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次进秦岭石砭峪,30元摆渡车往返36公里山谷,感觉还得来一次

 黄小黄走陕西 2020-09-18

秦岭石砭峪,有的人可能去几十次了,而我还是第一次来,只知道峪道里有个石砭峪水库,是西安人的饮用水源地,其他一无所知。

昨天,一个人、一个相机,便从西安地铁韦曲南站搭730路公交车到了石砭峪口的“滈河”站,沿着进山的公路,从“西尧村”牌牌下穿过,约十来分钟就到了村子一旁的石砭峪保护站,进峪的摆渡车就在这里买票和搭乘。

摆渡车进峪单程18公里,往返36公里,单程票价为20元/人,往返30元/人,沿途设有三个站点——青沟、大瓢和罗汉坪,车子20分钟一趟,人满即发。

因为路途遥远,又不熟悉情况,我买了往返票。沿途又不知风景如何,就干脆坐到终点——罗汉坪,计划到时再慢慢往下走,走不动了再给保护站打电话,他们说可以安排车子接。

在这里简单介绍下石砭峪。

石砭峪在西安市长安区的五台街道境内,资料称因古时山口有巨石像石鳖而得名“石鳖峪”,后来渐渐叫成了“石砭峪”。

峪道长约25公里,沿途有大瓢沟、小瓢沟、仙人岔、北四岔、后沟、龙窝沟、大板岔、柏木沟等支沟。

车子出发了,因为是周中,又时近中午,车上只有我一个乘客。驶过被围栏遮得严严实实的石砭峪水库,顺着水库上游的石砭峪河逆流而上,山道蜿蜒,大概40分钟之后就到了罗汉坪。

这时我才知,罗汉坪原来是个村,在峪道的最深处,离谷口有十七八公里,海拔约1100米。

那条宽约三四米的水泥路到这里就到了尽头,再往前走,就是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和南五台国有林场的土石便道了。

询问当地村民,他们说这条便道往南延伸大概七八里路就到尽头,上面还有一个庙,再往前走,翻过秦岭,可能就到商洛柞水县的牛背梁景区了吧。刚才,来罗汉坪的途中,我还经过了号称“亚洲第一公路长隧”的秦岭终南山隧道口,可见此时,我已经在秦岭深处了。

罗汉坪作为一个村,村中只有几栋房屋,村民很少,,听说为了保护石砭峪水库水源地,峪道里的村民都搬到峪外了,只剩下少数一些老人家还在谷中。最显眼的建筑就是“陕西牛背梁国家自然保护区石砭峪保护站”的大院子和“南五台国有林场”的小院子。

保护站

林场

在这里,我主要干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是跨过石砭峪河上的石罗桥,去河对面“大板岔沟”口被废弃的“云栖山庄”拾板栗。

山庄里密密一片板栗林,这个季节栗子正成熟,站在林子里,你能听见板栗毛刺球儿砰砰往下掉,循着声音找过去,就能看见毛刺球儿砸在地上裂开了,光溜溜的板栗从壳里滚出来,你只用捡就行。

只不过,看上这片板栗林的人不少,加上树上板栗已不多,想满载而归有点难,捡上一两斤应该问题不大,我呆了一会儿,就捡了一大捧,后来在山道上边走边吃掉了。

第二件事是沿着石砭峪河旁的便道,向上游秦岭更深的地方探寻。

前面说到,这条便道长约三四公里,但我刚走了1公里多点儿,过了一个叫“冉家坪”的小地方,道旁就有指示牌,显示前面就进入“牛背梁国家自然保护区”了。

再往前走约几百米,便道被一处铁栅栏门封住,连路旁的河道也用铁丝拦截了。虽然,从河道还是可以钻过去,但想想很有可能遇见羚牛,我一个人还是算了,于是便掉头往下走。

罗汉坪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这里的安静,以及河水的干净。

石砭峪河穿村而过,这里是上游,河道并不像下面那样镶嵌在峡谷深处,而是呈现出一片平缓开阔的河滩,人随时就能从路上走到水边。河道里尽是大大小小的石头,河水清透见底无一丝杂质。

在罗汉坪呆了约一个多小时,便往下走,没想到说好20分钟一趟的摆渡车并没有守时,可能因为周内没人的原因。我在山谷里的马路上足足走了两个小时,走了至少5公里,最后打了电话才搭上摆渡车出山。

山谷里既无车辆,也无游人,路旁隔一段距离会有一两栋房子,但大多是空屋子,或废弃的老屋。即使有人居住,也是年龄很大的老人。一路上只看见两个清洁工,三个拾板栗的本地村民和不到十个老人家,寂寞无比。

沿途风光却是很好的,尤其是从罗汉坪乘车点往下走约4公里的“老龙桥村”那里,山谷收缩,巨大的石头随处可见,山峰也格外高大陡峭,山体是像花岗岩那样的白色岩石,点缀着植被,在高空参差,很有气势,这里应该还是终南山。

后来我才知道,从老龙桥那里,可以上山,走一个小时到一个叫“天池寺”的地方,秋天可以欣赏秦岭里最大的芒花荡。

但第一次来的我,望见好看的山,也不知道哪里有路,更不敢一个人上山,就这样留下一肚子的遗憾出山了,好在总算获得了一些经验,可供自己下次参考:

1.石砭峪里的石砭峪水库虽然美,但却是完全不可亲近的,被围墙、栅栏遮得严严实实,想要找个没有遮挡的地方看一眼全貌都困难,更不要说游泳、垂钓了。

2.石砭峪的峪道里有很多村子,如大瓢、四岔、青岔、老龙桥、罗汉坪等,值得停留的有三个地方:第一是青岔,可穿越至谢家岭和后沟,谢家岭的秋景据说很美;第二是老龙桥,可穿越至天池寺赏芒花荡;第三是罗汉坪,可以溯源石砭峪河。由此可见,石砭峪的风景并不限于峪道,向两边的沟道穿越才是正确玩法。

3.摆渡车虽然设有站点,但其实可以随叫随停,你可以跟司机说要去的地方,司机会根据要求停车。

4.另外,补充一点摆渡车优惠政策:70岁以上老人,1.3米以下儿童,持有残疾证、现役军人证者乘坐摆渡车是免费的。

5.注意事项:峪道里没有农家乐,需要带足食物及水;如想穿越,最好找一个熟悉路线的同伴或挑周末人多时过来,可以跟着驴友们上去。

第一次探访就这样草草结束,让各位大咖们见笑了,欢迎户外达人们指点石砭峪正确的玩法,最好留下实用的攻略,感激不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