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连载(212)《子罕篇》第3章,“子曰,麻冕,礼也。”

 挑灯看剑AAAAA 2020-09-18

经史合参读经典
日积月累学圣贤

【原文】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原文朗读】

【注释】

麻冕:麻布制成的礼帽,须用两千四百根麻线,既费工又费料。
:丝,黑色的丝。
:俭省。用纯丝做礼帽,比用麻既省工又省料。 
拜下:在堂下跪拜。周礼规定,臣子拜见君主,先在堂下跪拜,然后才到堂上跪拜。
拜乎上:只在堂上跪拜。到了孔子的春秋时期,臣子拜见君主时,有时候免去了堂下跪拜的礼节,直接到堂上拜。
:泰然自若,心安理得。 

【白话翻译】 

孔子说:“麻冕是古礼,现在改用黑丝做冕,比麻冕节省了。我从众,也用黑丝冕。臣对君先在堂下拜,然后上堂再拜,这是古礼。现在大家舍去了堂下拜的环节,直接到堂上跪拜就算完了,这是骄傲简慢的行为,还都显得心安理得泰然自若。我不认可礼节上的这种俭省,即使违逆于众,也不随波逐流,仍然坚持先要在堂下跪拜。” 

【解读】

这段话应该是孔子50岁以后说的,孔子51岁出来做官,做过鲁国主管刑罚的大司寇,还代理过鲁国的总理大臣,几年以后辞职不干了,开始周游列国。所以,从50岁开始,孔子就成了天下皆知的名人,不仅有渊博的学问,还有执政经验,况且弟子遍天下。
作为一个名人,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引人注目,稍有不慎就会引来非议。作为一个权威,你能不能接受新鲜事物。为了维护自己的好名声,你会不会随波逐流?
论语的编撰者选取了孔子的一段话,告诉我们,孔子既没有以权威自居不接受新鲜事物,也没有为了和群僚搞好关系而随波逐流。
第一件事,是祭祀礼帽的材料制作。周礼规定,祭祀时要戴麻做成的帽子,但麻冕的制作既费工又费料,后来有人改成了用黑丝制作,既省工又省料。孔子说,既然大家都觉得这样没问题,我也赞成啊。
第二件事,拜君的仪式。周礼规定,臣子拜见君王,要先在堂下跪拜,然后上堂再跪拜。而有的人觉得这样麻烦,便省去了堂下拜这个流程,直接上堂拜一拜就算完事了。而孔子觉得这与麻冕制作改变的性质不一样,坚决反对这种做法,要知道这些人都是官员啊!你极力反对有可能会招致众人的怨恨。可孔子才不管这一套,他说,谁怨恨就让谁怨恨去吧,谁愿意这么改就改去吧,我还是要身体力行地坚持原有的传统。

【给我们人生的启示】

人生在世,都会遇到孔子的这种情形,你是墨守成规,还是与时俱进,你是乐于接受好的东西,还是丧失原则随波逐流。

版权声明: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合作QQ:30462249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