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导自演绑架案,男子敲诈父母6.5万:每一个孩子都渴望“被看见”的爱

 富书 2020-09-18

作者:薄荷小枝(爸妈进化论主笔)

前几天,在CCTV《今日说法》看到一则社会新闻,90后男子代某因绑架勒索被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

绑匪向代某父母索要6.5万元赎金,发送绑架照片和勒索短信,并以活埋做要挟。

看着照片上儿子被布条绑住嘴巴,想到儿子的种种危险,代某父母马上报了警。

然而,调查结果却令人目瞪口呆,这绑匪不是别人,竟然是儿子自己!

以为是因为债务纠纷的不得已,然而并不是!他只是想看一看,父母会不会为他交赎金。

令人好奇的是,男子为什么要这样去试探父母呢?

原来,在父母面前,男子从来都是被骂的,无论他说什么做什么,父母总是立即反驳。

即使他努力工作,不叫苦叫累,父母也还是批评他,根本“看不见”他。

他渴望父母的认同,又不知道该如何去做,于是就自导自演了这么一出戏。

“我不甘心,就想看看他们能不能在乎我一次。”尽管他已经猜到了,父母是不会给他交钱的。

代某选择触犯法律的方式来“被看见”固然不对,但是如果父母在他成长过程中给予认同与关怀,也许会是另一种结局。

《与内心的小孩对话——如何治愈你的童年创伤》书里有这样一段话:

不论养育子女多么具有挑战性,培养一个健康、自信、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孩子的基本方法其实是很简单的。孩子需要支持、尊重和赞同、表达、无条件的爱与关怀、始终如一与安全感。

如果代某不是心中对安全感极度匮乏,不是对父母的爱万分渴望,又怎么会用这种极端的方法去获得父母的关注呢?

每一个孩子都渴望“被看见”。

孩子需要的,是温暖的爱

最近热播电视剧《以家人之名》备受好评,我忍不住开启刷剧模式。

剧中凌霄从小被父母无视,让人看得十分揪心。

爸爸凌和平是片警,工作繁忙很少在家,妈妈陈婷平时喜欢打麻将不常在家,他曾经有个3岁的妹妹,生活中经常是凌霄带着妹妹在家玩耍。

一天,凌霄像往常一样带妹妹在家玩,给她吃最爱的核桃。

岂料,妹妹在吃核桃的时候突然被噎到了,呛进了气管,一时间窒息。

凌霄想马上去找大人帮忙,房门却被紧紧锁住了。

窗外瓢泼大雨,邻居听不见他的哭喊,没有人来救他的妹妹,他眼睁睁地看着妹妹就这样没了呼吸。

妈妈陈婷因为疏忽照顾失去了女儿,于是精神萎靡,每天陷入和凌爸撕心裂肺的争架中,并且认为凌霄是事情的“罪魁祸首”。

陈婷过不了自己心里那道坎,每日和凌爸吵架,抱怨他不顾家,指责凌霄的错误,用这样的方式来掩盖自己看护孩子不周的事实。

她只顾自己的情绪宣泄,并没有看到凌霄痛苦的内心。

小小的凌霄也由开朗变得沉默寡言,他内疚、自责,一直活在阴影中。

直到长大后,他还时常做噩梦,在大雨的晚上呼喊求救,然后梦中惊醒。

在这个家里,凌霄看到的只有每日的争吵、指责,还有妈妈对自己的不管不顾。

其实他也只是个孩子,他多么希望多父母好好看看自己呀。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中提到一段话:

如果说世界上有个人能看穿我们的想法,随时知道我们想让他做什么,这个人一定是我们的孩子。即使父母被同伴取代了,孩子读取我们想法的能力也不会消失,消失的只是亲密关系。

父母和子女之间明明应该是亲密无间的关系,但是与之相反,一位北大学霸毕业后却12年没回家,还把父母拉黑了6年之久。

到底是怎么样的纠葛呢?在张猛对父母的长文“控诉”里,我似乎看到了答案:

从小到大所有衣服都是按照父母喜好包办的;

高中毕业前,所有的社交圈子几乎都在生活的大院里;

文件夹被人划坏,母亲不仅没有安慰,还在伤口上撒盐;

小学时,因为不会剥鸡蛋,被同学、亲戚讥讽,但父母从未帮自己说过话。

表面看起来是芝麻大的小事,却对他的童年产生了阴影,这种“包办式、打压式”教育无形之中成了一道枷锁,甚至对他成年之后的心理和行为也产生了系列影响。

这一切都是因为父母没有“看到”他真实感受,而伴随深深的绝望,一件件小事日积月累导致心理问题——创伤性应激障碍。

结果就是两代人之间各执一词,据理力争,直到王猛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抗议——拉黑父母,关系决裂。

爱是正向的流动,苛责孩子,忽视他们,换来的只能是无尽的后悔。

孩子需要的,是父母无时不刻的关心和温暖的爱。

孩子的叛逆,是一种无声的渴望

三岁的儿子在家里添了二宝之后,经常故意捣乱,有时候还会大喊大叫。

一天,我像往常一样在给二宝喂奶,大宝突然跑进来,用力晃着让我抱。

我边喂奶对大宝说:“妈妈在给妹妹喂奶,你不要乱动!”

