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富平丨富平人一定要知道唐代最牛的家族

 富平人原创馆 2020-09-18

从《两唐》书列传人物本贯的地理分布

说富平籍贯的令狐氏

文/刘登锋

唐李一朝,自李渊始建王朝,迄于天佑末祀,绵延将及300年。迭有治乱盛衰,而当代人物却还是先后辈出,流风余韵,不时为后世所称道。虽然两部《唐书》中曾为两千零五十五人立了传,实际上能具体知道本贯的只有一千九百二十八人。而富平籍载入唐列传人物的只有四人,是令狐彰和他的三个儿子令狐建、令狐通、令狐运。

01

一、令狐氏的渊源





令狐一氏,得姓于周定王十三年,出自姬姓。周文王之子毕高后裔毕万,在春秋时期当上晋国的大夫,晋献公十六年(前661年),晋国灭耿国、霍国、魏国三国。毕万因功封于魏城,毕万之后称“魏氏”,毕万之孙魏犨生子魏颗,以军功别封于令狐(今山西猗氏县)。其后代以邑名氏,称令狐氏,魏颗为令狐复姓的得姓始祖。世居太原。到两汉末年时,建威将军令狐迈与翟义反抗王莽篡位,密谋匡复汉室,为莽所败被杀。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五下》令狐迈败死后,令狐迈有三子,伯友、文公、称(鸿),为避祸率令狐氏族人由中原迁徙到敦煌郡,伯友入龟兹,文公入疏勒,称(鸿)为故吏所匿,遂居效谷。成为西州大姓,令狐称(鸿)隐匿十几年后,刘姓复立天下,东汉政权建立,当初为匡复汉室而举义的令狐氏自应受到优遇,重返政治舞台。汉晋时期(自4世纪初到5世纪30年代)敦煌令狐氏在政治舞台上时隐时显,显时则同时数人俱显,隐时则了无痕迹,给人以整个家族共进退之感。隐显之间,似乎令狐氏有选择的与汉族政权取积极合作的态度,这和令狐氏一族崇尚传统的儒术有渊源关系。


从明万历《富平县志》第五卷官守传令狐整条目看,令狐整已在北周任中华郡郡守(在富平当官),令狐熙、令狐德棻父子墓碑同年立于耀县巷口村西北(唐乾封二年667年立),现存药王山。从以上依据看,令狐氏北周时期已从敦煌进入关中,住于华原县(今耀县)富平籍令狐彰在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后应该已入驻富平薄台村。(也就是安史之乱爆发后)。

02

二、令狐氏迁富平





从1991年3月河南出土的一方《唐故棣州刺史兼侍御史敦煌令狐公墓志铭并序》得知:令狐公名梅,字敬和,新旧唐书均无传,可是令狐梅墓志,叙述了令狐姓的来源及祖望谱系。志文上溯九代祖名讳官职,从九代祖令狐虬,从敦煌太守开始。随历史所至逐渐向东迁居,其中八代祖北周令狐整《北史》《周书》均有传。为丰、始二州刺史,中华郡守、大将军。七代祖令狐熙《隋书》有传,至六代祖令狐德棻。史载为宣州华原人(今耀县),不再记为敦煌人,所以唐初令狐氏移居长安附近。及至令狐梅的曾祖令狐彰,传载其为“京兆富平人也”,即今陕西富平县。父令狐通在两唐书中均有传,令狐梅的伯父令狐建、三叔令狐运在新唐书中也均有传,也就是说从令狐整到富平任中华郡守开始,令狐一氏就有了富平留居下来的可能。从旧籍考证,令狐彰居富平薄台村。从富平旧志查知,富平历代疆域、风土、地名、山川、水河名称与薄台村有关的有“薄台河”“薄台”“薄川”等名称。历经实际走访勘察考证,是今富平县集新村(因本村出土唐符璘碑,碑文记载有“符璘瘗埋于薄台”),旧称齐堡村,齐古村。集新村北依浮塬,西北有薄台河、多泽泉与温泉河汇合经村南流过。

据传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刘恒(汉文帝)为躲避汉室宫廷吕后专权的迫害,其母薄姬携带年幼的刘恒,悄悄离开长安城,一路北逃,来到浮塬脚下温泉河畔,见这里古树参天,河道蜿蜒,泉水清冽,鱼肥稻香,莲花盛开,北望龙泉山,起伏连绵,祥云腾飞,温泉河畔北岸,山林葱郁,一派江南水乡景色,仿佛回到了千里之外的吴国家乡,因此决定留在此地与当地村民一起生活。尔后留下了有文字记载的许多传说,其中有一“薄台”(温泉河南岸)“薄太后庙”、“薄太后饼”。


刘恒当年看望母亲时的下马亭,即“亭子村”,汉军驻地“墩台村”等地名古迹。又北周令狐整任中华郡守时的中华郡就在集新村南面(强梁塬上)。现在的东石村北面,有中华郡南门的石婆婆为证。可见令狐一氏在富平留住也是有其渊源和深意的。

