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史微的主页

 秦岭之尖 2020-09-18
三星堆重启发掘之际,再谈“夏都四川说”。
目前学术界有关夏文化起源的观点主要有豫西说(邹衡、李伯谦)、晋南说(刘起釪、王克林)、河济说(杨向奎、沈长云)、良渚说(董楚平、陈剩勇)、齐家说(易华)、关中说(丁山、吴锐)、四川说(罗香林、姚政、林向)、安徽说(胡悦谦)等。
以上几种观点,以洛阳二里头代表的豫西说在这些年最受学术界重视。然而,从文献来看,二里头说却有许多问题无法解决。(1)二里头立论的基础是《史记》的三代体系,断代工程确定夏代纪年终于公元前1600年,但二里头的考古报告却显示该遗址毁灭于公元前1530年。按照《史记》体系,夏的终结之年如果移动,整个商文化都无法解释,这是二里头夏说无法解决的第一个问题。(2)按《竹书纪年》的说法,太康、后羿、夏桀均曾居斟寻,而若视二里头为斟寻,则太康居斟寻之说无法落地。这是二里头夏都说无法解决的第二个问题。(3)按《左传》、《天问》的记载,斟寻本为氏名,不是夏都名称,此为二里头夏都说无法解决的第三个问题。(4)从先秦文献来看,《墨子》、《吕氏春秋》明确提到夏代初年,豫西地区居住的是伯益;夏末则是伊尹部族居住的地方。根据文献的记载,商汤灭夏后,伊尹曾建立夏社,这说明豫西夏文化的出现应与伊尹立夏社有关,而并非因为夏人曾建都于此。
反观以上诸说,这些年最不受重视的四川说,其实从文献、考古、民族等各方面来看,事实上却是最有说服力的。根据《国语》、《吕氏春秋》等文献的记载,在夏人的祭祀系统中,颛顼为夏人之祖,出生于蜀地若水;大禹为夏人之宗,出生于蜀地汶川。同时,夏人禘祭黄帝,而《史记》明确记载蜀王为黄帝之后。所有这些材料都表明,古代四川与夏文化具有密切关系。在《归藏》中,黄帝曾居空桑,而“空桑”与《华阳国志》的“瞿上”古音相通,今研究者已经指出,三星堆就是《华阳国志》的“瞿上”。
更加重要的是,这些年出现的清华简《楚居》、郭店简《穷达以时》表明,原来被认为与夏禹大致生活于同期的皋陶、季连其实都生活于盘庚、武丁时期。按这样来说,则夏与商当为曾经并行存在的政权,由此可以发现,大禹生活的年代与三星堆两个祭祀坑的年代一致。同时,彭县竹瓦街出土的“牧正”青铜觯在时间上与清华简、郭店简进行年代系联,正好可以与《左传》中记载的少康曾担任“有仍氏牧正”的说法吻合。目前,研究夏文化的各种观点,除了四川的这条青铜铭文材料,其他各说均未从地下材料中得到证实,这进一步说明了夏都四川说具有相当的可靠性。
从历史语言学来说,四川地区的嘉绒语被历史语言学界视为汉藏语系的活化石;从基因研究来说,占有东亚70%以上人口的O3人群也是在中国西南地区开始出现的。而三星堆考古材料的集成性,更充分体现着传说中的“禹贡时代”特征;这都说明夏都四川说绝不是空谈,而是有扎实的基础。
研究夏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跨地区的合作。这里,附上本人对三星堆以及整个中国古史研究的一些理解,希望能供大家参考,并欢迎各位朋友转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