大宝听了很不开心,马上把婴儿床所有的被子、枕头、床单统统扔到地上。

我突然意识到,这可能是他情绪的一种发泄,想让妈妈关注而不得,他只能通过捣乱来求关注了。

于是我耐心下来,语气也更温柔了:“宝贝,妈妈知道你想找妈妈玩,等妈妈喂完妹妹,咱们一起贴绘本贴纸,好吗?”

“太好了,太好了!”儿子兴奋得手舞足蹈。

等我喂完二宝,我先给儿子一个拥抱,然后一起收拾婴儿床,再贴贴纸,儿子开心极了。

我知道,儿子的开心,是因为我“看见”了他的内心渴望,感受到了他的情感需求,获得了安全感。

据调查,30%幸福感低的人群是因为缺少自我存在感和认同感,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在低龄起就缺少父母的陪伴。

其实,父母需要多一点耐心,孩子的叛逆只是一种表象,他们更深层次的需求,是希望引起关注。

他们想表达的,是内心渴望被看见,被理解,从而得到更多的爱。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竟看得我几度落泪,因为我看见了不一样的哪吒。

哪吒从小魔丸附体,具有魔性,他性格暴躁,还是婴儿的时候,就把妈妈的手臂咬出血,被陈塘关的村民称之为“魔童”“妖怪”。

村民看见他会远远地躲着,不让自己的孩子靠近哪吒,生怕闹出什么事来。

父母怕哪吒闯祸,就把他关在府里,可是他每次都想尽办法溜出去玩。

本来欣喜的期待,却因为世俗的眼光,被村民丢臭鸡蛋和菜叶。

这一切哪咤都默默承受着,看到哪吒逐渐握紧的拳头,我哽咽了,心里酸酸的。

他的内心当时该多么无助呀,他只是个孩子,渴望的只是玩伴的嬉戏和村民的认同而已,然而这些都没有。

人们只知道躲着他,却忽略了,他只是一个渴望被接受的孤单孩子。

心理学认为:孩子是通过身边人的赞誉和肯定从而获得自尊、自信和价值感的。

用欣赏的眼光,重新认识孩子

电影《弱点》里,陶西太太收养了性格木讷的麦克,她耐心、洞察力强,最重要的是用欣赏的眼光看见了麦克的与众不同。

麦克刚加入橄榄球队时,接受训练却不得要领。

陶西太太告诉麦克:“把球队想象成家人,要像保护家人一样去保护队友。”

这句话给了麦克莫大的鼓舞,他迅速找到要领,很快融入了橄榄队的训练。

麦克所有成绩都是班级垫底,只有保护意识名列前茅。陶西太太充分发挥麦克保护欲强的特点,使他逐渐发挥出自己的运动潜力,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明星球员。

只有“看见”了孩子,才有可能将其优点转化成优势,找到孩子的天赋,帮孩子发挥所长。

邻居小珍从小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小区人口中“别人家的孩子”,高考也顺利考入985大学。

但是大家都忽略了,小珍喜欢独来独往,也不善表达。

工作后因为不能融入团队而被迫从事边缘岗位,工作多年没有任何起色,一直没有受到重用。

成绩并不能代表万事大吉,父母也不能只“看见”成绩而忽视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

《正面管教》书里有这样一段话:

如果你把85%的时间和精力用来认可并鼓励积极的方面,消极方面很快就会消失,而积极方面就会增长到100%,因为这是你所看到的全部。

每个孩子都是优缺点并存,需要父母用欣赏的眼光去多关注他们,然后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

生命的本质,在于被看见

综艺节目《少年说》里的男孩罗俊杰在天台上,终于对母亲说出了一直憋在心里的话:

“妈,这辈子再也不想吃苹果和鸡蛋了!”

原来,罗俊杰妈妈在他小学时,要求他每天吃一个苹果,到小学毕业共计吃了2190个。

小学毕业后,妈妈又要求他每天一个鸡蛋,于是他吃了一年半的鸡蛋,共计547.5个。

这些确切的数字,充满了无奈,他全都记在心里。

有多少父母打着“为你好”的名义强制孩子按照自己想法的去生活,而唯独“看不见”孩子的真实需求,忽略他们的感受。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过,生命的本质,在于被看见。

每个孩子需要父母用心去发现,每个孩子需要“被看见”的爱。

你真的了解你的孩子吗,你“看见”你的孩子了吗?

作者简介:薄荷小枝,富书专栏作者,富书写作营学员爸妈精读系头条号签约作者,二孩妈妈,外表温柔平和,内在活泼机灵,热爱生活,信念执着的文字雕刻师,文章来源:爸妈进化论(ID:bmjhlc),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