03

三、富平令狐氏在唐中晚期的发展崛起





从唐史研究得知,李唐一代在受西魏北周宇文泰的“关中本位政策”的影响下,逐渐向北齐、梁陈的典章制度靠拢,也就是说,西魏北周时实行的文武合一政策,到隋唐逐渐实行文武分途的制度,以至于到唐后期以文为重。从到富平当官的令狐整看,明万历《富平县志中》的官守传是这样记载的:“后周令狐整,敦煌人,徙家华原县。为中华郡守。时,郡务草创,整一切调停,身任之,称良守焉。孙,德棻,任永徽,国子监祭酒,崇贤馆学士,金紫光禄大夫。曾孙修己,官太子右谏议郎。朝散大夫兼献陵令。人以为善政之报。”可见令狐整每到一个地方任职,谦恭谨慎,廉洁奉公,时常警惕自己不能骄傲,并且善于统领军队和地方管理,亲自和百姓同甘共苦,所到之地任职期间广为人赞。可谓文武全才。最后晋升为大将军,按北周的官制就是九命(最高的官即为正九命)。下来主要说的就是富平籍贯的令狐彰。万历《富平县志》记载,令狐彰,字伯阳,富平人,父濞。为范阳蔚,自敦煌徙来,彰胆气刚毅,知诗书大义,当禄山乱也,彰欲节自显,籍士马献款间,史思明觉之,遣兵劫彰,彰率死士数百人,溃围入朝。肃宗大悦,下诏慰劳,赐甲第,帷帐,计器甚盛,拜博、滑节度使,河朔平。加御史大夫,封霍国公。时吐蕃内犯,诏彰防之,所过秋毫不犯。民大悦,疾亟,勒子归东都私第。悉上军府兵杖,财用薄。仍薦刘宴,李勉,可当大事。代宗诏褒其闾,赠太傅。建,章长子;管右武军事,迁右领军大将军。通,次子;以李吉甫薦,拜赞善大夫,徙寿州团练使,终右卫大将军。运,三子;东都留守将。兄弟皆有才名。”朱子语类云:“唐源流出于夷狄,古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此语虽简,却含有种族及文化两问题,再从李唐一代女系母统言之,唐代创业及初期君主,如高祖之母为独孤氏;太宗之母为窦氏(即纥豆陵氏);高宗之母为长孙氏。皆属胡裔而非汉族。富平贯的令狐彰,旧《唐书》是这样介绍他的背景的:令狐彰,京兆富平人也。远祖自敦煌,徙家焉,代有冠冕,父濞,天宝中任邓州录事参军,以清白闻。本道采访使宋鼎引为判官。初任范阳县蔚,通幽州人女,生彰,及秩满,留彰于母氏,彰遂少长范阳。倜傥有胆气。涉猎书传。粗知文义。善弓矢、乃策名从军。事安禄山。天福中,以军功累迁至左卫员外郎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令狐彰的经济基础在关中,是关中的地主阶级,而且上几代都是士大夫,是做官的出身,也就是说它的文化背景和阶级立场是倾向唐朝的。说他父亲以清白操守,其实是映射出他家很有钱(因为代有冠冕),他父亲在当判官之前,曾是范阳县尉,与当地的一个幽州女子私通,或者可以说是妾室,生了令狐彰,但是当他父亲在幽州的任期结束后,他就抛弃了这娘俩,而自身回长安了。这说明令狐濞是士族人群。这种始乱终弃的情况在唐代很多,在当时是被认可的。没有想到,令狐彰和他母亲后来过的很好,而且是相当的好。从令狐彰的性格看,倜傥有胆气,今天的话说就是格局很大,这是做大事需要的性格。文化不是很深,长于拉弓射箭。从这似乎可以看到,令狐彰的母族的文化底蕴,应该是个以武功见长的家族。当时安禄山也是这里的郡守,他母族的政治立场是站在安禄山一边的,所以他长大后参加了安禄山的军队,最终成为安禄山的麾下的一员大将。又因史思明的关系而成为滑州地区的统治者,主政滑州后,他忽然有了归顺朝廷的想法。他通过一个水军找到了宦官杨万定。杨万定将他的归顺的消息告诉了唐肃宗,肃宗大喜。另外史思明被他儿子史朝义所杀,安史势力呈现出根本性的衰败局面,是令狐彰归唐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他的归唐不能完全归结为感激忠义,思立名节的看法。正因如此,他控制滑州地区后,实现了相对独立控制的政策,一方面对朝廷是听话的,但另一方面却是独立的。这个看似骑墙的政策,却使地方经济取得了很好的发展,社会重新走向了稳定有序的状况。千里之外去关中防秋抵抗吐蕃,而不需要路上府县的供给,说明这里很富有,所以令狐彰虽然归顺朝廷,却从来没有去过长安或洛阳朝拜过唐肃宗。朝廷当然想让他去,但是他没有去。道理很简单,去了就回不来。在临死前,把这个责任推给了宦官鱼朝恩,同时推荐了他心目中的接班人,并且希望自己的家属都回到长安去,不实行父死子继的办法。他推荐的两个人刘宴和李勉。唐肃宗最后选择了李勉做宰相。令狐彰的这一策动是肃宗大为感动。别的地方的节度使都是父死子继,而令狐彰却把六州节度使交还给了皇帝,从而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政治仕途打好了基础。

