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0316教学手记——让学生的思维转弯、前行、下探

 晋诺工作室 2020-09-18

写作是思想的呈现,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习惯往往是线性的、肤浅的,写作训练的价值就是要让他们的思维由单线性向弯曲、多变转化,由平面向深处开掘。这不是技巧能解决的问题,而是思维活动的结果,那些所谓的技巧永不可能代替思维宽化、细化、深化的训练过程,是因为,提供结构也好,教给某些论证阐述方法也好,呈现的也只是一个结果,并不能让学生体验从浅入深由窄而向宽的思维历程,没有这个过程,那些结论性的方法永不可能改变学生的认知结构。

疫情渐趋结束,人们应该回头看,来总结反思这场疫情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于是设计了以下写作练习:

观看《武汉战疫记》纪录片,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二十年后,你要给自己的孩子、学生等晚一辈的人作有关于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演讲,可以从以下话题中选择一个:人性,灾难,敬畏。也可以自拟,但话题要明确。写一份不少于800字演讲稿。

其中的难题是,我们缺乏亲历,只能看信息,读报导,由此而思考一些问题,不免带有浮光掠影之感。从学生的习作来看,也恰恰体现了这一问题。

针对以上两个层面的考虑,我让他们对自己的思考作不断改变加深的练习,也就是先依据老师的讲评示例自我修正,再由其他同学从另外的视角提出修改观点修改,最后再另行分组变换视角点评帮其修改。目的是让他们的思维在原来的路径下转弯,在原来的停止点继续向前迈进,在原来的层面上往下深入。经过这样多个视角的评价、多轮的修正,有两个明显的变化:思维的含量增加,思维的清晰性增加。存在问题是,思维的个性化明显不足,深度变化不大。这说明学生的思维宽度较容易改变,而厚度则不易改变。思维训练的难点在深化和增加厚度。这需要研究。

附:优秀文章

人性与环境

高一(2)班陈沁悦

大家上午好!

很荣幸由我来给大家做这次演讲,我演讲的主题是:疫情中的人性。

“人之初,性本善。”这是自古以来熏陶我们的文化内涵,人出生时拥有善良的本性是其内涵的核心。然而,我认为,人的本性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纯粹的人性是不存在的。我们在生活中常可以看到刚出生的小孩在发现开口叫爸或叫妈会得到许多好处后,往往会以此来为自己谋得福利,而尚未接受教育的孩子也会在乞讨老人的盆碗里放下一枚硬币。我举的这两个例子都是关于刚出生的小孩的,意在说明即使是在人性最纯粹的年龄阶段,其已经出现了自私和善良的两面性。更不用说,后天经过环境影响所体现出来的贪婪,势利,无私和公正。所以,我认为忽视客观的环境谈人性是毫无价值的。人性的体现必然与环境有关。因此,我认为是环境决定了人性。

而环境的对人性的作用恰恰是一把双刃剑。良好的环境能够激发人性中善良的一面,而恶劣的环境更会抑制人性中善良的一面。

2020年的疫情,无疑说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人性与环境,环境影响人性的单向箭头也出现了逆转。我们不难发现,在众多场合中,多数人的做法,对少数人的影响是极大的,而且往往会引发一场风波。在这次疫情中,在听到双黄连能够防治疫情后,大部分有双黄连出售的药店都被洗劫一空,并引发了一场购药的风波。更有甚者,家中堆叠上百盒药品仍嫌不够,依旧竭尽所能进行添置。在这时,人性中渴望生存,不顾一切的欲望极大地体现了出来,人性无疑对环境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但在时代面前,民族面前,灾难面前,我们仍然可以被许多人性的闪光点所打动,无数个他们,用爱彰显了人性中最伟大和无私的一面。是无声的捐赠,将那个放下钱就走的环卫大叔留在我们的心中,匆匆的背影,17秒定格的感动,甚至是那两三行的关心语,都让人感受到了爱和无私的力量;知名的企业慷慨解囊,支援疫区,用行动展现了“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济世胸怀。善无高低,美无厚薄,心系他人,方为英雄。剪发而行的白衣天使,她们自信与阳光的笑,洒脱的身影,让无数个被医治的人感受到了精神上的力量,顽强地与病魔抗争,用自己的双手从死神手里夺回了无数生命。这就是人性对环境的影响,它坚定了我们民族共存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我们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柱和动力。

