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稻盛和夫先生对其成功的心法总结。稻盛和夫先生是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创始人,在他80多岁的年纪接手破产的日本航空公司,只用了一年时间业绩就迅速回复,两年半的时间就实现了日航股票的再次上市。能够在不同的行业获得成功,一方面是依赖于他的经营技巧,而在这技巧之下的更根本是稻盛和夫先生的心法。 书的开头讲了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他还是小学生的时候,在位于鹿儿岛的老家,有两个叔父、一个叔母死于肺结核,整个家族都在结核病的阴影之中。他非常害怕被传染,所以每次经过卧病在床的叔父的小屋时,他都会捏着鼻子飞跑过去。但是他的父亲却不同,他已经下定决心,由自己一个人来照料患病的亲人。至于感染的风险毫不畏惧。他的父亲精心护理病人,舍身忘我。他的哥哥则认为,”哪有那么容易感染呢“,根本没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结果父亲和哥哥都没有感染,只有他被感染了。死亡的威胁日益迫近,他惶恐不安,但也只能躺在病床上,终日闷闷不乐。可能看他可怜吧,当时住在隔壁的一个大婶借给他一本书,书中有这样的内容:”所有的灾难都是由我们内心吸引而来的,自己的内心不予呼唤的东西,绝不会来到我们身边。” 人生的一切都是自己内心的投射。如果能理解这句话,就能明白,修心才是人生最基础的事情。人生中所发生的一切都是由自己的内心吸引来的。所以,心中描绘什么?拥有怎样的思想?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人生?这些就是决定人生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心灵塑造了现实。 所以,面对眼前发生的事情,抱什么想法、以怎样的心态去对待,人生将因此发生巨大的变化。那么拥有怎样的内心才能成就人生呢? 创建松下电器的松下幸之助先生,由于幼年时父亲投机米市失败并破产,不得不在上小学时就辍学当了学徒,从孩提时代开始,就吃尽了苦头。然而,在这样的命运面前,他毫不气馁,为了让雇主高兴,他一心一意,拼命工作。松下先生这种忠诚老实、乐观开朗的心灵,就是构筑日后松下繁荣事业的基础。和松下幸之助一样的当学徒的孩子很多,其中可能有很多孩子埋怨自己的境遇,嫉妒别人,憎恨社会。为什么松下先生取得了这样的成就。 第一颗心,就是接受当下的乐观之心。不管遭遇怎样的苦难,都要坦然接受自己的命运和境遇,在忍耐的同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持续不断地拼命努力。这样的人才能不断开拓自己的人生。现状越艰苦,人就越容易发牢骚、鸣不平,怨天尤人。但是,这些牢骚、不满兜兜转转,又会回到自己身上,导致自己的境遇进一步恶化。这就是接受当下的意义所在。然后以积极乐观的心,持续不断的努力,这是逆转人生的秘诀。 第二颗心,感谢之心。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境况,都要用“感谢之心”去面对。“这是因为,某种灾难降临时,既可能消去一直折磨自己的“业”,也可能唤来新的灾难。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应对灾难时的那一颗心。”“业”是佛家的说法,是“原因”,我们说出的话或者偶尔做出的行为,都会成为业,而这个业会变成灾难,降临到我们头上。而当灾难到来时,如果我们的心态不对,就可能唤来更大的灾难。避免这一点的方法就是“愉快”地接受灾难。如果受了伤,就要想:“啊,还好,只受了这么点伤就完事了,没有惨到身体都动弹不了。”如果生了病,要感到高兴:“就这点病,动个手术就能治好,真幸运。”灾难发生,意味着消业。大的灾难能够消业自不必说,即使是很小的灾难,也能消业,所以应该高兴。 同时,心怀感谢,困难也能变成财富。 前面曾提到松下幸之助先生创立的松下电器。稻盛和夫先生创立的京瓷从京都一家小小的街道工厂起步,最初得到的订单,就来自松下集团中的一家公司。京瓷当时是一家位置偏僻、毫不起眼的街道工厂,几乎没有任何知名度,能从松下集团得到订单,实在难能可贵。但另一方面,无论交期还是品质方面的要求,订单中都有十分严格的规定,除此之外,还有价格方面的要求,对方每年都有苛刻的降价要求,要满足这些要求,京瓷必须做出非同寻常的努力。当时,同样从“松下先生”那里获得零部件订单的同行中,有些人总是愤愤不平,一味抱怨松下“欺负供应商”。他们的这种心情当然可以理解,但稻盛和夫首先想到,“松下先生”每年都能照常下订单,而且,正是他们提出的苛刻条件锻炼了京瓷。