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面打造绿色环保园区,滁州经开区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梵心4466 2020-09-18

来源:滁州日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被奉为工业发展的圭臬,如何平衡生态和工业关系,是各地的一道必答题。

作为滁州工业发展的主力军,近年来,滁州经开区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贯穿于经济发展全过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以全面统筹、科学规划、高效建设为原则,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全面打造绿色环保园区,2019年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园区。


“绿”字当先 打造宜居宜业之城

缤纷夏日,满园风光。走进滁州经开区,宽阔广场整洁靓丽,热闹非凡;生态公园翠色袭人,一步一景;一条条笔直宽阔的街道,层叠绿叶与繁华街区交相掩印,赏心悦目,处处焕发着光彩照人的生机活力,展现了经开区绿色发展的无限活力。

绿化景观构建多彩园区。全面加大园林绿化投入,加快景观建设,构建四季有景、错落有致、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空间体系。目前园区已建成绿化面积达300万平方米,基本实现道路绿化全覆盖。今年将新建、提升12个绿化项目,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着力打造滁州大道、苏滁大道、南谯路等市政主干道,提升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周边绿化,因时因地打造花卉景观。

绿水长流强化水系环境。全面完善管网配套设施以及污水处理厂建设,引进城东第二污水处理厂,实现污水厂处理能力达到10万吨/日。城东工业片区实现雨污管网分流,随路同步配套建设,累计建成污水管网120公里,污水提升泵站1座,服务范围达40平方公里,全面覆盖工业园区,实现污水全部集中处理并达标排放。综合防洪排涝与生态绿化为一体,畅通园区排水体系,今年将推进渠道改造项目5个,改造里程达4公里。

绿色出行打造低碳生活。智能化、网络化助力经开区低碳发展。合理规划选址,考究分析流量,在37个有桩站点基础上,新增12个无桩站点,190辆公共自行车,实现园区公共自行车投放量突破1000辆。

有桩无桩通借通还,取车方式灵活多样,建设难度低,选址更灵活,极大地便利站点周边企业员工、小区居民的出行,切实打通城市末梢最后“一公里”。

树木掩映,绿草如茵,看不到烟囱,听不见刺耳的机器声,在绿色的掩映下,一栋栋现代化厂房正迸发出强劲的发展活力。从“以产立园”“产城融合”,滁州经开区着力打造的不仅是一片产业蓬勃发展、积聚创新动能的投资沃土,更是一座美丽幸福、宜居宜业的绿色之城。


生态引领 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

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面对复杂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滁州经开区作为国家级绿色园区,始终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持续开展攻坚行动,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

秋冬季节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攻坚节点。为持续改善滁城大气环境质量,保障公众健康,确保完成2019-2020年秋冬季PM2.5控制目标,不久前,经开区全面开展“百日会战为健康”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截至7月底,经开区PM2.5同比下降28.0%、PM10同比下降24.7%,攻坚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大气污染防治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据分析,2019年我市污染天数共111天,其中因臭氧浓度超标导致的污染天数达49天,其中5月至9月臭氧污染天数达44天。在充分研判的基础上,经开区决定从5月份开始打一场“战臭氧保优良”战役,将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查整治作为重点,通过加强源头与过程控制、依法实施末端治理,强化监督检查和监测,以全面提升空气质量优良率。

目前,已对全区64家工业炉窑、工业锅炉和VOCs排放企业全面开展排查,掌握企业生产工艺、废气处理和排放情况,对发现的问题督促限期整治。截至7月底,经开区优良天数为183天,比去年同期上升20.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