环境与人性之间相互影响,受影响的程度则视各人的实际情况而定。前几年,网上有这样几个事例。一个在家中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孩子,到了学校,受周围孩子讲文明,爱清洁的做风影响,跟着变得讲文明了。一个在国内自觉排队,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到了国外,跟随大流,变得随意插队、违反交通规则样样精通。同样地,一个身边都是不好好学习的人,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跳出这个圈子,不断的奋斗拼博。这充分说明了,我们在对人性作出评价时,不应该简单地把人分为好坏两种,而是要看这个人能在多大程度上,以顽强的毅力遵从正确的作风,即一个人的判断力与行动力,这是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下对人性的好坏作出的正确评价。

现在我们对这次疫情中的人性做一个综合的分析。一共可以分为三个过程:传播,救治和防控。传播中,一些患者往婴儿用品上吐口水,罪大恶极,人性中的自私由于没有得到有力的抑制,便占了上风。白衣天使们在轮回交替着和时间抢夺生命,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不顾个人安危,此时人性中的无私战胜了自私,奉献战胜了索取。又如,大家熟悉的钟南山院士所说:“武汉本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人性中对美的认同感战战胜了对美的有意忽视和漠不关心。人性的善,美得晶莹剔透,温暖人心。人性的恶,丑的让人同仇敌忾,忿忿不平。灾难最大程度地激发了人性的美与善,使生命之间相互珍惜和爱护。但是,我们绝不能说,只有在灾难中,人才会变得崇高和伟大。

在我们的和平岁月里,有那么多人为我们负重前行,因为一切正常运转,我们认为正常是理所应当,个人的奉献被淹没了。当灾难来临,我们的机器瘫痪了,影响到了我们自身的利益,令人费解的是,我们这才意识到,平日里的检修和维护是多么重要,弘扬美德才由形式主义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的那根愚钝的神经才感受到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是相互依存的。

那么,为什么只有在灾难中,我们再能切实的感受到人们的付出呢?我想,这是灾难激发了我们的公共意识,无形中增长了我们对美与善的感悟与体验。因此,苦难虽然造就了难以弥补的损失,绝不值得被歌颂,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这种环境对我们的人心却是一次考量。因此,我们需要在这场灾难中留下自我的公德心,责任感,以供我们在往后的平凡的岁月中使用。对自我的能力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和评估,以德义善美爱之,使自己能够润泽他人,手留余香。

人性的呼唤,需要我们不断用良好的环境激发我们人性中善良的一面,提高我们的道德情操,而这也是我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由。

感谢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高一(2)班  张金诺

亲爱的孩子们:

你们好!

今天,请允许我给你们讲个故事。

二十年前,我跟你们一般大,那年的春节假期,格外漫长。一种新型病毒在武汉被发现,患者最初被认为只是普通肺炎,可发热、干咳症状会在短短几天内转变为呼吸困难甚至休克,并确定为会人传人。消息一坐实,人心惶惶,很多未发现的病毒携带者在春运大潮中前往四面八方,就像墨汁滴入清水,完全扩散。在短短几周内,感染人数成倍增长,武汉沦陷,湖北沦陷,中国沦陷!

封城后的“樱花城”武汉褪去往日的繁华和浪漫,而转为被病魔笼罩的“毒城”,死气沉沉。空无一人的街道只传来救护车单薄的鸣声,家家房门紧闭,冷冷清清。医院已吹响了战争的冲锋号,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败在病魔手中,被死亡吞噬。那年春天,不再有鲜花绽放,不再有莺鸟欢唱,不再有暖阳灿烂。恐惧、悲伤、无力的文火,持续煎熬加热,全国上下,沸腾难耐。

但我们的民族会因为一次疫情就此倒下吗?恰恰相反!炎黄子孙顶天立地,会被病毒打垮吗?不可能!

因为我们始终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有人向前冲破枷锁,拼在一线,自1月23日武汉全面封城至3月初的一个多月中,累计派出344支国家医疗队,超过42000名医务人员支援湖北,其中专家超过15000人,三分之一为20岁出头的年轻人,他们甚至为了节省一套防护服,连续6-8小时不吃不喝,高强度地工作。

在他们的背后有一群人做你坚实的后盾,一个省援助一个市,做到真正“市市落实”,“中国速度”共完成改造和新建武汉86家定点医院、16家改造大型集会场所而隔离病患的方舱医院,能提供床位6万多张。有人扛起大旗了,国家统一调派人员,换帅、调拨军医、紧急建立隔离医院、领导人亲自指挥,全国4000万党员自愿捐款47亿......党中央的充分重视,是老百姓最好的定神药。

更多普通人也行动起来,采访记者在各大人员密集的医院奔走,只为送上最实时的报道;900多位康复者捐献近30万毫升血浆;容易被我们忽略的社区工作人员,一家一户测量体温排查疑似病患,落实基层工作;企业逐渐复工,防护服日产量从不足2万件升至50万件,N95医用口罩从20万只升至160万支,普通口罩更是高达1亿支;无法回家乡的快递小哥自愿协助整理物资,庞大的工作量令他们甚至无法接受采访;积极献力的志愿者不顾家中反对,依然四处奔走协调......

