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迅称《二十四孝》教坏后人,惹网友争论,网友:看见扭曲的人性

 大师兄666999 2020-09-18

百善孝为先,在传统道德观念之中,“孝道”一直是人们所尊崇与敬仰的美德,因此无论是在文学著作,还是在书写绘画之中,关于“孝”的题材一直络绎不绝,元代的《二十四孝》便是典型的例子,传唱至今早已有着六七百年的历史,无数画家以此为蓝本来创作,然而时至今日,却也有人提出来其中的极端问题,其中就包括鲁迅先生。

二十四孝图

作为一名以犀利蜚声世界文坛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对于古文化的评价也不在少数,在散文诗集《朝花夕拾》中,便有着一篇名为《二十四孝图》的文章,其中直言“《二十四孝图》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众多古人“反古”的心态可以理解,但时至今日再看这句话时,却惹起了网友的争论。

鲁迅画像

依稀记得小学时期,老师都会带着孩子去欣赏当地《二十四孝》的壁画,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埋儿奉母”、“卖身葬父”与“乳姑不怠”这几个故事,相信这是很多人童年的记忆,因此《二十四孝图》在众多人心中的地位仍然是“大孝之道”,是不容置疑的孝道,而鲁迅这句话无疑是一句极有争议的评价,让人们再次怀疑什么是孝道?

网友评价

在网友的评论中,我们能发现众多关于孝道的争论,有网友认为“这只是古代极端的孝道,不能用现代眼光去评判古人”,也有人认为“孝道是没有尺度的,孝乃为人第一要事”,还有人认为“《二十四孝》过于极端”,甚至有网友评论“看见扭曲的人性”,上升到了人性的高度,那么“孝”究竟是什么?

孝道

《说文解字》中,许慎用“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来解释“孝”,在《新书》中,汉代贾谊用“子爱利亲谓之孝”,简单来说,就是养育、爱戴与尊敬,而从网友的争论之中,不难发现众多人对于“孝”这个字,都有所误解,尤其是对于《二十四孝》的理解,其实时至今日,现有人再提起《二十四孝》,也不再有当初那么风光,其实与其极端也有着极大的关系。

《二十四孝》画作

《二十四孝》本是由元代郭守正整合而成,由王克孝绘制成为了《二十四孝图》流传在民间,其中集中了从虞舜时期到唐宋时期关于孝顺的事例,然而为了突出“孝道”,这些例子中难免有些夸大的成分,比如《卖身葬父》的例子,早已是超越了道德底线的行为,不再适合如今的时代。

《二十四孝》画作

而孝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的美德,也一定是建立在道德之中,而非凌驾于道德之上,就像最近唐伯虎以《二十四孝》中的“乳姑不怠”为蓝图创作的《乳姑图》便惹起了不少争议,画中讲述了唐朝时期一个一户崔姓人家,祖母因为年迈无法进食,于是孙媳唐夫人为了孝道,亲自哺乳祖母,并且坚持了中多年,很多人认为这种行为凌驾于伦理道德之上,是扭曲的人性。

唐伯虎《乳姑图》

是糟粕就要丢弃,是精华就要继承,对于元代的《二十四孝》来说,流传至今也逐渐演变成为了一种文化象征,其中的极端事例是精华还是糟粕大众心中也能够自行判断,或许鲁迅评价的“教坏了后人”过于犀利,但也绝非是空穴来风,毕竟如果我们为了孝道,不顾道德的底线,也不顾伦理的红线,这种孝自然是“愚孝”,是盲目的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