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洋之南的天,亮得有些早 | 足迹 · 协和八

 协和八 2020-09-18
暑假的正确的打开方式?

——当然是少不了烈日雪糕西瓜这些,挥汗如雨但又酣畅快意。然而2015的暑假,我却在寒风中带着围巾瑟瑟发抖,一进房间直奔电暖气,一副妥妥地冻成狗的模样。

对,我在南半球~


年暑假,我十分有幸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来请跟我读:猫~儿~本)度过了4周的海外交换生活。在此之前,我对澳大利亚的医疗体系几乎一无所知,甚至叫不出一所医院的名字。而提起澳大利亚,广大人民群众表示纷纷想起了雪地靴、奶粉、歌剧院、大堡礁和澳网,以及呆萌的考拉和袋鼠,一片世外桃源与世无争的景象。这三十多天,所闻所见都一生难忘,想跟大家分享一下猫村医疗的那些事……


左图为本人胸牌,右图为SVH 门诊楼

墨尔本交换之行共11人,分别前往墨尔本大学医学院附属的四所教学医院。我所前往的是这四所医院之一的St Vincent’s Hospital(以下简称SVH)。SVH 是一家有着上百年历史的教学医院,它的前身是一家教会医院。而SVH 的骨科便是我此行的目的地。

SVH 的科室排布很有意思,按疾病系统分类,同一层楼由相关的内外科公用。比如骨科、内分泌科、风湿免疫科、内分泌外科和康复科共用一个病区;消化科和肝胆胰胃外科、结直肠外科共用一个病区;心内科、CCU、呼吸内科和心胸外科在一个病区。这样的设置确实方便了多科对同一个病人的诊治。

不,周一早上5点半开始查房

很庆幸有几位墨尔本大学医学院的医学生和我一起轮转,几位住院医也对我特别友好。于是他们成为了坚强有力的大腿让我牢牢抱住,然而这里的生活还是会时时让我震惊一下。比如第一天:

在骨科我们每天要干的就是参与交班查房,每周两次有骨折门诊,其他时间你可以待在病房帮忙,或者去手术室看看。
哦……那还挺轻松的!每天查房几点开始?
除了周一,都是6点45分开始。
难道周一不查房?
不,周一早上5点半开始查房。
……

于是每周一天还没亮,我都要按掉4点45分的闹钟,痛苦地从被窝里钻出来,吞掉一两片面包喝一口咖啡,顶着寒风奔向医院。

来到科里和大家问候完早安,拿起一份当日的病人列表,听着大家开始交班。交班内容都与协和差不多,包括出院、会诊、今日检查或手术这些情况。所不同的是交班是没有护士参与的,而是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和医学生参与,差不多十个人挤在一间十分狭小的办公室里进行。交班的速度很快,骨科病房30几张床十分钟左右就交完了,而我经常烦恼的是他们所说的缩写都是什么意思……


狭小的办公室。左下角的门把手是亮点~

你想帮忙写病历吗?

下来是看病人,低年资住院医们和医学生纷纷扑向了病历,在床边站着记录查房意见,并随意地丢给了我一本……

这是……需要我写病历?
对。你想帮忙写病历吗?
OK(虽然心里很慌,也要硬着头皮……)
你看刚刚5床是个blabla 病人,术后X 天,他今天要blablabla……
我写完了,请检查一下写的对不对,还要补充点什么”我递上我写的病历
嗯,挺棒的。你看还要再加点blablabla………

我拼了老命记下一些内容,但终究没有记全。说实话,刚去的那几天我真的连别人写的病程都看不懂。而住院医会在我写的病历上面补充了点内容,然后潇洒地签上自己的大名。

如此随性的病历?事后我也跟他们聊,说协和对病历的要求十分严格,这样写的病历绝对会被扔垃圾桶的(^_^)。他们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病历为什么要写那么复杂?医生们看得懂不就行了?
虽然医生看得懂,但是在遇到法律问题的时候这也是作为证据的。中国病人经常在出院以后复印病历留存。
什么?他们要复印病历?太奇怪了,这有什么用?

因为英语水平捉急,我也难以跟他们详说这其中的各种情况和道理,只是默默感叹不愧是猫本这个天然纯真的地方啊。

查完房你们都去哪了?

房不仅仅局限在骨科病房,还需要去每天都看一看其他科需要骨科会诊的病人,甚至还有监狱中的病人(监狱中的病人可以转移到SVH 专门的区域,由专科医生去诊治)。就这样跟着大家跑上跑下,也差不多花了1个小时的时间。

结束查房后,大家就在电梯间里四散离去,留下茫然不知所措的我。嘿,我该去哪?怎么不带我玩了?

回到病房,发现只有一个住院医在值班,我便问他,其他人都去哪了?他们不处理自己病人的事情?

住院医告诉我,他们可能去了门诊、急诊、手术室或者ESAS(Elective Surgery Access Service,一种特有的入院手术的方式),这都是之前排班定好的。病人都是属于整个病房的,不存在某个医生具体负责哪几个病人的情况。

此刻我的大脑确实短路了那么一下。

确实,查完房后时间相对自由。住院医师们各司其职,有空还能去听听讲座和课程

别开生面的外科周

次十分幸运,刚好遇上 SVH 举办的外科周活动。除了外科大佬上台对选择专业发表意见、解读培训政策,也有很多中坚力量上台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包括如何练习技能,如何平衡家庭和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当一名成功的女外科医生要注意些什么(甚至告诉大家哪家医院性别歧视较重不利于女外科医生发展,并建议应该在哪个阶段生小孩不影响职业发展)。

外科周还有个活动是由厂商举办的,主要面向医学生和低年资住院医,让大家体验一下操作医疗器械并了解进展。于是我便在医药代表热情地鼓励下,体验了一把操作。


这时已经中午,早上只吃了两片面包的我早已饥肠辘辘。正巧遇上同科的医学生拉我去参加大查房,查完房又是马不停蹄地去听课。大家几乎都没有正式吃午餐的习惯,午休更是不存在的事;都是从早干到晚,咖啡时刻不离手,确实很拼!

天都是这样紧张的节奏,回来还得看两页书,准备接受提问(每周五查房都有教授吊打住院医和医学生的环节)。然而好不容易来到一次南半球,周末就变成了比平日更累的存在。不放过出去浪的机会!去大堡礁潜一次水,去听一次歌剧,去看一眼小企鹅,去摸一下袋鼠,去品一打生蚝……亦是回味无穷的体验。


说短短一月,并不会学到很多东西。然而耳濡目染,很多细节和观念让我回国后仍时常咂摸。触动我的除了他们惊人的努力、时刻保有的耐心,还有强大的自主学习观念抗压能力。在我们羡慕国外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的同时,仍需看到自身的不足之处。纵使身处困境,或迷茫,或徘徊;而医学的完美永无止境,提升自己永远是正确地方向。

作者:Xu

编辑:紫花苜蓿

注:天猫人卫旗舰店已有现货发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