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锦囊来了——让过去的阅读打开高考作文的思路之门

 晋诺工作室 2020-09-18

思路打开,意顺笔顺,一挥而就,酣畅淋漓,笔停文止,提刀而立,快然四顾,好不开怀,这是考场上的幸事!

如何快速打开思路呢?

写作成熟的同学各有妙招,各有诀窍。每个人的思维模式各不相同,善于思辨的同学,往往会依据审题立意瞬间作出一层又一层的逻辑推导,几分钟之内便可形成严密的论证框架;善于形象思维的同学,在短暂的时间内可以把立意与相关的生活事件搭连起来,使本来散乱的生活事件快速地凝聚成一个富有灵魂的生活故事。

但是,也有一些同学在立意构思阶段花费了好多时间,但总是找不到表达的入口。这个时候,我们不妨试试以下方法。

1. 回放课文找思路

苦读十二载,学了若干美文佳作,这些作品与我们的写作主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年高考过后,一些报刊会宣传报刊的预测性极强,猜中了作文题。其实,这没有什么稀奇的事,因为,高考作文的命题范围就那么有限的几个区域(具体分析见本订阅号526日文章),大家都能猜得差不多。

比如去年的高考作文题,其实质还不是强调言他人所未言的创新精神吗。

怎样才能言他人所未言呢?

我们学过的课文有太多这样的材料。

到过地坛的人有千千万,只有史铁生说出了地坛的滋味、精神,因为他用体验生命的方式体验了地坛的生命内涵。

烛之武退秦师,一人救国难于危难之下,因为他说出了秦伯所不能言、晋侯所不愿言的话;他为什么能说这样的话,因为他善于从天下大势思维各国之间的关系。如今的一带一路策略不也是“言他人所未言”的典型代表吗?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通过纳粹士兵被摧残的经历,控诉法西斯的罪恶,其视野远在他人之外,言他人之所未言,让人耳目一新,这是一个创作者创新能力的体现。

这样一想,篇篇课文似乎都能与作文材料挂上钩。思路何愁不泉涌而至。

2.激活阅读体验生思路

高中三年做了大量的阅读笔记,这些笔记都是与作品、作者对话的结果,是自己的心血凝结,无比珍贵。拿到作文题,尽量与自己一些较为深刻的阅读体验联系起来,让自己的阅读智慧催生写作思路。

比如,“忧与爱”这篇作文。关于这个主题,我们的阅读体验是非常丰富的。我们阅读过王开岭的三卷本作品集。很多同学写了很多优美的阅读随笔。

比如这一篇。

王开岭说:物质力在膨胀,精神力在萎缩。

我想,他在用这本《每一个故乡都在消逝》来救赎,将那些欢欢喜喜走在物欲钢丝上的人来回来。

当萤火虫从城市搬离,当诗词从脑中抽离,当双耳充斥着机鸣,当白雪被人无情扫去,当黑夜被光怪陆离的“夜文化”照亮,当蟋蟀只会在小贩的手里哀叫,当……我们得到了什么?我们失去了所有。

王开岭一定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雪谁没见过?夜谁没见过?蟋蟀谁没见过?可只有他,会把这些“鸡毛蒜皮”的东西小心翼翼地写下来,细细雕琢。这些文章是他的锤子,不大,却坚而硬,一下一下,敲打在你的心上。

在《雪白》一文中他写:“稀稀落落粉针或末状的碎屑,仿佛老人凋谢的白须,被风一击,被地面轻轻一震,即消殒了……我留意到了冬日的憔悴,大地的烦躁,空气的郁闷,没有冰的河床,树的稀少和鸟的惊恐。”这是一个渴望拥吻白雪又被现实击毙的智者。我爱雪,因为只要下了暴风雪学校就能停课;爸爸讨厌雪,因为雪天的路面特别难开车。我们不过是心甘情愿被鞭子抽打的愚者,然后对着这漫天的雪发通脾气。王开岭的这番话如一桶冷水泼向了我。其实,“稀稀落落”,“消殒”的又何止是雪?更多的不是我们支离破碎的魂吗?感谢他,让我在数理化中得到了短暂的喘息。

