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炳坤 | 拾麦穗

 富平人原创馆 2020-09-18

拾麦穗

文/徐炳坤

忙种时节,麦浪滚滚,

大地金黄,丰收在望。

正值麦收时节,上世纪七十年代带领学生拾麦子的情景又浮现于眼前。那时候每当麦收时节学校都要放忙假,拾麦子自然就成了老师和学生的责任。

每年麦子熟了的时候,农村人都是喜笑颜开,丰收喜悦挂在脸上,提前做好夏收的准备工作。“麦稍黄,秀女也下床”,“龙口夺食”是人们普遍喊的口号。小学生的任务多半是拾麦穗,因为割麦子是体力活儿,只有壮劳力才能完成的。但麦收时节农村是没有闲人的,即便是白发苍苍上了年岁的老头老太太也戴了草帽,肩搭毛巾,或捡麦穗或照看场院。

小学生更是拾麦穗的主力军,那个时候有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叫做《我是公社小社员》,是这样唱的:“我是公社小社员喽,手拿小镰刀呀身背小竹筐,放学以后去劳动,割草积肥拾麦穗越干越喜欢。”学生们的确也是越干越喜欢,只要听到了有拣麦穗的任务,就高兴得欢天喜地。因为他们可以在田野里撒欢儿,可以听小百灵在半空中很婉转地唱歌,可以听蝈蝈们在远处近旁不停地叫,可以看到各种颜色的蜻蜓蝴蝶飞来飞去,燕子呢喃着在左右盘旋,盼黄盼割的鸟叫声更是吸引着具有好奇心的孩子们,这叫声提醒农人们收麦时节不可懈怠,“龙口夺食”也就意在其中。还有那田间里骡马在咴咴儿地叫,拖拉机在欢唱,割麦子的人们在高兴地说笑,总之是人欢马叫,一片沸腾的景象。收麦子是一年里的第一个丰收时光,有哪个农人不心花怒放呢?而小学生们也受了这样的鼓舞,在这样的氛围里欢蹦乱跳,小兔子般在田野里奔跑。有着融入大自然的神圣感觉。

自然,拾麦穗是有组织进行的,当时我在村上的学校当小学老师,是带队的负责人,下麦田之前总是要强调一下纪律,唱一首《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曲,说几点注意事项,全村四五十名小孩子带着草帽,都提着笼,篮子,有的拿着袋子,笼上绑着喝水瓶子,一块地一块地巡回拾麦子,那时的孩子很听话,老师的话就是圣旨,学生百依百从,拾麦子都是一字儿的排开,每人间隔两米,学生前面拾,我在后面检查,有拾不净的再督促孩子返工,直到拾干净为止,凡拾过的地块都很干净,基本做到了颗粒归仓,每年都受到村干部和社员们的夸赞和表扬。

但孩子们都不容易,每拣拾一个麦穗都得弯腰低头,有的手指也被麦茬挫破了直流血,为了鼓励孩子们多拾麦子,使孩子们有收益,有成就感,除每天给孩子们发人丹、薄荷片等凉药外,我还和生产队长协商每斤麦子(带杆)三分钱,孩子们更是高兴,手快的女孩每天有拾三十多斤的,(一般的孩子每天也可以挣到五、六毛钱)这样一天下来就可以挣到九毛多钱甚至一元多。

那时(1973年)我每月工资只有四元钱。当老师基本是无私奉献的,所以,孩子们经过自己的劳动每天能收入五、六毛钱也就自然欣喜若狂,感到骄傲。

由于三分钱的刺激,连平时最淘气的孩子也很吃苦,每天虽然大汗淋漓,湿透了衣服,晒黑了皮肤,但收获总是不小,当时也对孩子们进行政治说教,什么颗粒要归仓、要爱惜劳动成果、要当好贫下中农的接班人等道理。也会表扬几个老实听话,拾到麦穗最多的孩子,说他们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是贫下中农的好后代。受表扬的孩子有一脸的骄傲,孩子们的思想总是积极向上的。今天回忆起来真有点快乐无比。

现正值麦收的时节,又想起了带领学生们拾麦穗的往事,感到很亲切,似乎闻到了那麦浪的香味儿,听到了小百灵欢快的鸣叫。


想起当年拾麦穗,记忆犹新乐无比

带领学生下田地,龙口夺食忙秀女。

一行一行排成队,一步一步向前移。

一边唱歌一边拾,一粒粮食也爱惜。

颗粒归仓不浪费,丰衣足食有底气。

虽苦犹荣人欢喜,不忘初心永牢记。



拾麦穗

作者简介:徐炳坤,陕西省富平县曹村镇南沟村人,退休教师,富平县作家协会会员。专业:化学,爱好文学,喜欢写作。多年来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曾多次获得省、市、县和国家级优秀论文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