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0402教学手记——《滕王阁序》真的只要背背就可以了吗?

 晋诺工作室 2020-09-18

越是名文越难教,听很多同行这样感慨。比如《滕王阁序》,教什么?学什么?这篇文章的内涵太丰富。

从知识积累方面看:仅仅典故成语够学生啃两三天的。

从文体特征看:骈体文,别的且不说,单单一项对仗,学三天,估计未必能真正掌握。

从文意内涵看:风物、人情、人生、命运等,王勃于其中所阐发的内容值得细细琢磨消化,即使对中学生来说,未必有切近的价值,但对其整个人生却有终生指导作用。

从行文结构来看:借助一场宴会,阐述人生感慨,起承转合,规规矩矩,可以好好研讨。

等等等等,有太多东西可教,有太多东西可学。

于是,也是简省主义办法,这一切统统让学生慢慢体悟,先只要背会即可。

思来想去。学生拿到这篇文章,他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吗?

以现在中学生的学习史来看,别说这样的一篇文章,就是把一篇童话给他,他也不知道应该学什么,这个不怪学生,我们整个教育生态即是如此。从娘胎里就开始接受灌输式教育了,他怎么可能知道自己该学什么呢?

甚至可以说,即使你告诉他该学什么,学生也未必能知道你所告诉他应该学什么的应该是指什么而言。这就是我们面对的学情。

根据上面的简析,成语典故,这个可以自我梳理总结落实,应该放给他们自己完成。至于其他内容,我认为最重要有两点可以教和学。这两点就是:对仗和逻辑。

我认为王勃如果真是现场一挥而就的这篇文章,那么可断定,他绝对是一个理性很强的文学家。因为,华丽的辞藻代表着他高深的文学修养,丰富的典故表明他记忆力极强,而纹丝不乱的思路逻辑则证明了他沉稳的心态和强大的思维力。

因此,我认为,如果我是学生,我应该好好向他学习层次清晰的思维习惯和表达能力。如果,我是老师还让学生练习骈体文语句的言说方式,这对提高语言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举两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滕五阁序》开篇介绍南昌,这是书写名胜之地多么的样本啊,可以发现很多地方景点的著名景观介绍,大都是沿袭了王勃的这个思路。因此,让学生转换地点,结合具体城市写一段骈体式的简介,读写一体,不是很好的语言实践吗?

请看学生作业:

周彦伯——扬州简介

邗国都,广陵府。北临应天,京杭引接淮扬水;南望洛阳,邵伯白马江分流。三月春雪落玉柳,故人几时下扬州?五亭白塔竞映水,只待元寿赞清波。故时江南畔,盐船争岸。今日银桥头,娇步常歇。成竹心中节节高,笔墨纸上字字怪。夜半江都,游子共此时;吴地水土,仍念扬州路。

史儒——苏州简介

平江故府,荆吴姑苏。琼台玉革,锦绣华章。襟长江而拥太湖,探金陵而携淞沪。钟灵毓秀,含光人间蕴仙都;鸾翔凤集,希文扫榻迎伯虎。云霁生辉,星驰月往。

宋计遥——苏州简介

阖闾旧城,吴县新市。分野玄武,接临浙沪。衣两湖而带大江,控梁溪而引建康。物华天宝,万物善天子之首宿;人杰地灵,百年传希文之府学。天楼棋布,才俊心往。

这些同学写得不错,当然,也有同学写得不够好。比如:

例1:

东吴姑苏,自古繁华。幅员辽阔,一马平川。物化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有范文正讲学。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例2

姑苏故郡,秦淮古城。星分翼轸,地接穹窿。襟江而带太湖,控娄东而引申。上有天堂,下有秦淮之水乡;人杰地灵,四大才子显风流。青砖黛瓦,古色古香。

例3

古时吴地,当代苏州。东临上海,南接嘉兴。襟长江而带太湖,地地平而贯三江。物华天宝,水文居江南之首;人杰地灵,精巧园林评非遗。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这三个同学显然连对仗也弄不清,整个语句的排列也缺乏逻辑性,意境不美。前三位同学选文科,这三位同学选学理,分别比较鲜明。我的结论是,那选文的三位同学可以正常学读这篇文章,而选理的这三位同学更应该好好地去琢磨这篇文章,因为这篇文章正可以弥补其不足。

再来看逻辑层次的判断。

例1:

时间2)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天气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建筑11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第三段

风物8)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天气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风景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人文4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这位同学层次划分不清,用“建筑”来界定那些文字明显不正确。

例2:

第二段

时节: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风物: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行程: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景色: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细描: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第三段

人烟: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物色: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这位同学把时节、风物、行程、景色与“细描”并列,说明他对概念的逻辑关联是十分模糊的。

有的同学划分极为精细。如钮婧琦

一、第二段逻辑层次

时节2):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秋景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途中4):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滕王阁及周边景色8):

山峦2):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阁道2):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水洲2):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宫殿2):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登阁远眺16):

总览4):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人家2):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船只2):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

天景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秋景6):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披绣阔,俯雕亮”是一个分界点。前面写仰视和总览,基本都是近景,转折后由近及远,自上而下,远近结合的俯视周围全景。整段写滕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以及秋天的景观。

二、第三段逻辑层次

盛宴10):

心情2):遥襟俯畅,逸兴遄飞。

音歌2):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宴况6):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

兴尽悲来14):

开始2):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感慨4)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遥看2):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感慨2):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联系自我4):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用典抒怀25):

感慨3):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1):冯唐易老,

李广1):李广难封。

贾谊2):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梁鸿2):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感慨2):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壮志弥坚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乐观向上6):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尝2):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

阮籍2):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我们需要所有的同学都能这样理情每句话的逻辑位置,进而形成清晰正确的思维路径,来提升阅读写作思维水平。

一篇骈体的序,我们可以教很多内容,关键是要让那些在这方面不足的同学发现其不足而改变自己。若能这样,也算实现了教与学的目标,只是让学生背背,我感觉还是不够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