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渊真的“冤”吗?

 晋诺工作室 2020-09-18

说来惭愧,首次接触《红楼梦》文本,还是要到中学时代学习了课文《葫芦僧乱判葫芦案》。那正是年少气盛、充满幻想的时代,最爱看《水浒传》《三国演义》《七侠五义》等描写英雄豪侠的作品。记得刚拿到新教材,看到目录上这个标题,自然是“非常激动”的抱着包大人“昼审阳、夜审阴”的公正严明、公孙先生运筹帷幄的自信潇洒、“御猫五鼠”除暴安良的豪情壮志的期待,迫不及待的享受这份精神大餐。然而结果自然是相当的失望、失落、失悔的。总是觉得门子的那段话为什么就不能成为贾雨村刚正不阿、不畏强权、秉公执法、明镜高悬的反衬?总是认为冯渊的冤屈必然会在阎罗殿前得以昭雪,结局必然是薛蟠被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而冯渊则还阳人间与英莲有情人终成眷属;总是期待在关键时刻展昭白玉堂能跃然纸上,凭借一身武艺与浩然正气杀尽人间恶霸,让读者酣畅淋漓……

然而一切都没有发生,因为这才是“真实”!多年以后,再次读起这段文字,才渐渐感叹起自己当年的年幼无知;再过若干年,当我走上讲台向大学生们介绍这段“公案”时,竟不知不觉的从另一个相对的角度思考了起来……

一、读者为什么同情冯渊?

我曾经做过一项问卷调查,几乎所有的样本都期望英莲和冯渊在一起。这也许是读者的一种普遍的阅读心理吧,然而我们是否应该再“多问一个为什么”:为什么大家普遍希望英莲和冯渊在一起?我觉得还得进入文本,通过精读文本来分析。

首先,本章题目是《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一个“女”,一个“郎”,外加两人都是“薄命”,会给人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本来就是天生的一对”的心理暗示,而被激发出来的同情心更会加深读者的这种“期待”。

其次,从门子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两人的出身是比较相似的。《红楼梦》第一回对甄家的介绍是:“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而第四回对冯渊出身的介绍是:“本地(金陵)一个小乡绅之子……守着些薄产过日子。”一个乡宦,一个乡绅,且当英莲遇见冯渊时,两家又都到了家道中落的境地,真可谓“门当户对”,恰恰是这种传统心理,导致读者都希望两人结合。

再次,从薛蟠和冯渊的人格对比中,读者们认为英莲跟了冯渊会过上比较好的日子。第四回门子说道:“这薛公子原是早已择定日子上京去的,头起身两日前,就偶然遇见这丫头,意欲买了就进京的……”可以看出薛蟠是“半路杀出的程咬金”,他身边美女如云、并没有对英莲用情,只是贪其色,只为满足其新鲜感而已;更重要的是“买了就进京的”充分显示出薛蟠对英莲的轻视、随意;而后来指使家奴打死冯渊自然不是因为爱情,只不过是碍于其面子。反观冯渊,虽然之前“酷爱男风,最厌女子”,然而一旦遇见英莲“便一眼看上了这丫头,立意买来做妾,立誓再也不交接男子,也不再娶第二个了,所以三日后方过门……”足见其诚意、对英莲的钟情和珍重。那么读者自然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薛蟠对英莲只是玩玩,多一个不多,只是一阵新鲜劲;而冯渊则会真心对英莲好并且专一,虽然“丰年好大雪”,但英莲只有嫁给冯渊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因为英莲是他的唯一。

最后,同情弱者是人们的基本心理。冯渊、薛蟠、英莲在这场“争夺”中的遭遇和结局,使得读者几乎一边倒的站在了冯渊了立场。因为薛蟠的面子是建立在英莲的贞洁、幸福、生命;冯渊改过自新的机会、幸福、生命以及冯家的香火之上的。

二、冯渊真的值得同情吗?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一个“酷爱男风、最厌女子”的“浪荡公子”,一见钟情后能立马痛改前非,浪子回头,自然应该得到肯定和支持,但是可信吗?谁能保证这不是年轻人一时兴起的口无遮拦?多年养成的习惯是一刻间能够彻底改变的吗?冯渊的这个“决心”是不是建立在冲动之上的“言过其实”呢?此其一。

其二,冯渊是要将英莲“立意买来做妾”,并且“也不再娶第二个了”。那其妻何在呢?若其有妻,英莲不就是其娶的“第二个”吗;若尚无妻室,莫非是要英莲“曲线救国”,先做妾,等生了一儿半女,母以子贵,在行扶正?这现实吗?万一英莲生不出来,结局又将如何呢?

