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会读书,就是在修行

 gltwskfiy教练 2020-09-18

1.陆游说:“六十余年妄学诗,功夫深处独心知,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读书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幸福。“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智,非学无以立德。”这种快乐幸福不仅有利于工作,而且便于我们进入一种大千世界,欣赏案上山水,阅览鲜活人物,洞晓各色精灵,悟出尘世至理、人生真谛。

2.其实,读书的过程,就是人们求知、求索、求悟的过程。古人讲,读书可以医愚。在阅读中不仅是追随先人足迹、聆听哲人思想,更是一种超越,一种修行。中国古代历来讲究读书明理、修身养性、立学立德。书中有主义,书中有真理,书中有情怀。然而,法国思想家蒙田提醒说:“世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无知——粗浅的无知存在于知识之前,博学的无知存在于知识之后。”显然,并不是所有读书者值得矜夸,知识与人格之间并没有守恒关系,其距离甚至往往是畛域难逾。如:我们自幼熟读《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难以想象的是,其作者李绅在为官后豪奢不止,尤其喜吃鸡舌,每餐一盘需杀300只鸡。这个故事告诫我们,读书不可只就纸上求理义,贵在悟道,通过刻苦攻读而“格物致知”,再下功夫“修身齐家”,最后达到“治国平天下”。《大学》里有句话说得好:“知止而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静下心来才能专心思考,也才能够有感悟有收获。有人问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成功诀窍时,他回答说:“我并没有什么方法,只是对于一件事情长时间很热心地去思考罢了。”死读书是读书的大敌。思考是阅读的深化,是认知的必然,是把书悟透的关键。

3.一本书,成百上千页,其神很可能只是几句话;一篇文章,成千上万句,其神很可能只是几个字。鲁迅读历史,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从字缝里看出满本只写着两个字:“吃人”!惟吾德馨,是古人读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今天,我们读书就是要用先贤圣人加强修养的生动事例教育和激励我们,树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涵养“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思其君”的博大胸襟,达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崇高境界。

你看,这么一讲,读书同样也是一种难得的修行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