常到河边的泉眼上用手捧水喝,有时就干脆趴在泉眼水面上喝。河边的泉眼多的是,汩汩上冒的水都流向了河里。

有的小青年们喝水可就讲究文明多了。他们就到井旁边的芦苇丛边,折一杆青青的芦苇。剥掉下面的芦叶,用小刀在芦杆节的上端,开一个小口,然后把芦苇伸进井里,提一管水,把芦杆横着,嘴接在刚开的口处,慢慢地喝着,他们仿佛不是在喝水,而是在品尝着甘冽的清酒,美滋滋的样子,实在让人看着眼馋,新奇。可人家像是故意眼馋我们似的,慢慢地品着,喝着,喝完一杆,再提一杆,再提一杆。直到把我们的眼睛看得大大的,勾勾的,馋馋的,又不好意思要人家的。等人家扔下芦杆走了,我们几个才去抢夺那被人家扔掉的芦杆,也猴子学样儿的提水喝起来。渴的,不渴的,一人来他几杆。小伙伴们迫不急待,你抢我夺,水顺着芦杆流到嘴角,滴湿了肚皮,滴到了地上,但大家心里是高兴的,快乐的!说真的,用芦杆提的水,有着水的清冽和芦杆的清香,到现在还深深地贮存在我的记忆里,仿佛鼻子还能闻到那股芦苇的清香!

那口井,其实是一眼泉。它就在温泉河畔。可它的水却没流向河里,就只在井里,所以我们都说它是井。

虽然现在已经什么都没有了,可它却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际,存活在我们记忆的深处!陪伴着这口井的,还有温泉河边那青青的芦苇丛,河岸边大片的荷叶荷花,河里活蹦乱跳的鲤鱼……

看到今天人民政府正在为恢复温泉河优美的生态环境而努力,我感到由衷地高兴和欣慰!我相信温泉河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


2020/01/05

富平人征稿邮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