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连载(223)《子罕篇》第14章,“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挑灯看剑AAAAA 2020-09-18

经史合参读经典
日积月累学圣贤

【原文】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原文朗读】

【注释】
九夷:东方的少数民族。华夏先民将四周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作“南蛮,北狄,西羌,东夷”,南方潮湿多虫,“”字下面是个“”。北方是凶残的匈奴强盗鬼子,“”的左偏旁是“”。西方是放牧民族,“”字上面是个“”。而东方民族能征善战,“”字由“”和“”组成,弯弓射箭。
九夷由九个民族组成,一玄菟(),二乐浪,三高丽,四满饰,五凫臾,六索家,七东屠,八倭人,九天鄙。九夷之地在今天山东的东面,两三千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再往东就是当今的朝鲜高丽,还有日本倭人,等等这些地方在《山海经》中也都有描述。
孔子当年往北到过齐国,往西没有渡过黄河,往南刚到楚国北部,往东没有出过鲁国边界。
:鄙陋,闭塞。
【白话翻译】 
孔子眼看自己的理想无法在华夏大地实现,便想要搬到九夷那个地方去居住。有人说:“那里多闭塞多落后呀,怎么能待得下去?”孔子说:“有君子在那里居住,哪里还会闭塞落后呢?
【解读】  
本章承接着上一章,时间大概也是周游列国的后期。孔子周游列国十几年,主要活动在当今的中原大地,一开始出了鲁国便直奔西边的卫国,然后再往南转了几个小国家,最南边到了楚国的边界,最后原路返回。往西没有渡过黄河去山西,往北没有去齐国,这些国家都属于华夏大地。
孔子处处碰壁,便想着向东去九夷之地去居住,逃离这伤心之地。九夷之地既包括当今的山东东部和江苏省一部分,还扩展到东边遥远的诸多海岛,当今的朝鲜和琉球国日本国等等,那时候,这些地方还非常落后闭塞。所以有人说,那些地方太闭塞了,您到那儿去干什么去呀?孔子回答,有君子的地方,慢慢就不会闭塞落后啦,展现出了十足的自信。
由此可以看出来,孔子此时的心情虽然非常低落,但还没有完全丧失信心,他想换一个地方,重新开始自己的事业。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对后世文人的影响非常大。唐代诗人刘禹锡写过一篇《陋室铭》,也是对自己处境和心情的真实写照。全文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给我们人生的启示】

人生即使遭受种种挫折,也不要灰心丧气,而要保持乐观主义态度,或者试着换一个环境,换一种心情,就又能轻装前进了。

版权声明: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合作QQ:30462249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