他们身处武汉,随时有被感染的风险,可依然能挺身而出,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筑成坚实的防护墙,用爱与温暖守护更多人。每一位普通人,每一个凝聚起来的数字,都是最微弱的星星之火,可汇聚起来的燎原之势,正是我们战胜病魔的秘诀。我们的民族在这一簇簇星星之火中,又一次书写了辉煌!

孩子们,最后请你们思考一个问题,星星之火能汇聚在一起的动力是什么呢?是熊熊爱国之情?是无私奉献之情?是医者仁德之心?还是全国统一战线,充分相信国家的必胜决心?我想它们都是,可还有更重要的东西。潘多拉盒子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而盒子里最后一样东西,是希望。是啊,是希望。希望就像熠熠星空中牧神,你看不见它,可它永远在那儿,给你前方光明的召唤。希望也像夏天柑橘树上结着青皮的果,不成熟时品尝是苦的酸的,但有了时间的沉淀,甜是一定的。孩子们,天下没有永远阴霾的天空,只要让希望的太阳自内心升起。人在谷底时,看星星也可以是太阳。民族在谷底时,血肉之躯也可以筑成钢铁长城。病魔也许让我们一时地遍体鳞伤,但后来,在希望的指引下,这些受伤的地方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万里长空将是我们我们镶着太阳的湛蓝桂冠。黑暗的尽头是再一个春天,武汉的樱花还会如期绽放,从此天光大亮。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以战胜一切灾难。心有希望,鲜花、阳光、美好,都会如期而至。

谢谢!

                                                       2020年3月15日写于苏州

曙光

高一(2)班 丁曦菡

可爱的孩子们:
      你们好。
1877年,爱迪生发明出电灯,象征着人类第一次敢伸出手触碰黑暗。1910年,乔尔朱·克罗德发明出霓虹灯,从此黑夜也被染上色彩。21世纪,无数个婴儿伴随着灯光出生。人类早已习惯了永昼,以至于遗忘了黑暗的模样。孩子,你见过曙光吗?那种如刃般刺破夜幕,挺身而出的光芒,那种含着泪水拥抱众生的光芒?
我见过,却不是在天边。
20年前的春节,当人们准备合家团圆,欢庆佳节的时候,湖北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突然“病了”。“新型冠状病毒”,一个可怕的名字席卷全国。本该繁荣的年货市场上空无一人,药店50元一只的黑心口罩却被抢购一空。原应车水马龙的街上再无汽车鸣笛,只有戴上口罩的路人们匆匆往家里赶。刹那间,国家经济的后退,地方政府的蒙蔽事实,人民被困于家中的恐惧缠绕在一起,长出刺骨的荆棘。我们也许还有永昼,可是却看不见光明了。
夜幕真正降临了。无数医护人员奔向抗疫一线,和患者一起与死神赛跑,却病毒扼住了咽喉,有的病倒了,有的累倒了,甚至有些再也拿不起他们引以为傲的手术刀了。锁在“笼”中的我们多想伸出手,却连他们的衣角都够不到,只能眼睁睁看着白衣天使一个个倒下,一个个飞走。人们挣扎着,痛哭着,怒吼着,最后与死寂的灯光一起陷入黑暗。
一切还在继续,黑夜仍在肆虐。
可是,你瞧啊,有什么在黑暗中闪闪发光。“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3万多医护人员“不论生死,不计报酬”主动请战,勇敢逆行。在请战书上按下的鲜红指纹,是他们枪头的红缨,是他们身后飘扬的旌旗,是他们挥洒的一腔热血。工人们戴上口罩,同样奔赴自己的战场。短短10天,3.39万平方米的“火神山”医院拔地而起,守住了希望。一砖一瓦都凝聚了他们的祝福与期待;人民群众倾囊相助,全国各地医疗和生活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向湖北武汉;无数大学生志愿者主动报名,协助社区开展疫情期间的服务工作……“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众生等不到破晓,便自己成为了曙光。
 “郑州连续三天新增0人”“苏州所有患者治愈出院”潮水般的信息中传来喜讯,宛如眼前迸溅出耀眼的火星,小却热烈,点亮深海,捧起心中的希望。人们不再蜷缩,踉跄着站起来,颤抖着发光发热,一点点掀开夜幕,拥抱彼此。我想,黎明即将到来。
孩子们,去走走凌晨的小径,去追逐日出吧。只有见过曙光,才会不惧黑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