想到这些,就不能忘记对“松下先生”表示感谢, 即便是要求苛刻的订单,只要对“松下先生”有利,京瓷就二话不说,依对方的价格照单全收。为了在这种条件下挤出利润,京瓷绞尽脑汁,拼命努力。而此后不久,京瓷进入美国市场,从当时蓬勃发展的美国半导体公司获得了订单。这时候,京瓷的产品同当地同行相比,不仅品质远远超越,而且价格特别低廉。苛刻的要求接二连三,为了满足这些要求,京瓷拼命创新开发,由此孕育出超越行业水准的卓越的产品,并保证了良好的收益。 意识到这一点时,就从心底升起了对“松下先生”的感谢之情:“感谢您锻炼了京瓷。” 而当时同行业中那些一味发牢骚、愤愤不平的企业,现在很多都已经消失了。 消极应对眼前的境遇和状况,满腹牢骚,满口怨言,这样的态度不可取。有对方的帮助,才有今天的自己。态度谦虚,常怀感谢之心。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此后的命运将大相径庭。 第三颗心,用工作来修心。稻盛和夫先生认为人生是一场修行,而工作是最好的修行方式。他刚大学毕业的时候进入了京都的一家公司,结果不到半年,公司的大部分人都辞职了,他本来也想辞职,被哥哥给骂了回来。于是,23岁的稻盛和夫做了人生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先埋头工作。”他人生的转折点就是工作态度的转变。多年以后,他得出一个结论,工作是最好的治愈良药。而我也用亲身经历感受到了这股神奇的力量。如果你此刻正迷茫、正经历挫折、正经历磨难、正经历不幸,稻盛和夫用过来人的经历告诉你,只要拼命工作,就能带来不可思议的好运。 “当我这样全神贯注地投入工作时,杂念从心中消失了,我甚至接近了“无我”的状态。就如同修行僧在坐禅中到达了“无”的境界,思想中的杂念从头脑中被清除,心灵进入了纯净状态。” 第四颗心,利他之心。宇宙中存在着推动事物向着更好的方向不断成长发展的宇宙的意志。抱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命运自然就会好转,利他的行为会反馈到自己让自己收益。 从年少时候起,到踏入社会,稻盛和夫先生说自己做什么事情都不顺利。小学考初中两次没考上,患肺结核卧病在床、高考失利,就职不理想等等,但是有一件事却极其顺利,令人吃惊,那就是他高中时候从事的“纸袋”生意。高中时候由于二战影响,他的家里变的很拮据,家里靠着母亲支持贫困的家庭。即使这个样子,上高中的他依旧无忧无虑,放学后只顾着和同学打棒球。看到他的样子母亲发火了,有一天母亲这样对他说:“你跟那些和你玩的同学不一样,我们家境拮据。你上了高中,还只顾着玩耍…”。看着母亲悲伤的表情,他决心“帮扶家计,守护家人”,并向父亲提出制造和销售纸袋的建议。以前他们家经营印刷作坊,同时也做纸袋。他的父亲用菜刀一样“的大型刀具把一大叠纸一下子裁断。周围受雇的阿姨们将裁好的纸张折叠,涂上糨糊。 平日里是放学后,周日则是从早到晚一整天,他将父亲制作的大小十几种纸袋装进大竹筐里,放在自行车的后架上,沿街叫卖。 最初,客户是街边的甜品店,他随意兜圈子,走到哪儿算哪儿。后来自己开动脑筋,将鹿儿岛市内分成七个区域,以一周为单位,按顺序走动。另外,他还将纸袋放在批发店里,委托他们代销,他们卖掉多少,他就收多少钱。 不久,别的点心批发店也纷纷下单。父亲和他忙不过来,甚至还雇人帮忙。而且,据说由于他们的纸袋在市场上畅销,当时从福冈来的纸袋商竟然撤退了。 作为一个完全外行的高中生所从事的买卖,这称得上是很大的成功了。这可以说是我作为经营者的原点,是珍贵的体验。 那个时期,其他所有的事情都不顺利,唯有纸袋生意获得了成功,这是为什么呢?多年后稻盛和夫先生回顾当时的情况,思考成功的理由时,忽然悟到了一个道理。 其他的事情,几乎全都是为了自己:满足自己的欲望、自我保护,或者是希望获得别人的好评。与此相反,只有纸袋行商出于帮扶家计、守护家人的目的,是从“关爱他人”出发的行为。就是说,其中蕴含着“善意的动机”。 如果动机是善意的,事情自然就会朝好的方向发展;如果动机是利己的,或者是邪恶的,那么不管多么努力,事情都无法顺利推进。 利他之心,首先为身边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稻盛和夫先生创建京瓷的动机是,把他的个人的技术发扬光大。换句话说,创建京瓷公司,是为了实现他作为技术人员的个人梦想。但是创业几年后的某一天,十几名员工突然来到他的办公司,要求加薪、加奖金等要求,说:“如果不答应,我们全体辞职”。成立不久的公司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于是稻盛和夫先生把他们带回家,三天三夜的促膝长谈,说服了他们。