不记得是在哪篇文章中看到王开岭的这句话:“我们唱了一路的歌,却发现无词无曲。我们走了很远很远,却忘了为何出发。”所以你还记得当初自己为什么要远行吗?别到头来,丟了灵魂,还两手空空。

这篇笔记里满满的都是“忧与爱”啊,对今天人们灵魂失落的忧才让人们更懂得了该如何去爱现实的生活。上面这段文字里丰富的语言材料,足了打开你关于忧与爱的各种思路。

再比如,下面这些同学的笔记,都有极为重要的写作价值,可以打开诸多话题的写作思路。

材料1

“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

因记忆的短小,童年最不孤独,随着生命的进度条不断加载,人脑中记忆的负重越来越多,越来越沉,而当整副躯体只剩回忆时,是生命尽头前最孤独难熬的一段时光。正如时间不会回头,成长的同时记忆也在增长,踏上回忆的时候后路已是漆黑。而只有自己心里清楚的回忆毕竟不全数能和他人分享,因此回忆总是一件孤独的事情。所以说“人不是在该死的时候死的,而是在能死的时候死的。”“该”和“能”的区别在于,“该”是客观而无法抵抗的,“能”是主观决定的,除了天地的不可抗因素外,生命进展的自然方式大抵可以解释为因其孤独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其忍受孤独的限度也到了极限后生命自行抉择而选择消逝的方式吧。

材料2

袁中郎的“三败兴”

明末时的一位大才子,袁中郎曾有过“三败兴”,说是“天下有大败兴事三。山水朋友不相凑,一败兴也;朋友忙,二败兴也;游非及时,或花落山枯,三败兴也。”这潇洒风流的话语中包含着人生的彻悟。生命的密度要比生命的长度更值得追求。在他的生命中,享乐成了首位,无论是官场的权势,还是财富,都不如他的眼。在袁中郎看来乐极生悲不足悲,最可悲的是从不曾乐过,一辈子稳稳当当,也平平淡淡,那才是白活了一场。所以,依照自己的真性情痛苦地活,又抱着宿命的态度坦然的死去,这就是袁中郎“三败兴”所含的深刻意义了。

材料3

梵高的“黄色小屋”

总被人打上“抑郁、疯狂”标签的梵高,其实是爱生命,爱生活的,他的心中总有一幢黄色小屋。黄色是梵高的最爱,热烈如骄阳的颜色下是对劳动者的爱和关切。在阳光明媚的阿尔勒,梵高把一整幢楼漆成了亮黄,接连创作了《星空》《向日葵》等名作,只为等好友高更的到来。可惜珍视的好友亦认为他是个“神经病”,并毅然离开了小屋。割耳事件就此发生。他对友谊的忠诚,亦是对画的忠诚,对所追求生命的忠诚。只是人们冷酷的目光实在难容下如此明艳的黄。梵高曾说“希望所有人都能看到我的画,并能够通过我的画感受到我的内心。”这是多么真切的期望,可又是如此孤独。如今,每天有无数人排队看他的画,可有几人看懂了那炽热的黄?梵高曾吞下一整盒黄色颜料,不知他是否从颜料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

正如《文森特》歌词中写的那样:“人们不懂得如何爱你,但是你的爱却如此真实。也许这个世界不配拥有一个像你如此美丽的人。”而高更在离开黄色小屋十四年后,在笔记中写道:“我至今依然满脑子都是向日葵。”

材料4

茶道的“挓寂”美学

茶字写作“草、人、木”,在草木间有人站立才是茶。中国古代有位叫张磁的诗人这样写道:“稍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站在竹轩之间,与草木共生,无需一砖一瓦,天地之间就是最适宜的茶室。这是一种对微小生命力量的肯定。源于日本茶道的挓寂,又可以说是以一种独到的东方视角来诠释这种生命美学。在日本有一幅描绘“应任之乱”之后生灵涂炭的画作,上面画了一块白色的布。其实画家画的是产房,和在废墟中诞生的生命。当代日本理念深谙,在对生命的尊重和美的追求上,白色是一种极致,一种挓寂美的无限放大。“即使什么也没有,也是很幸福的事”对于这种质朴而又顽强的美丽姿态,木村宗慎如是说。这恰恰是挓寂的真谛。

