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花齐放》第一百首 ——梅花(作者:郭沫若)

 承德皇家园林 2020-09-18

1958年,为宣传“百花齐放”的方针,郭沫若用了10天时间,选择100种花为题目,写了101首的诗集《百花齐放》。此诗集在诗的结构上,表现为“形象描述———政治概念”的公式,即从对花的形态、肌理特征的描述,上升为对政治命题的说明。

现在给大家展示的是园林前辈在六十年代手抄的《百花齐放》,并配有图片,小编不敢私藏,特奉献给大家,没有图片的花卉,由小编配上图片,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教。

《梅花》

在旧时代我们被称为花中魁首,

说我们开在百花之先得天独厚。

历朔是人为的,何妨是冬春夏秋?

到底谁先谁后,时间是不断之流。

在今天决不计较这种个人虚荣,

所谓冰肌玉骨已经陈腐得熏人。

我们要把红旗插在世界的屋顶,

问题是:要认真尽到自己的责任。

梅花  田世光(1916—1999)

        梅(学名:Armeniaca mume Sieb.):小乔木,稀灌木,高4-10米;树皮浅灰色或带绿色,平滑;小枝绿色,光滑无毛。叶片卵形或椭圆形,叶边常具小锐锯齿,灰绿色。花单生或有时2朵同生于1芽内,直径2-2.5厘米,香味浓,先于叶开放;花萼通常红褐色,但有些品种的花萼为绿色或绿紫色;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红色。果实近球形,直径2-3厘米,黄色或绿白色,被柔毛,味酸;果肉与核粘贴;核椭圆形,两侧微扁。花期冬春季,果期5-6月。2n=16,24。

        梅原产中国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无论作观赏或果树均有许多品种。许多类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观赏,还可以栽为盆花,制作梅桩。鲜花可提取香精,花、叶、根和种仁均可入药。果实可食、盐渍或千制,或熏制成乌梅人药,有止咳、止泻、生津、止渴之效。梅又能抗根线虫危害,可作核果类果树的砧木。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