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晨思夜想一百三十八——三国人物画廊之自利与德行

 晋诺工作室 2020-09-18

国人传统中的自私自利基因源远流长,不知是人之天性,还是地域风情使然。

《三国演义》七至九回中出现的人物,个个都是自利之人。

在第五回中曹操说:“袁本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汉朝名相之裔,可为盟主。”袁绍“慨然而上”“辞气慷慨”致使众人“涕泗横流”,可见气势非一般庸俗之辈所能比。可惜的是在屯兵河内,困窘之时,听了谋士逢纪的计策,欺骗公孙瓒欺负韩馥,“就中取事”。以利骗友与仗势欺人,如此刁钻油滑之辈岂能掌一国之朝政乎!公孙瓒骂袁绍:“昔日以汝为忠义,推为盟主;今之所为,真儿狼心狗行之徒,有何面目立于世间!”袁绍无言以对。忠义在自利面前不堪一击。

袁术听说兄弟得了冀州就来借账,这种心理颇有分一杯羹的无赖味,无赖心理也是国人必备元素。结果袁绍滴水不漏,“术恨之”,哪里有什么兄弟情谊,一利不得就生至人于死地的狠辣之心,这还不如村妇农夫呢!仅是恨一下,也许还可说得过去,个人私情吗!可是,袁术编谎言,修密书,为一千匹马竟借孙坚之刀杀兄,只见利字不见亲情德义。

孙坚私藏国玺,并且指天发誓“吾若果得此宝,私自藏匿,异日不得善终,死于刀剑之下”。一语成谶,三十七岁于岘山被乱箭射死。藏匿玉玺,谋求大位,私利之大,使孙坚不惜以命相搏;以利生隙,斗狠之心,又使他忘乎所以。于是,急匆匆走上了黄泉路。

王允,乍看去,是一心为汉,长于忍耐、谋划,貌似有国士之风。可是王允真的是治国之才吗?且看蔡邕为董卓一哭的说辞:“邕虽不才,亦知大义,岂肯背国而向卓?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自知罪大。愿公见原:倘得黥首刖足,使续成汉史,以赎其辜,邕之幸也。”一介书生,真纯之语,作为治国之士,当见其真;在内外混乱之际,当以大业为重,可是王允愤恨的是蔡邕站队站错了的政治错误,政见不同,不能容其生。这就是政治上的自私与偏狭。当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四人上表求赦的时候,王允却“独不赦此四人”。其实,那个朝代,各为其主是行为的核心,每个人并没有明确的主张立场。王允执意不赦,导致朝廷再次陷入混乱,自己也葬身于敌手。由此看来,王允并不是能为朝廷主张大事之人,而只是一个以朝廷为己利之载体的自私之徒而已。罗贯中说他“英气连霄汉,忠诚贯斗牛”,其“英气”“忠诚”在掌握政权之后变成了颟顸之气。

吕布如何?吕布心里并没有情感与立场,“三姓家奴”,是对他最好的概括。他悦貂蝉之色,并未有可许之情;他尊董卓之权,也不存在父子之义。吕布,在人格上既卑鄙又龌龊。“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每每在背叛之际以此语为自己打气,这是背信弃义之人为自己找到的最好借口。

除这些男子之外,唯一女流之辈貂蝉却别有他样。她身为王允养女,确实抱着捐躯赴义难的决心立意行事的,有智有谋,玩弄董卓与吕布于股掌之上。与他人相比,貂蝉只有报德之心而无欲求之想,这是她与众男人的根本区别。

私利大于德义,恩怨强于亲情,没有底线原则,混乱中的三国人物,哪里有英雄本色!读三国,若匍匐于其脚下,真的把这些人物当作了英雄,其对中学生的价值观建构危害甚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