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章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人都愿意做君子,不愿意做小人。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想着如何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在内心反省以纠正自己类似的行为。” 本章紧接着上一章阐述哲理,老子《道德经》第27章也说“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大意是,善人可以作为不善人的老师啊,不善之人也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一个是见贤思齐,一个是引以为戒。在《为学篇第一》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在《述而篇第七》中,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见贤思齐,自我反省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有效方法,经常反省自己,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道德境界。上一章:论语连载(82)《里仁篇》第16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