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连载(139)《雍也篇》第19章,“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挑灯看剑AAAAA 2020-09-18

经史合参读经典
日积月累学圣贤

【原文】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原文朗读】

【注释】

:出生,长出来。
:本指树木和庄稼长得笔直挺直,以此比拟初生之人本性正直。
:迷惑迷茫,不知所以然。“”从“网”从“”,网是用来捕鱼捕鸟的,但鱼虫飞鸟都从网中漏出去了,自己还糊里糊涂弄不明白咋回事。以此比喻底层老百姓虽然能直道而行,却不知晓其中的道理,这就是孔子在《周易易传》中所说的“百姓日用而不知”。 
幸而免:既无忧无虑生活得很幸福,也能免于灾祸或刑罚。

【白话翻译】

上一章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是说文和质要相得益彰,但实在不好把握时,孔子还是首推“质”的本性品德。
孔子说:“人之初性本善,人一生下来都像初生的树苗那样笔直挺直,只要精心培育,日后都能长成参天大树。悟性高的人,能够自觉直道而行。悟性不高的人,虽然没弄清楚其中的道理,但也能保持纯真本性而为人处世,他们既生活得很幸福,也能免除灾祸免于刑罚。”

【解读】 

1.本章的难点在于如何理解“直”和“罔”的含义。

”本指初生的树木和禾苗长得笔直挺直,孔子再用初生的树苗来比拟初生之人长得也直。“人之初,性本善”的理论依据最早出自古老的《周易》,周易第4卦叫“蒙卦”,谈论启蒙教育之道,蒙卦的卦形组合是上艮卦下坎卦,展现的自然天象是上“”下“”,象征山下出泉,所以圣人把人的纯善本性比作是清澈透亮的山中泉水,但江河之水越往下流越浑浊,因此要抓紧启蒙教育。
”字的本义要从说文解字角度去深挖,“”字从“”从“”,古人用网捕鱼捕鸟,可鱼虫飞鸟从网中都漏出去了,好似竹篮打水一场空,但自己糊里糊涂还弄不明白咋回事。
《论语》中共有3个“”字,基本上用的的是本义。《为政篇第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雍也篇第六》“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所以“”是说很多人对人生大道理解得并不清楚,但并不影响他们怎么做事。在现实世界中,有很多人大字不识几个,可他们的品行很好,一直照着天地大道而做事,所以生活得很幸福,一辈子也不惹事不招祸,这就是孔子所说的“罔之生也幸而免”。

淳朴民风,天人和谐

2.历史上对这段话的几种主流解释,要根据上下章的衔接关系综合理解。

其一,钱穆先生的论点,人生都应走直道,才能得以生存。而那些不直之人也得以生存,是因为人群中他人行直道,这些人乃获幸免。若使人群中尽是不仁不直,则久矣无此人群。《左传》云“民之多幸,国之不幸”,即谓此。
其二,人凭着正直生存在世上,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是靠侥幸避免了祸害啊。这种解释不符合现实状况,因为不正直的人反而常常比正直之人活得舒服,好人不长命,坏人活千岁,这是社会的常见现象,怎么能说他们是侥幸免祸呀。
其三,引申到因果关系上,是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他们做了坏事免于惩罚,但祸患会延及来生或后代。
以上这几种主流解读都不太贴切,主要原因是把“”字理解成“诬罔”或者是“不正不直”,是从道德层面去说事,既不合情理,也很别扭。
我们学习先秦经典,实在没有思路的时候,首先,有必要从某些字的造字本义去寻找蛛丝马迹。其次,还要从下上文的连贯性综合考虑。有不少学者认为《论语》各篇各章节的编排杂乱无章,没有规律可循,其实这是没有完全读懂《论语》的缘故。“论语”是后人费了很大的劲编排创作的,想一想,孔子师徒一生中有那么多言行,而《论语》的编撰者们却只摘取了其中的几百段,将其编排成20篇492章,这得费多大的心血啊。而现在却说他们前后不连贯,不把先人们气得蹦出来才怪!

3.与《论语》其它篇章中的类似思想相互参照。

本章曰“罔之生也幸而免”,意思是说不是所有人都生而知之,总有不少人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却照样照着做。
所以在接下来的两章中,孔子继续探讨此话题,下一章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下下章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上,不可以语上也”,根据人的爱好和天赋将人分为几类,这就是孔子“因材施教”措施的理论依据。
在《泰伯篇第八》中,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很多人认为孔子是在愚民,其实大大误解了孔夫子。
在《阳货篇第十七》中,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人们同样误解了孔子,这是孔子在为女子和小人们得不到公平的教育而鸣不平啊!

4.与孔子在《周易》中的思想相互参照。     

孔子在去世前的几年潜心研究《周易》,编撰了《易传.十翼》,可以把《易传》看作孔子对自己一生学说的最后总结,所以学习《周易》对理解《论语》有很大的借鉴参考作用。
孔子在《周易》《易传十翼》的《系辞传》中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同样是阐述不同的人对天地大道的理解程度不同。
人有大人圣人贤人君子俗人之分,圣人大人创立了易经,与天地合其德,其他人则只要遵照执行就行。贤人君子的秉性不及圣人大人,理解易道难免会有所偏失,大部分人都是依照自己的观点理解,不同之人从易道中汲取的营养也不一样。有仁德的人见此性此道即认为是仁,进而更增厚自己的仁爱之心,故称“仁者见之谓之仁”。智慧之人体察此性此道就认为是智,进而更深地增进自己的智慧,故称“智者见之谓之智”。至于普通百姓则是浑然不觉,虽然日常都在使用它,但却不知道这就是易道,故称“百姓日用而不知”。由此可见,真正能全面正确知解领会它的人是少之又少呀,故称“君子之道鲜矣”。

5.与老子《道德经》相互参照。

《道德经》第65章云“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其中的“非以明民,将以愚之”与孔子本章中的言论何其相似,只不过老子和孔子的出发点不一样而已。
老子说,上古得道的圣人不去教导世人智巧伪诈之术,而是教诲人们保持纯厚朴实。在世人眼里,能说善辩神通广大就是聪明有智慧,嘴笨木讷老实本分就是愚钝不开窍,而圣人却反其道而教之,故称“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世人越是智巧聪慧,尔虞我诈弱肉强食就越层出不穷,民众之所以难以治理,就是因为他们的智巧伪诈太多了,故称“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所以如果以世间的所谓小智慧来治理国家,人们反而会越来越聪明,他们就会费尽心思寻找制度的缺陷,钻法律的漏洞,民众淳朴的纯真天性就像被贼偷去了,国家会越来越混乱,故称“以智治国,国之贼”。
如果不以世智辩聪来治理,只是启蒙激发民众身心的敦厚天性,民众就会安居乐业,幸福的指数也越来越高,这是国家的福祉人民的福音,故称“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世外桃源,幸福美满

【给我们人生的启示】

大多数人都有纯真的天性和朴素的品德,他们虽然说不出来,但却一直在本本分分做人,扎扎实实做事。

版权声明: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合作QQ:30462249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