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连载(85)《里仁篇》第19章,“父母在,不远游。”

 挑灯看剑AAAAA 2020-09-18

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原文】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原文朗读】

【注释】

父母:一语双关,既指生身父母,还指人生的导师和朋友。

:一字双关,其一,出门,出游。其二,远离父母视线独立做事。

:一字双关,其一,方向,方位,地方。其二,人生方向,人生道路。

【白话翻译】 

亲人朋友之间需要互相规劝共同进步,上一章说的是如何规劝别人,本章继续探讨如何接受别人的规劝,孔子同样用父母作比喻。

孔子说:“父母在世,要在家尽孝道,不要离家外出远游,如果必须外出远游,也必须有个准确的地方,好让父母放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一生的老师,你不管长多大了,在父母眼里永远还是个孩子。所以你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先跟父母商量,不要远离父母的视线,让父母给你把把关,看你做的事对不对。

推而广之,在家听父母的话,走入社会要听老师和朋友的劝,要像听父母话那样听从老师和朋友。

【解读】  

1.“父母在,不远游”,古代的孝道

中国是一个农耕社会,每时每刻都要守着那一亩三分地,春耕夏长秋收冬藏,二十四节气都要围绕土地庄稼转悠。古代交通不发达,所以一般情况下基本不出远门。不像现代人的游山玩水,古人难舍故土,不得已出远门那叫“背井离乡”。

再加上中国人崇尚孝道,要照顾父母的生活起居,一旦父母生了重病或亡故,你在远方赶不回来,就会被视为不孝之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父母在不远游”的社会风俗。

《周易》的第56卦叫“旅卦”,可不是现代社会的旅游旅行,而是说失去了家园不得不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寄人篱下。

 2.父母是儿女的老师,再把父母的概念扩展到“所有良师益友”的范围

难道孔子仅仅在说孝道么?非也,孔子是用听父母的话作比喻,告诉我们在家听父母,到了社会就要听良师益友的劝告。

理解本章的关键在“游必有方”的“”字,“”有两层含义,一是方向方位地方,二是人生的方向和道路。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在《为政篇第二》中,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什么意思?父母不仅为你的衣食住行担忧,更主要的是为你走没走歪道担忧,这就是孔子“游必有方”的深层寓意。

孔子继续把“父母”的概念范围扩大开来,父母是儿女的老师,那么到了社会上也需要有良师益友做你的监护人。你想做什么,你正在干什么,有必要听听他们的意见。你犯了什么错,也要接受他们的监督和批评,这就是“游必有方”在社会层面的寓意和应用。

 在家听父母,在外听师友

【给我们人生的启示】

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要听得进去别人的劝告。

上一章:论语连载(84)《里仁篇》第18章,“事父母,几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