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连载(48)《八佾篇》第8章,“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挑灯看剑AAAAA 2020-09-18

祝福新年


【原文】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 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原文朗读】

【注释】
子夏子夏是孔子的学生,姓卜名商,字子夏,小孔子44岁,是孔子晚年的得意弟子,孔门十个最杰出学生之一,以“文学”著称。子夏不像颜回曾子那样严守孔门之道,而是具有独创精神颇有经世倾向的思想家,与时俱进提出了一套延展儒家正统政治观点的政治及历史理论,《论语》中共19次提到子夏。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两句出自《诗经》中《卫风·硕人》这首诗,生动描绘出贵族妇女的美貌。倩,微笑时出现的酒窝,指脸的轮廓美。盼,眼珠黑白分明,指眼睛的美。
素以为绚兮这一句出自别的诗,不在《诗经》305篇中。素,白色的生绢,此处指白皙的脸颊。绚,色彩亮丽而华美,绚丽多彩,左偏旁的“”也就是素丝,右边有个“”,太阳光照射出的七彩颜色。大意是说,在素洁的丝帛上绘画的图案更显得绚丽多彩。
绘事后素素,作画的素底。绘画先有素底,后施五彩,色彩更鲜艳。
礼后犹如“绘事后素”的语序,用绘画比喻礼乐,是说礼应该排在仁之后。
一字双关,其一,通“”,启发。其二,兴起,在…基础上有所发挥,孔子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平时教学中常用《诗经》启发学生,子夏不仅能很快领会老师的思想,还能补充完善,所以孔子大力夸赞子夏,正式让子夏参与到编撰《诗经》的工作中。
有的学者仅仅把“”等同于“”,虽然还算说得过去,但没有体会出当时孔子的愉悦心情。因为《论语》中已经出现过“”字,在《述而篇第七》中,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之所以不用“”而用“”,说明“起、启”两字的意境不太一样。
子夏的名。
【白话翻译】
孔子一生都在“克己复礼”,有时候把礼看得过重,子夏对此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但并没有直接挑明,而是用《诗经》中的诗句拐弯抹角委婉地说出来。
子夏问道:“有这么几句诗‘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轻盈婉丽的酒窝呀妩媚动人,黑白分明的眼睛呀流转传神,白皙洁润的脸颊呀华丽动人,这几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呀?
孔子说:“说的是先有素底的洁白,再绘上五颜六色,会更显得绚烂多彩。”子夏马上接着又问:“那是不是说礼也应该排在仁之后啊?
这一句话提醒了孔子,原来子夏绕着弯说不应该把礼看得太重,况且子夏把《诗经》运用得如此娴熟,孔子当然高兴了,马上夸子夏说:“能给我以启发,并能发挥我所说的是你卜商呀!从今天开始我就可以与你一道谈论《诗经》了。
【解读】
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的出处和寓意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两句出自《诗经》中《国风.卫风》中《硕人》这一篇,全诗四章,每章七句。描写齐女庄姜出嫁卫庄公时的盛况和美貌,着力刻划庄姜高贵美丽的形象,描写细致,比喻新鲜,以致于清朝诗人姚际恒由衷感叹道:“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其右,是为绝唱”。留给人们最鲜活的印象,是那倩丽的巧笑,流盼的美目,也就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两句。
素以为绚兮”这一句不在《诗经》300篇中,或为逸诗,《诗经》原有3000多首,孔子将其删减成305首,其余2700多首称之为“逸诗”。这句诗是对“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总结,巧笑之“倩”、美目之”和绚丽之“”,增添了美女本有的妩媚之美。
2.“绘事后素”和“礼后乎”的寓意
绘事后素,返璞归真,更有韵味
子夏不愧为孔门“文学科”的高足,不知不觉就把老师的思路带到自己的轨道上,听完子夏引用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孔子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绘事后素”,大意是,先有素白的丝帛,再在上面绘上五颜六色,就更加绚丽多彩了。
子夏马上就接上了话茬,立即说“礼后乎?”,绘画先素后绚,那么做人先仁后礼,“”是否也应该排在“”之后啊。
孔子被子夏套了进去,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对子夏大加赞扬说“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觉得自己以前把“”的地位作用抬得太高了,现在感
觉到有些不妥,马上改正了,可见孔子是多么的虚怀若谷。
3.与《周易》第22卦贲(bì)卦相互参照。
孔子在去世前的几年潜心研究《周易》,编撰了《易传.十翼》,可以把《易传》看作孔子对自己一生学说的最后总结,所以学习《周易》对理解《论语》有很大的借鉴参考作用。
《周易》第22卦叫贲卦,是说文饰修饰之道,“”是内在本质,“”则是外在表现,质为本,礼为饰,不能文过饰非,而要文质彬彬。文王在贲卦《卦辞》中说“贲,亨,小利有攸往”,文饰所起的作用比较小。孔子在贲卦《彖辞》中补充说“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贲卦上九爻辞曰“白贲,无咎”,孔子《小象传》补充说“白贲无咎,上得志也”。“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真正的“国色天香”是“却嫌胭脂污颜色”,这是自然之美朴素之美本色之美,加以文饰反而是亵渎,贲卦最后进入到返璞归真之美的最高境界。中国的山水画从金碧辉煌最终发展到淡淡的水墨画,古代诗文也讲究“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4.老子对“礼”历来不太认可,与老子的《道德经》进行参照
孔子一辈子都在克己复礼,而老子对礼却十分排斥。老子《道德经》第18章云“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大意是,圣人以道治理天下,施不言之教,行无为而治,天下就会和谐圆满怡然自得。
那么不以道治理天下,会出现什么状况?老子在第38章描述了世风日下的情形,“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特意提到了礼,忠信缺失以后出现了礼,一旦用到礼就表明一切开始乱套了。
5.《论语》中多次谈到《诗经》 
《论语》中有两处提到“始可与言诗已矣”,在《学而篇第一》中,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在孔子编撰《诗经》的工作中,子贡和子夏作为老师的左膀右臂。
此外,论语还多次引用《诗经》的诗句来引喻哲理,举例如下。
《为政篇第二》,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xié)”。
《泰伯篇第八》,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泰伯篇第八》,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yuè)”。
《子路篇第十三》,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季氏篇第十六》,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阳货篇第十七》,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给我们人生的启示】
这段话可以给我们什么启示?大概有以下几方面。
 文不灭质,文质彬彬
首先,学习子夏的说话技巧,想要善于言辞,就得多读书。其次,学习孔子的虚怀若谷,听得进别人的正确意见。其三,记住“礼必以忠信为质,犹绘事必以粉素为先”的道理,不要过度追求外在的包装,而要始终保持内在的品德之美。
上一章:《八佾篇》第7章,“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