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近专栏背后的作者们 | 协和八

 协和八 2020-09-18

协和八发展至今离不开人文专栏的不断丰富。在这里,我们郑重感谢每一位专栏作者始终如一的付出,也给粉丝们一个机会,走近文章背后的他们。

01
邵池

「医学史也疯狂」专栏作者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 主治医师

Q1:读者们想知道您是怎样的人

当然首先是个医生,一个年近不惑依然还是主治医师的大叔(小编举报:人家外号是邵帅你们造吗)。平时喜欢钻研一些杂七杂八的无用知识,特别是历史学,因此积累了一些音乐史、艺术史和医学史方面的知识。也经常在微博分享这些东西。

Q2:为什么要开医学史讲座,开「医学史也疯狂」专栏?

首先,我当然要说,医学史对医学生的重要性,这在我医学史讲座第一讲时便开宗明义地详细阐述过。「以史为鉴」,医学史能够指导当下的医学实践。有助于医生了解医学发展的规律,明确学科发展的方向;能够提高医生对新理论新事物的批判接受能力。

然而更重要的目的,我是希望所有医学生能够明悟并追求「有趣」的生活哲学。这里的「有趣」的涵义,可以参照一个叫王小波的自由主义者的诠释。他认为文学创作乃至整个生活,都应该是一个追求有趣、反对愚蠢和无趣的过程。作为一个自由主义者,他认为最大的趣,就是思维的乐趣,所以他所倡导的「有趣」原则,有一句话解释,就是「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从这个论点出发我们再前进一步,保持有趣的前提则是「求知欲」,因为思维需要知识作为基础,知识积淀越深厚,思维越丰富。须知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本质是极度有趣的,缤纷多彩的。任何让你感觉无趣的环境,或是因为你了解世界的手段不足,或是因为有人为加诸的钳制性的制度和规则所致。因此要了解这个真实的世界,则需渴求知识。

举个例子,前几天我曾在微博分享过一个状态:

「People who say classical music is boring don’t know how boring popmusic is from a sheet music point of view.」

所以,掌握知识越多,越能体验这个世界的有趣,越能激发更强的求知欲。如此,自然会对任何钳制「有趣」的规则深恶痛绝、奋起反抗。

这里再拿王小波举一个例子,在他的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中有一篇文章叫《跳出手掌心》,谈知识分子的职责,其中提到,「有一次我的数学教授在课堂上讲到:我现在所教的数学,你们也许一生都用不到,但我还要教,因为这些知识是好的,应该让你们知道。这位老师的胸襟之高远,使我终生佩服」

是的,爱旅行的人总是说,人生一世,应该四处旅行看尽我们生活着的这个世界的美丽风光。那么,对于读书人来说,应该穷我所能去领略人类文明所创造的各种文明财富,永远做一个精神世界的旅行者。

02
自得麒乐

「医学史也疯狂」专栏作者
北京协和医学院2004级毕业生

Q1:麒闻医事这个专栏是怎么产生的?

是我主动联系的「协和八」。过去主要平台是人人网,巅峰时期随便写一篇都能有近千的转发量,但是经历过人人时代的都知道现在登陆人人网感觉跟过年祭祖扫墓一样……人人网的作者都在开发第二战场,基本都开始做微信公众平台,但是我比较懒,于是就直接选择了正在上升的「协和八」作为平台。一方面协和毕业的,对这个平台感觉很亲切;另一方面,很多小编都是原来就认识的师弟师妹,比较方便。

Q2:开专栏会不会交稿压力比较大?

压力还是比较大的。理论上是固定每周六推送,有时候大家会发现突然变成周日推或者一周没有推送直接跳票,多数时候是因为没有交稿或者没有按时交稿,所以特别感谢负责为我编辑的「金钱薄荷」「六月雪叶」,经常要烦劳她们紧急救场。所以后来开始决定分季推送,就是因为连续推送写稿压力太大,所以一般在推送10-12篇之后就会暂停一段时间。不过写可以说是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吧,比如第一季和第二季间隙本来打算是积累4-6篇之后再开始推第二季的,结果没有交稿压力其实也就没怎么写了。

Q3:会不会有同事或者你的领导读到你的文章?他们怎么看?