材料5

史铁生的生死观

人是被抛到这世界上的,告诉你,你可以活一段时间但不知道多久,反正在走之前你有大段的时间。于是人开始为了这段时间寻找打发的方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所以诞生了一个名词词组叫人生的意义。但毕竟只是打发活着的时间,最终人还是会迎来死亡,所以到了那时,“仍会觉得有些仓促,但不会犹豫,不会拖延。”这么一看,活着就像在等死,为了这漫长的等待去找些事做,就是人生。不是死亡使人生失去意义,恰恰是死亡赋予了人生意义。站到死中,去看生,那巷口的孩子,是我;长椅上的青年,是我;行道上的老人,也是我。人生是出生到死亡再出生的轮回,一个个体生命的终结必定伴着另一个个体生命的降临,他们有着全然不同,却又全然相同的人生。你说那不是你,可那不是你吗?“人真正的名字叫做欲望”,逸乐的欲望,要强的欲望,活着的欲望。“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死亡不过是生命暂歇的驿站,它会一直一直地走下去,以唯一的姿态站成永恒。

材料6

优秀的莫泊桑

芥川龙之介说:“雨果是铺满法国的一片面包,但是奶油抹得不够均匀。”

又说:“莫泊桑就像冰一样,但有时也像冰糖一样。”

在评价莫泊桑时,先抑后扬,可见他认为莫泊桑比雨果更值得欣赏。

莫泊桑是福楼拜的学生,福楼拜教会了他如何观察,而莫泊桑体会到了如何思考,在感情的处理方面,他比福楼拜更有天赋,《羊脂球》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莫泊桑用法国人式的浪漫写悲剧,和鲁迅的批判式悲剧不同。

莫泊桑冰冷的文字下总浮着希望,如《一生》中的让娜经历各种绝望,却用“看吧!一生没我们想得那么好,也没我们想得那么糟。”他没有鲜血淋漓地表现给读者看,没有制造强烈的共鸣感,反而常常用自然而然,理所应当的笔调讲故事。

我发现在出人意料方面,他与欧亨利其实不分伯仲,但立意,辞藻,世界完整性方面,他更胜一筹(下次写)

这此材料所涉及的话题该是多么丰富,其思维的深度也足以达到高考作文“深刻”的标准,若能在考前反复研习,领会,这些材料将会为你在紧张的考场上打开无限多的光明之门。

3.回忆名著悟思路

有些书,我们读了,但没有做详细的笔记,只是读了一遍,这一遍也是有用的。考前可以浏览一下这些书的纲目。因为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每个世界的丰富程度都足以包含高考的写作主题。

比如,江苏高考的“智慧”作文题,哪本书里不包含着“智慧”的因子呢?

打开周国平的书,哪篇都有智慧的影子啊。仅仅看看目录吧。

《安静》

第一辑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成功的真谛

好梦何必成真

小康胜大富

丰富的安静

做自己真正想的的事

精神拾荒三步曲

单从题目看就可以发现这里包含着无穷多的“智慧”,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是人生之大智慧。因为周国平先生引用托尔斯泰的话说:“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成功的真谛,“是一个人有拥有内在的丰富,有自己的真性情和真兴趣。”这难道不是人生之大智慧吗?好梦何必成真,周先生指出有一种梦本身就是人生的一种享受,它无需变成现实,比如“生命的感悟、艺术的体验、哲学的沉思,宗教的信仰”,享受这样的梦的美好,不也是拥有人生大智慧的表现吗?

读是写的母亲,写作的思路在阅读里受孕成胎,希望同学们在写作的考场上不要忘了思路的出处!

愿每个孩子都笑着走出考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