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晨思夜想一百一十四——暑假,请家长收起焦虑之刀

 晋诺工作室 2020-09-18

我觉得没有比现在的家长更焦虑更矛盾更无助的。一方面,希望孩子优秀过人,一方面还要孩子内心不经受任何磨砺,时时刻刻都是快乐幸福的;为了优秀,希望学校严格管理、希望老师多布置作业,为了孩子的幸福,又要求学校高度人性化,希望老师给予无微不致的关怀;考试结束急急忙忙打听成绩,看排名,学校不给成绩,要骂学校不实际;看到孩子因排名不好而伤心,又骂排名之恶,要封杀排名……中国的家长在矛盾与纠结中度过一天天焦虑的日子!

你为何而焦虑?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情绪波折,应该说是非常正常的事。一个不满意自己学习成绩的孩子,他要发泄这种不满。他向谁发泄呢?唯一最可靠的是家长,还有老师、同学。现在放假了,孩子在家里,表现出了真实自我的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孩子的内心世界里脆弱的一面,应该给她一些安慰、疏导与积极的支持。可是这位家长,没有走向孩子的内心,他直接调转方向,指向学校,指向排名,座位。关键是我们学校从未强调过成绩排名,我所在的班级更未以学生成绩高低排座位,这些因素都不存在。

家长凭什么找到这样的原因?一种心理,只要孩子有问题,就是你学校的事。

我曾亲身经历一件事。

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枣庄一中工作期间,一个小假期,市中区的一位同学放假走的时候没有任何问题,回到家与其母亲闹矛盾,服毒自杀了。结果他们一家人带着一位说是《枣庄日报》记者模样的人来到校长办公室,滚地大哭,要学校还她孩子。报警,劝走,第二天一早又来了。当年的马振芝校长起初还理直气壮地给他们讲理,后来实在耗不起,给了800块钱了事。

包括前两天因班主任收手机而跳楼的事件,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这是违纪行为,班主任给收起来,何错之有?这个孩子回到家跳楼了,只能说明这孩子自己出了问题,我们应该询问的是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我非常赞同那个校长的做法,如果因为这个孩子的跳楼就改变所有规则或不再管理这种行为,那才是大错特错的事。

过度的焦虑导致家长遇事不能理性分析问题,而且往往不指向孩子自身,向外部环境找原因,其实质是躲避心理,这样想法的前提是:我的孩子是优秀的。他不优秀了,就是你的事。

这类家长自己内心里是不愿承认自己孩子不够优秀的成绩的。这一点,请家长静心思之:我内心渴望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现在是这个样子,我能接受吗!

是的,当孩子的心理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了,认为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只要她心理健康快乐即可。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种心理的背后是什么心态。

当孩子心理出现问题了,发现这个问题比其他问题都重要,就抛掉其他一切,只求孩子心理健康了。我想请问的是,过去,你关心过他的心理健康吗?孩子小学、初中在一些集体活动场合表演,能代表他的心理是健康的吗?我们的思维太简单了,我们认为孩子在毕业典礼上唱首歌,跳个舞,就代表着他是阳光开朗心理健康的,如果事情这么简单,那么教育就太容易了。

每个孩子的心理都不是短时间形成的。这位家长说自己有19年的教育经历,也许正是这19年的教育经历导致了孩子这种潜在心理。我发现,老师往往不会教育自己的孩子,把职业习惯带进家里,与孩子的交往也是学校里教育式的,孩子为了迎合父母,也要表现出父母渴望的样子,其实并不是真实的心理沟通。

我不了解这位家长与孩子的真实沟通情况,只是推测。但我从这位家长急吼吼的语气里看到了她内心的世界,看到了她以一种教育者姿态来教训人的心态。

“相信她一定行”“不放弃不抛弃”,你相信这句话吗?相信她一定行,她就行吗?这句励志口号本身无错,但你把它用到与孩子沟通上就错了,用在当下孩子的心理上就错了。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需要的是理解和帮助,而您给他来一段“不放弃不抛弃”,会适得其反。其实,这些话正是做教师的标志,也可以说是臭毛病。用这种语言是无法真正走进另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即使是你的孩子。

从“缩进壳里了”这句话,我能读出您无限焦急的心态,您渴望他开朗乐观积极向上,您极为害怕甚至极为鄙视这种“缩”的行为。但我不能不告诉您,有许多人确实是“缩进壳里”的人生状态。他们就呆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不愿与这个社会交往。面对这样的孩子,你该怎么么办,你要把他从壳里硬硬地拉出来吗?

从以上两段话语,我推测您内心有一个您自己的标准,然后用这个标准对照孩子,不符合您的标准,你就气急败坏。气急败坏的结果是找客观原因。

这种处理孩子问题的方式不仅不能解决孩子的问题,还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压力,因为,你的这种焦虑在你的眼神、气色、行动举止中会传导给孩子。孩子在这方面是最为敏感的。

如果当她说自己是废物时,你能轻松地开开玩笑,“我就爱你这个大废物啊”“我可是能变废为宝的呢,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废物是怎么回事!”如果你能从孩子的角度想问题,而不是以一个教育者的姿态来审视孩子,我觉得效果会更好些。

焦虑,说到底,是家长自己急功近利之心太强的表现。如果家长自己真正理解透了,他会轻松的面对孩子的成长,他会自然接纳孩子的优秀与平庸,从而坦然地面对孩子的成绩。

让我们来听听另一位家长的心声:

静待花开

盛泽凡家长

家中的君子兰,已侍养了数年,历年静默,唯以新添的嫩叶向我表明它的存活。性急的我,也曾请教于花艺师“为何我的花总是不见花期”。花艺师回答说“待它的叶瓣有十二三瓣的时候,差不多就能见花了”。于是,等待就有了目标。

冬去春来,浇水、翻土、施肥,一如既往地做这些事情,日子也一如既往地从指尖滑过。某一天,浇水时发现,这棵花儿,已经举着待放的花苞,亭亭地站在叶瓣间。怎样描绘那时的感受呢?只记得当时,大声地喊:“东子,快来看 ,要开花了!”

经年的期待,只为花开刹那的欣喜;只为知道它是这样的花,也知道只是花期未至。

一株花的成长,尚需经年,何况一个孩子的成长呢?

当孩子步入少年,进入初中,环境与处境地改变,使得他并没有如我们期许的目标那样成长,为此,先生是略有微言的,因为不大能接受一贯优秀的孩子逐渐平庸。

我以一朵花的世界来看孩子的成长,首先是花苗,然后知品种,再而知花期。我知道我无法要求一株兰花开成牡丹的灿烂,也无法要求它在我规定的时间里盛开。

我努力地做好我能做的所有,再有最要紧的,就是拿出我最大的耐心,静待孩子的成长,开出确实如许的花来。我要的,不是最好的那个孩子,而是孩子最好的那个自己。

我为泽凡的母亲点赞!

焦虑是一把既伤自己又伤孩子的病态心理,它是一把无形之刀,它正在绞割着无数家庭的血肉亲情。希望爸爸妈妈们,用孩子自然成长的模式对待孩子,让我们一起来浇水施肥,静待花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