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译文】
周易这部书,它的道理非常广大,无所不备,涵盖了天的道理,人的道理和地的道理。五上为天位,初二为地位,三四是人位。天有昼夜,地有水陆,人有男女,所以爻也分阴分阳。二三得六,六画而成一卦,六画没有别的意思,就是象征天地人三材分阴分阳的道理。
周易的道理体现在卦象的变化之中,而要仿效模拟这种变化就出现了“爻”。爻有上下刚柔远近贵贱的位次等级,好像物类的不齐,这就叫做物象。而这些物象又相互错杂在一起,好像事物的纹理,称之为“文”。这种纹理是由六根阴爻阳爻参杂在一起形成的,有“当位”和“不当位”之分,还有乘承比应之别,象征有的适当有的不适当,由此产生矛盾变化,于是吉凶之象就产生了。

【解读】
本章提出了“三材之道”,天地人是周易的三个主角,人立于天地之间,就要跟随天地大道来做事。一阴一阳之谓道,万事万物都分阴分阳,十天干十二地支和五行也都分阴分阳。一个卦有六爻,天在上,地在下,中间是人。
有一个成语“不三不四”,三四爻是人的位置,就是骂一个人既不在人位又不做人事,简直就不是人。

一个卦最后用六个爻,是逐渐演化和优化的结果,中间肯定还出现过四画卦和五画卦甚至七画卦,四画卦有十六个,五画卦有三十二个,七画卦有一百二十八个。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最初是混沌的无极,无极到太极没有阴阳之分,开天辟地就有了天地两仪,产生了阴阳概念,一画卦有两个。从阴阳再分出太阳少阳少阴太阴四象,两画卦。四象生八卦,就是三个爻组成的卦。圣人再将三画卦上下重叠组成六十四卦,就是六画卦了,正好与天地人三材分阴分阳相契合。而七画卦有128个,有点太多了,种种因素合起来,所以圣人将易经的爻数定为六个,那么卦数就是六十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