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父母的姿势025——关于攀比心理

 謝傅天CHEERYOU 2020-09-18

做父母的姿势025——关于攀比心理

20170604

前两天,同事聊天,谈到某家孩子,看到同学有一个40块钱的玩具,他说要买一个50块钱的。第二天就从家里拿了50块钱,到学校门口小卖部去买。

再比如,

我的鞋多少多少钱。你的呢?

某同学的球衫是某某明星的款式,我也要有一件。

听同学说,某某饭店的饭好吃,我们也去吃吧。

我家的车是某某牌子的,而人家某同学家的是什么牌子的。曾经有一家幼儿园组织活动,一个孩子就嫌弃他们家的车不好,而没面子。更可笑的是他们的混球父母,竟然马上贷款买了辆好车,结果影响家庭生活质量,连正常的交往也压缩了不少。

……

其实,攀比心理是自卑的表现。由于家庭条件不够好,而又羡慕条件好的孩子的吃、穿、玩、用等,加上小时候教育的不到位,就造成了孩子的攀比心理。

我孩子在读中学时,我们还没有私家车,周末,孩子都是乘坐长途车上下学,我们也是乘坐公交参加家长会,偶尔,也坐出租车。有一次,他妈妈问孩子,人家家长都是开车来,我们没有车,你不感到脸上无光吗?我孩子说,没有啊!这不挺好吗?

这方面的教育,也正是我们所欠缺的,据说,在有些国家,孩子都是统一乘坐校车。不给孩子造成攀比的机会。

但是,这个社会,本来就不是纯洁无瑕的,更不是公平的。我们的教育只好是在孩子孩子小的时候,努力让孩子多纯洁些时光。他长大了,有的是时间,去体会社会的不公平,乃至不干净。那是他长大后的事。他/她幼小的心灵还是纯净一些好。(此话题,明天再谈。)

那我们究竟怎样让孩子不攀比呢?

攀比心,是去不掉的。但我们可以将攀比,转化为羡慕(不要嫉妒、恨);再由羡慕转化为改变的动力。

那些富二代、官二代,已经拥有了我们普通人家所没有的物质条件和社会资源。在物质上我们攀比也比不过。只能是给父母增加负担。但我们可以在体力上、智力上、非智力因素上、社会责任上(位卑未敢忘忧国)等等,去比过他们,通过努力,把他们甩在后面。

所以,攀比,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攀比什么?我认为,攀比吃喝玩乐没有用,徒增虚荣心,没有半点儿好处。我们应该攀比物质条件之外的东西,比如才华、比如志向、比如责任心等等。

吴军在“得到App”的专栏:《吴军·硅谷来信》中,有一篇文章谈到,中国的社会阶层正在逐步趋向固化,但是,处于贫困阶层的孩子,想进入中产阶级,在今天的中国,还是办得到的。只需要做到两点就可以了。首先是,父母和孩子要有一个一致的目标,即,父母支持孩子上学,孩子自己愿意上学。其次,在大学里掌握一项或几项技能,并塌实肯干。但从中产阶级跨入精英阶层就不容易了。

一句话,物质上,不必攀比;精神上,使劲攀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