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峨眉天下秀

 僰俗 2020-09-18

作者:荣昌赵良

五一长假期间,同家人一起重游峨眉山。

记得第一次游峨眉还是“文革”期间,我们一行四人邀约登山。那时年轻气盛,专挑景美路险的地方攀登。

第二天从金顶下山,大家一路小跑,仅半天多点时间就下到山脚。当时并不觉得累,等回到家后,脚肚子痛得蹲茅坑都要搬桩桩,好些天才恢复过来。

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其中两位好友已经驾鹤西去,回想起来恍若隔世。

这次重游峨眉,早已没有了当年的豪气。一路乘汽车沿盘山公路上到雷洞坪,然后再换乘缆车到达金顶。再也没有登山的艰辛,也没有了登山的乐趣。

金顶观日出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各地都能观看日出的壮丽美景,当凌晨站在海拔3099米的金顶舍身岩,见一轮红日一点点从云缝里跳出,眼前霞光万道,舍身岩下的绝壁在初升红日照耀下,仿佛披上一层亮闪闪的金箔。我似乎明白了人们为什么称峨眉绝顶为金顶。

天空一碧如洗,湛蓝深邃,白云朵朵。身后的佛殿在阳光映照下金碧辉煌,笼罩在一片神秘肃穆之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更觉个人之渺小。佛法无边,轮回往复,生生不息。这恐怕就是金顶观日出的独特感受吧。

从金顶下山的缆车,速度不快,行程仅三分多钟。索道架设在人迹罕至的悬崖峭壁之间。五月正是登峨眉赏高山野生杜鹃的好时节。

金顶杜鹃是峨眉山特有的杜鹃品种,又被称为“费伯杜鹃”,花色淡红。在金顶寺庙旁也有栽培,但经人工培育的鲜花哪有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野生杜鹃盛开的那么姿肆不拘,自然天成。

缆车里不时有人发出兴奋的尖叫声:快看那边好漂亮的杜鹃!只见陡峭的山壁上一团团、一簇簇满是怒放的花朵,如红霞,似火焰。也有像珍珠般零星散落在沟渠边上的。大家忙不迭地用手机拍下这一幅幅珍贵的画面。

老实说,我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名闻遐迩的金顶杜鹃。但我知道,这些生长在陡峭山壁上的鲜花,要不是乘坐缆车这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一般游客绝对没机会一睹她的芳容。

峨眉山佛家称杜鹃为“桫椤”。这是梵文音译,或译为“娑罗”。清代居士彭元吉作有《桫椤花》一诗:“桫椤原是佛前花,开遍峨山灿若霞。不信佛身常住此,见花如见佛无差”。

从峨眉山脚到金顶都有杜鹃生长,品种繁多。因此峨眉山又有杜鹃王国之称。

领略了金顶日出的壮美,感受过峨眉杜鹃的婀娜,似乎还没有尽兴,总觉得还缺了点什么。

下山的盘山公路一直沿着小溪延伸。看着干涸的小溪,底部杂乱堆集着丑陋的乱石。我一下子明白心里的缺憾了。水!往日哗哗流淌,奔流不息,清澈湍急的溪水怎么不见了。

民谚曰:“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化自唐代诗人陆龟蒙的名句:"汉皋古来雄,山水天下秀”。没有水的滋养,峨眉还能“天下秀”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又去到半山腰的清音阁、一线天游览。越往里走,心里越不是滋味。

望着郁郁葱葱,遮天蔽日的山林,玲珑精巧的楼阁依然居高临下。再看看路旁几近干涸的小溪,这里就是以往哗哗的水声不绝、清澈激流冲刷牛心石的“双桥清音”。还有已露出底部碎石的昔日“清音平湖”。这真是“青山依旧在”,“平湖”已无踪。

峨眉山久负盛名的“弹琴蛙”也常在这里出没。因蛙鸣声像古琴拨弦的声音,而且每一只蛙鸣叫的声调不同,很多蛙聚在一起时,此起彼伏的蛙鸣声就像在弹奏一首乐曲,所以又叫“仙姑弹琴蛙”。如今赖以生存的水少了,已很少听到弹琴蛙美妙的琴声了。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缺了水的灵动,山还能那么郁郁葱葱吗?峨眉山的溪水是怎么断流的,也许是天灾,抑或是人祸,我不能胡乱猜测。只有让绿水与青山相伴相依,才是真正的金山银山。

这正是:

绿荫蔽日一线天,

“双桥清音”溪水浅。

水枯石现觅“平湖”,

弥猴登攀寻水源。

“牛心”巨石今尚在,

难闻仙姑拨琴弦。

绿水青山相依伴,

清音暮鼓年复年。

作者简介赵良,家住荣昌,退休教师。喜欢看看闲书、喝茶、练练毛筆字但难登大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