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花齐放》第一首 —— 牡丹 (作者:郭沫若)

 承德皇家园林 2020-09-18

1958年,为宣传“百花齐放”的方针,郭沫若用了10天时间,选择100种花为题目,写了101首的诗集《百花齐放》。此诗集在诗的结构上,表现为“形象描述———政治概念”的公式,即从对花的形态、肌理特征的描述,上升为对政治命题的说明。

       现在给大家展示的是园林前辈在六十年代手抄的《百花齐放》,并配有图片,小编不敢私藏,特奉献给大家,没有图片的花卉,由小编配上图片,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教。

(一)《牡丹》                                

 我们并不是什么“花中之王”,

也不曾怀抱过所谓“富贵之想”。

只多谢园艺家的细心栽培,

使抽出了碧叶千张,比花还强。

尽管被人称为国色与天香,

尽管有什么魏紫或者桃黄,

花开后把花瓣洒满了园地,

只觉得败坏了风光,令人惆怅。

牡丹(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芍药科、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灌木。茎高达2米;分枝短而粗。花单生枝顶,苞片5,长椭圆形;萼片5,绿色,宽卵形,花瓣5或为重瓣,玫瑰色、红紫色、粉红色至白色,通常变异很大,倒卵形,顶端呈不规则的波状;花药长圆形,长4毫米;花盘革质,杯状,紫红色;心皮5,稀更多,密生柔毛。蓇葖长圆形,密生黄褐色硬毛。花期5月;果期6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