新《唐书》记载,令狐建(?—789)唐京兆富平人,令狐彰子。彰卒,举家归京。代宗大历中累转右龙虎军使。德宗建中四年,泾原兵乱,建率军护驾至奉天,拜行在中军鼓角使。兴元元年,为行在都知兵马使。贞元四年,为右领大将军。五年,以专杀不辜,贬施州别驾,卒于贬所。从新唐书记载看,令狐建在他父亲去世后,全家搬到长安。在泾原兵变时,对唐德宗有救驾之功,被任命为行在中军鼓角使,翌年升为行在都知兵马使,右领大将军。当他人生达到巅峰时,总感家庭生活不幸福。他的妻子是一位同他父亲令狐彰都是节度使的老战友李宝臣的女儿。可是令狐建就是看妻子不顺眼,甚至到了非要和他闹离婚不可的程度。他绞尽脑汁想到一个办法,诬陷自己老婆和他手下的一个门客通奸。为了表示愤怒,他就杀了那个门客,然后他把老婆给休了。被杀掉门客的母亲伤心欲绝,不相信自己的儿子会做出这种事,悲愤页死,妻子的父母直接告到了皇帝那里,皇帝令三司审查。这个李氏就拿出有力证据,以证明自己清白。在证据面前,令狐建只得给皇帝供述这是他一手策划的,其目的就是为了离婚,皇帝颇感头疼,你说你离婚就离婚,可万不该滥杀无辜呀!最后考虑到令狐家族为国家所做的贡献。于是批了四个字“责任在我”,对令狐建以教育为主,又令地方对门客一家进行怃恤。几年后令狐建又因事,被贬往偏远地方施州,终老施州。

新唐书记载:令狐通,彰子,元和中以父功授赞善大夫,出为宿州刺史。任寿州团练使时,与淮、蔡叛军作战,报胜不报败,被贬为昭州司户。十四年起为右卫将军。后官至左卫大将军。从新唐书记载看,虽然在宿州任团练使时与蔡军叛军作战时大败,被贬。事后,皇帝还是念及其父亲对大唐的忠厚勇毅,对他网开一面,升任左卫大将军。他的弟令狐运,为东都留守将,受诬抢劫绢布,被流放归州。

1991年从河南出土的《令狐梅墓志》得知,令狐梅是令狐通的第二个儿子。令狐梅大儿子令狐仲舟早亡。撰写令狐梅墓志的是令狐梅的弟弟令狐棠,乡贡进士。令狐梅,字敬和,虽然新旧唐书均无传,但是从他的墓志铭得知。他历唐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五帝,长期在李德裕幕中供职的历官事迹。令狐梅常说:“古之忠贤,不难齐尚。”他“读书,不务文,略取其要。而能旁该众艺,天文地理,韬铃风角,逢蒙五善,墨翟九攻,玄微秘妙,无不洞达。”《见全唐文补遗》。所以,他的知识非常渊博,唐宪宗元和(806-820)年间,他开始走上政治舞台。穆宗长庆(821-824)年间,受到时任浙西观察使,李德裕的赏识。自此以后,他和李德裕的交往日益增多。每当李德裕有重要行动时,他为李德裕出谋划策,多有建树。因此,如果认为李德裕是唐代有相当影响的政治家,令狐梅对他的辅助作用是决不可忽视的。根据《令狐梅墓志铭》的记载,李德裕在政治上的成功与失败,多与令狐梅的建议密切相关,而且他参与了唐后期“牛李党争”的整个过程。著作有《会昌武备》。

总观富平令狐一氏,自北周令狐整任中华郡守到中晚唐令狐彰、令狐建、令狐通、令狐运、令狐梅。他们除受郡望的蔭育与皇家的庇护外,也与他们个人的智慧和崇尚儒家的背景是分不开的。特别到晚唐重文以后,耀州一支本族的鼎盛,(令狐德棻、令狐峘、令狐楚、令狐定、令狐绪、令狐绹、令狐滈、令狐涣)对富平令狐一氏的帮助扶持也是有很大可能的。以至于唐晚期到五代,富平曾设富平州(德宗、贞元四年),鼎州(唐哀帝天祐二年)裕州(五代后梁朱镇贞明元年)和旧县银沟遗址出土的遗物(特别是晚唐五代宋初高档瓷器残器的出土)作为解密是分不开的。

知古鉴今,继往开来。历朝地方名人对当地的人文和地理环境都是有很大影响的。愿富平挖掘出更多有影响的时代精英,传承前贤的美好品德与精神,从而汇聚成推进富平发展的强大动力。

2020年6月16日书于古欢斋   

参考书目
(1)新旧唐书
(2)唐代历史地理研究    史念海著
(3)唐代碑文与文化研究  牛致功著
(4)《富平县志》孙志
(5)北京图书馆刊(1996第四期)
(6)中原文物(1994.3)
(7)唐代政治史述论稿(1956年)  陈寅恪著

讲述富平人的故事,

凝聚富平人的力量。

弘扬富平人的精神,

打造富平人的品牌!

富平人投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