原来曾经有其他的微信公众平台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擅自推送了我在人人上的文章,直接就落的我的名字,结果那段时间在医院乘电梯,每次电梯门一开,进来一个认识的同事,一开口就是:我读了你的那篇XXX。那感觉蛮尴尬的。我很感谢大家给予的都是正面的评价,也没有领导说我不务正业,但我希望在工作场合,其他人对我的评价来自于我的工作而非其他。而且在现在这个敏感的医疗环境下,很多事情都只能通过真事隐,假语存的方式进行再创作,但是仍然有很多希望对号入座的探讨,带给我其他方面的压力,这些都不是我所希望的。

Q4:时值新春佳节,想对读者说一些什么?

第二季的时候微信推送评论功能开启了,我有机会去了解到大家的一些看法,特别感谢这些读者和我这一路同行。

很早之前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大意是一个教授问实验室里一个很勤奋,但老不出成绩的学生。

你上午在干什么?

做实验。

那你下午在干什么?

做实验。

你晚上呢?

还是做实验。

你全都做实验了,用什么时间来思考呢?

很多医务工作者都会有这样的同感:时间不是自己的。学生时代有太多要学的,工作之后有太多要做的,而且一路走来还有太多要思考的。但是事太多,就没时间思考了。

无论是前段时间被大家疯狂吐槽的住院医师专科培训,中科院PK北医三院,还是近来被刷屏的儿科医生不够内科医生凑,加上作为背景音长期存在各种医患纠纷和伤医事件。很多时候,你看朋友圈或者微博,就被刷屏了,很容易陷入一种集体悲情的状态。但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需要停下来,从各种繁忙中抽离出来,从集体悲情的视角中转换出来,重新思考我们的职业价值、定位和未来发展。这也是很多时候我希望通过我的文字,和读者们交流的东西。

就像第一季最后一篇《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里写的,终有一天,我们要走进一个属于我们的时代,在那个时代,我们是会重蹈上一个时代的覆辙,还是开启一种新的可能?

协和八平台目前专业类栏目为了保证专业的品质,目前暂时没有完全公开开放,但是医学人文方面一直是公开投稿的。我希望在协和八这个平台,看到更多人,讲述他们的故事,分享他们的思考。愿所有的思考,成为照亮夜空的星辰,去迎接一个时代的黎明。

03
夏鹏

《在星空下》《太阳照常升起》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 总住院医师

Q1:总值班有什么感受?

和以前职责不一样,累。总值班要负责整个病房的环境。去支持住院大夫,但自己没有特别多的back up。还有就是会诊,之前觉得会诊很简单,其实每个字都是有意义的。

Q2:新一年的期待?

把所有的活儿做好,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任务,要保证质量,想的要多一点,不给后面的人留尾巴;希望病房平安;希望年轻的住院大夫们成长的快一点。此外还能有一些个人生活就更好了,但这个其实很难。

Q3:您对年轻的大夫有什么期待呢?

在这个大环境下,原动力强的大夫越来越少了。首先要有好的体制,保证大家经过培训之后是一个合格的大夫。对于小大夫来说,一方面是基础知识要去磨练,最重要的还是责任心。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所在的环境比较单纯,尤其是没有接触过在社会底层挣扎的人。所以不能要求他们的角色转变的那么好。年轻的尤其是刚工作的大夫,一定要告诉自己,不可能和别的同龄人一样,要求有规律的生活,要求很好的假期;在这基础上要保证自己每天的工作都做完,不要攒着留给别人。

Q4:对读者想说的话?

首先是新年快乐,希望老师们多为协和八投稿。对于同龄的或是更年轻的大夫,这个行业一定会是一直存在着价值,不管环境有多么不好,只要坚持的时间足够长,业务能足够完备,总有一天你的价值会显现出来。对于年轻的医学生来说,就是想好未来的人生规划,选择就不要抱怨,抱怨就不要选择

新年正能量,小编是饱含崇敬的热泪读完访谈稿的,你被感动了吗?

* 本文封面图片来自原创图库

编辑:昨叶何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