试看:英莲如果跟了冯渊,结局真是确定吗?生活稳定吗?冯渊的誓言恰恰反映出他的第一个幼稚。

冯渊的第二个幼稚表现在向拐子交付定金后,居然还要“托拐子帮他‘保管’英莲三天”。先不论这桩交易是否合法,冯渊居然去信任一个拐子,足见其毫无社会经验!(换了我,至少得把英莲托付给信得过的弟兄,哪怕是外面租个宅子,安排个下人照顾三天也总比让拐子托管强)而这恰恰是冯渊最致命的错误!试问:英莲如果跟了这个毫无社会经验的“青头鬼”,会有保障吗?

薛蟠是金陵一霸,冯渊自然是深知的,一个“过气的小少爷”居然去和蛮不讲理的“小霸王”明着去争女子,是不是太不自量力、太没有自知之明、也太没有心机智慧啦?冯渊死的并不壮烈,充其量不过是鲁莽、迂腐而已。这便是其第三个幼稚。试想:如果英莲跟了冯渊,会有安全感吗?

结论就是英莲如果跟了冯渊,除非不遇到事,否则不会平安,因为冯渊太幼稚、太不靠谱。

三、贾雨村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

多年来,读者一直是批判贾雨村的。但大多是批判其“徇私枉法”,我觉得这多少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嫌疑。《红楼梦》第二回写到:

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作成一本,参他“生情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等语。龙颜大怒,即批革职。该部文书一到,本府官员无不喜悦。

可以看出,贾雨村是经历过一次跌宕的,虽然遭贬的原因众多,但除了得罪上司这一项不能明说的根本原因之外,其他凡是拿的上台面的均为深文周纳、罗织诬陷。而此番沉浮则让贾雨村深刻明白了当时官场的逻辑。那么在当时的环境下,贾雨村又能做到些什么?

首先,“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族中人拿来拷问,令他们实供藏在何处,一面再动海捕文书。”真这么做,会有什么效果?且不论公人是否会与凶犯族人暗通,就算族人实供藏处,仅凭小小四品金陵府区区一纸文书,能将凶犯拘捕归案吗?薛蟠当下何处?京城!金陵衙役有跨境到京城拘捕凶犯的执法权力吗?京城各衙门老爷会指示的手下捕快积极配合拘捕薛蟠吗?能节制金陵知府的本省道台、臬台、藩台、抚台、制台甚至京城的刑、寺、御各部衙官,那个不能以各种暗示、各种理由、各种方法明的暗的让雨村自己知难而退,使此案不了了之?如果雨村还不识相,硬要秉公执法,他的上司就不能够通过“合法途径”撤销其海捕文书,然后也“到底寻了他个不是,远远地充发了他才罢”?我想这时的贾雨村不会不在听了门子的“情报”后,认真的“沙盘推演”一番。

其次,贾雨村当时有什么资源?他有一直支持他的皇帝做靠山吗?他有视其为朝廷支柱、国之栋梁的高层统治者的鼎力相助吗?没有,他背后只有一个与薛家沾亲带故的贾政;他有运筹帷幄、出谋划策的精明师爷能在关键时刻为其献上锦囊妙计吗?没有,他身边只有一个世故圆滑又精于钻营的门子;他有那些侠肝义胆的江湖豪杰为其执行特殊任务,将棘手的案子做成既成事实,并在其遭遇不测、深陷为难之际能够勇闯虎穴龙潭、拼死相救吗?没有,他只有一班普通的衙役;他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能在其遭遇不公时群情激愤,上万民书、进京告御状来获得圣裁吗?没有,他刚复任,还没来得及给百姓做第一件实事,他甚至连一个贤内助都没有,唯一得意的只是一个阴错阳差的娇杏……那么雨村又能做到什么呢?

第三,请那些只会批评雨村“徇私枉法”的喷子们自己去做一回贾雨村,看看他们又能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对此案审出个怎样的子丑寅卯来?

最后,我认为:贾雨村并不可原谅,甄英莲也并非只能嫁给冯渊或薛蟠。如果说贾雨村放过薛蟠实在是出于无奈,那么他没有实现报答甄士隐的誓言、照顾好英莲,才是真正的无耻!贾雨村完全有机会向贾政修书一封,道明其经历原委,请求贾政去做薛家的工作,将英莲交还自己当女儿养活,一则救英莲于火坑之中,二来也报答士隐的雪中送碳之恩。然而贾雨村并没有这么做,足见其忘恩负义之极!

以下便是结合了生活实际而非基于无边漫想的阅读体会:1、冯渊完全是咎由自取;2、英莲嫁给冯渊并非最佳出路;3、贾雨村辜负甄士隐最不可饶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