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连载(88)《里仁篇》第22章,“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挑灯看剑AAAAA 2020-09-18

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原文】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原文朗读】

【注释】

古者:古代的人,孔子怀念三皇五帝的盛世,自然想起了德行醇厚的古人。

:言语,发言。

不出:不轻易、不信口开河地随便说话。

:身体,身体力行,指自己的行为。

:及,追得上,做得到。

【白话翻译】 

前几章说朋友之间要相互劝谏共同进步,一个人有没有仁德,可以从他的言行中看出来。

孔子说:“古人很少对别人说三道四,之所以不肯轻易发言,是因为害怕自己做不到,那是一件可耻的事啊。”

言外之意,孔子是拿当时之人与古人作比较。春秋时期礼乐崩坏,表现在各个方面,一些人自己不仅说到做不到,还喜欢对别人说三道四横挑鼻子竖挑脸。

说了没做到,没脸见人了

【解读】  

本章主要探讨言和行的问题,还拿当时之人与古人作比较。 

我们观察一个人有没有仁德,完全可以从他的语言中看出来。千古以来,人性的弱点之一就是说得多做得少,言过其实,夸夸其谈,轻诺寡信者前仆后继。孔子告诉我们作为一个人,必须言行一致,先做后说,多做少说,或做了不说。

只可惜这样的人太少了,孔子不由得怀念起了古人。

【给我们人生的启示】

孔子对当时的礼乐崩坏痛心疾首,不由得想起了古人。过去了2500多年,我们现在的情形比孔子那时候好转了没有?恐怕更糟糕了。

上一章: 论语连载(87)《里仁篇》第21章,“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