但是这件事却让他反省自己,最终他得出结论,公司的存在,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个人抱负,而是为了守护员工的生活,给他们带来幸福人生。这才是公司的使命。于是他重新确定了工地的使命: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这一系列的事情成为契机,让京瓷的存在意义从“利己”转变为“利他”,京瓷后来的急速成长,就建立在“追求全体员工的幸福”这一坚实的利他基础上。 稻盛和夫先生说:“从我自己的经验来说,不管是商业方面,还是人生的其他方面,可以明言:凡是依据“让对方收益”这一基准所做的判断,都获得了成功”。 “但是如果遇到心怀恶意的人怎么办?”这种担忧的人恐怕很多。其实外在的一切都是内心的投射,就连心怀恶意的人,也都是我们自己的心灵吸引来的。“心不唤物,物不至”,这一法则在这里同样适用。身边出现了居心叵测、欺骗别人的人,是因为自己和这种人有同样的心灵。话虽然这样说,但心术不正的人出现了,该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他,不与他发生关系。如果交往后对他心生疑虑,就找个理由不在与他见面,如果他想加害于你,就坚决断绝关系,再不来往。最不应该的就是,针对对方的所作所为,也做同样的对策,玩弄阴谋诡计。一旦我们这样做了,我们的心灵就会变得和对方一样肮脏,堕落到同样的水准。不附和,不对抗,不理睬,他们不久就会静静的离去。 第五颗心,坚持之心,愿望之力。只要瞬间认为“能行”,就可以实现。 京瓷刚起步时候,从IBM接到了一个大订单,但是产品规格超出当时的标准十倍以上,当时的京瓷,不仅没有生产这种产品的设备,甚至连测量成品的仪器都没有。但是,稻盛和夫先生决心要做出来,因为这个订单不仅能让京瓷在国内外扬名立万,而且能让京瓷的技术能力提升到国际水平,于是他立誓“无论如何,一定要成功”。他搬进工厂,与员工同吃同住,经常工作到拂晓。就这样还是因为颜色不对,被打上不合格的标签退回。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员工们有时甚至因为实在想不出办法而懊恼的留下眼泪,但是他们仍坚持努力,7个月后,终于做出了合格的产品。 稻盛和夫先生说:“每当被问“产品研发的成功率是多少”时,我都会毫不犹豫的回答“一旦开始研发,就一定会让其成功”,如果问我成功的秘诀,就是“决不放弃””。 而绝不放弃,来源于自己的愿望之力。要从“要是这样就好了”的含混状态,变成“无论如何非这样不可”的强烈愿望。必须懂得,这种愿望中,蕴含着成就事物的伟大力量。 第六颗心,贯彻正道之心。盛稻和夫先生把“作为人,何为正确”当做经营判断的唯一基准。有人认为这太幼稚、太简单了,但事务的本质就是单纯、明快的东西。所谓正确的为人之道,就是“要正直”“不骗人”“要关爱他人”,等等,这些小时候父母老师交给我们的 ,极其简单的道德。愚直的坚持贯彻正道,是稻盛和夫先生经营判断不出大错,一步步扎扎实实走到今天的基础。 不以得失,而以“善恶”判断事物,把善心作为判断、决策的标尺。 稻盛和夫先生在日航时候,日航加入了一个规模比较小的“寰宇一家”的联盟。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航空公司在业务上相互连接,形成“联盟”的协作关系,这样的联盟国际上有三个,而“寰宇一家”是最小的。在经营重建时,很多人提议更换门庭,加入更大的联盟。而且其他联盟也频频示好,提出优厚条件。在开会的时候,稻盛和夫先生讲“因为我是航空门外汉,所以不懂具体事务,但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重要的是“作为人,何为正确”为基准对事情做出判断。”确实,按照当时的利益,可能转到其他联盟更好,但是,追问到底,这是“作为人”的正确行为吗?如果转会到其他联盟,日航所在的寰宇联盟就会因此受损,此外,一直以来乘坐日航飞机的乘客们,就会因此失去联盟应有的优惠。经过数天的讨论,日航终于做出留在寰宇联盟的决定。 《心》这本书是稻盛和夫先生的经典之作,里面的心法对于做人做事都有指导性的作用。总结一下,总共六点:第一,接受当下的乐观进取之心;第二,感谢之心;第三,用工作修心;第四,利他之心;第五,坚持之心,愿望之力;第六,贯彻正道之心。 一切的成功都归结于利他之心,因为利他之心是正道,是宇宙法则。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保持这样美好纯粹的心灵,这是让自己潜能充分释放的秘诀,是打开幸福人生之门的钥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