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0201教学手记——学生离开学校究竟还能剩下什么?

 晋诺工作室 2020-09-18

爱图斯坦说过:走出校门后,把学校里学的知识全部忘记,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这句话不应该仅仅成为批判学校机械灌输知识教学的理论,更重要的还要再接着问一句:剩下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因天气寒冷学校放假已经几天没来学校了,今天刚到办公室,看到办公桌上工工整整地放着一封信,打开读过,心潮起伏,一时不能平静。

一个老师与一个学生相遇了,预示着什么?

课本上的那点东西可能是最不重要的,课本之外而与课本关联在一起的那些东西可能比课本会更长久地贮存于学生的心灵之中,有的甚至根植于学生内心一辈子。比如,一个老师着衣的习惯、说话的方式、读书的视野、对待生活琐事及国家大事的态度立场与观点等等等等,这些都不是每天的上课内容,而真正影响学生的恰恰是这些你没有准备教的东西。

现在回想回想自己上学的经历,还剩下些什么呢?高中三年的语文课,我唯一记住的是第一课老师讲《荷塘月色》,有一种震撼感,至于究竟讲了什么都忘记了。但语文老师的形象却是永久不会模糊的,甚至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越来越清晰。

我们那个班是和尚班,所有同学来自农村;在一九八一年那个时候,我的语文老师开学不久,为了讲谐音双关,在班上就给我们讲了一个文绉绉的黄段子,当时把我们那些土头土脑傻里傻气的孩子们真的给惊呆了——我们的老师竟敢讲这个!说不清是害怕、是反对、是崇拜还是别的什么,总之,给我的感觉是这个老师与其他老师不一样。

一个星期之后,每天上课他都要进行二十分钟的时事评论,小到学校点点滴滴,大到国家大事;他所讲所评,立场公正,不存私见;一针见血,入骨三分。如果被评者在现场,定会汗下如浆。我们跟着他一起嗨,高兴无比。一眨眼到高三了,眼看着邻班老师给发自刻的讲义,我们意识到高考考场要拿分数说话,于是倒戈反叛了,联名写信要赶他下讲台。记得这封赶师信交给教学处的第二天,他依然笑眯眯地走进教室,踏上讲台,从衣兜里掏出那封信,平静地告诉我们:你们不想让我教,可是学校没其他人,还是只能我来。我们都觉得非常尴尬,可是我的老师却怡然自若。他还是那句话:语文,不是靠讲来学的,要自己读书。他既不讲,我们只好自己看;他不编讲义,我们还是只能看课本。后来看高考也不差。现在再回想回想,自己亦教学三十多年了,曾废寝忘食汗流浃背地刻蜡纸印讲义,耗费了我多少青春,做那些练习,到最后才清楚,有什么用呢!还是老师那句话说得对:语文要自己读书。他面对着这些看他似敌人一样的学生,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云淡风轻,那种气度,越是到年老越感觉我老师人格风度的可贵。他面对着一群不懂语文的孩子是无奈而又超然的。

他对各种社会现象讥笑谩骂,可从没讥讽过我们。后来才越来越明白,一个被打成右派的人,天天打扫厕所、洗澡堂心里该有多少痛楚;连老婆也自己而去了,这些悲伤向谁诉说呢,他把学生当成了知己、朋友,当时的我们哪知道他内在的悲伤。有一个同学心理、身体都有点不好,他亲自(也只能由他来炖,师母在文革中因他被打成右派给他离婚了)给炖鸡汤、熬中药。这件事情对我影响甚大,不是在当时,而是在自己当了老师之后,虽然炖鸡汤、熬中药谁都能做到,可是有几个老师真正地做了这样的事呢!因此,我常常以此自勉。心中常常闪现老师的样子:穿一条绛黄裤子,白衬衣,挺挺的三接杠皮鞋,往那一站就是个学者。

他虽然有着种种弱点,也许学校不会评他优秀,但他永恒地站在我的心里。这就是我高中三年的语文课所获吧!

回到眼前这封信,我想,我的学生离开学校了,离开(按照孩子的说法,我们是没有分别过的)我了,还能剩下一些这样的东西,我知足了,这就是做老师的最大收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