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11卦泰卦:六五爻“帝归妹”

 挑灯看剑AAAAA 2020-09-18

11.4.5六五爻

【原文】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白话】

六五:六五虽贵为君王,但能放下身段,虚心下应九二之臣,就像帝乙下嫁其女,君臣相得,天下由此获得福泽而至为吉祥。

小象传说:“以祉,元吉”,是因为六五能居中行事,信任九二,借九二之力从而实现了全天下的愿望。

【解读】

11.4.5.1第五个阶段,赞扬君王的巨大作用。

在自然界,大地要紧密配合乾天生养万物。在人世间,圣明的君王要依靠阳刚的臣子养育万民治理国家。

六五阴居君位,身处上坤之中,下与九二正应,九二为致泰大臣,在九二爻辞中,已经指出“得尚于中行”,是说九二做到了那么多的大事,其实都是得益于六五的支持和信任。

第2卦坤卦六五爻辞曰“黄裳元吉”,虽然已居君王之位,但还是阴柔之质能行中道,且象“裳”一样甘愿处在乾之“衣”之下。孔子在《文言传》中赞扬坤卦六五爻时说“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大意是,六五君子效法中央黄土之道以通达事理,处于尊贵正位而以修身为本,美德蕴藏在内心,畅达于全身四肢,然后才表现在事业上,这是美德之极致啊。

11.4.5.2帝乙归妹”,圣人借帝乙嫁女的典故,来赞扬六五以阴从阳的大德。

地天泰其实就是阴阳泰,阴阳和合才能喜降甘霖,为了展现六五之君尽心尽力信任辅助九二的极致,爻辞中用了“帝乙归妹”的典故。

帝乙是商纣王之父,是商王文丁之子,文丁杀了文王的父亲季历,帝乙即位后,为了缓解和西周文王的紧张关系,把自己的女儿下嫁给文王。“和亲政策”在中国历史悠久,当初是为了与北方匈奴强盗友好相处的考虑,在之后古今中外的历朝历代,为了与外族缓和紧张的关系,屡屡采用和亲的策略,牺牲一个人的幸福,换来全族全国短暂的和平,后世最著名的还有“昭君出塞”等。

在周易中,未出嫁的少女称作“女、妹”,出嫁了就叫做“妇”。“妹”字从“女”从“未”,“未”是草木未长成,“妹”指的就是未成年的“女”。

周易中共有两处“帝乙归妹”,另一处在第54归妹卦中,上雷下兑,雷为长子,兑为少女,为了国家的安宁和家庭的稳定,少女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帝王之女也不例外。

在本卦中,九二处下互兑卦,六五处上互震卦,震卦和兑卦刚好组成一个新的六画卦,雷泽归妹卦。因为泰卦中包含了归妹卦的卦象,两卦六五的处境相似,所以都出现了“帝乙归妹”的描述。 

11.4.5.3以祉,元吉”,展现美好的结局。

”是形声字,从“礻(shi)”从“止”,“止”有“留住、到来”之意,“礻”指祖先神,“礻”与“止”联合起来表示“祖先神到来”,本义为祖先神降临,引申义为福气福祉。

在六四爻中都是“不富”,到了六五爻,由于六五对九二的信任和支持,使得泰卦各爻都得到了“富实”和“福气”。“祉”的取象与九三爻辞中的“于食有福”的取象类似,这里就不详细探讨了。

元吉”,大吉而尽善,成就了国泰民安之功,当年帝乙还制定了王姬下嫁的礼法,要求其降尊贵顺从其夫,“王姬之贵,不以其贵而贵其夫”,“阴之从阳,女之顺夫,天下之义也”,帝乙嫁妹之辞也说“无以天子之富而骄诸侯”。

11.4.5.5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孔圣人解释其原因。

六五处上互震卦之极,震为“”。正应信任九二,九二处下乾卦中爻,六五处上坤卦中爻,都为“”。六五柔弱之君借九二之力,故称“”。以此成就国泰民安的盛世,故称“”,连起来就是“中以行愿也”。

六四爻小象说“中心愿也”,本爻说“中以行愿也”,细细比较“以”和“行”的寓意。

再次引用孔子坤卦《文言》中的话,“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六五屈尊而下交是泰之大成的象征,并不是勉强的,而是能以中道而行,深知与九二上下相交的必要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