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识的物质性及其意义——赵吉超 暑期集训心得

 智能人做超人 2020-09-18



编者按


  为丰富同学们的暑期生活,体悟中医学理论,强身健体,江西中医药大学气功科学研究所在章文春教授的组织带领下,通过网络平台,开启了为期六周主题为“修身治学”的线上暑期集训。参加集训的有气功科学研究所的硕博研究生、本科中医(5+3)班、中医摇篮班的学子们及校内外的专家学者们共300余人。本次集训,在“修身”方面,安排了早晚的气功锻炼,内证于己,强化同学们对人体之气的体察,强身健体;在“治学”方面,章教授带领硕博研究生们进行中医气学说的线上直播课教学,并给同学们推荐了相关的书籍和视频进行学习。以下是赵吉超博士后的读书学习感想。

 

对于意识的研究,自古至今,无论是历代圣贤抑或近现代的哲人均有较多的记载,这使得意识这一课题并非很多人想象的那样高不可及。加之有很多的现实案例的记载,使意识的研究落地成为可量可设计的研究,意识有其物质性,这即是现代科学能够对某一事物或现象进行研究的基础。因此,这也成为了我们气功科学的一大基础前提,庞老师提出“承认意识的物质性的重要意义”,能够保证气功科学的研究彻底地贯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从而沿着可知的正确的轨道发展。

1.辩证唯物论与传统文化之心物一元论

首先,辩证唯物论对精神意识的论述,《毛泽东选集·矛盾论》云:“因为我们承认总的历史发展中是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是同时又承认而且必须承认精神的东西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这不违反唯物论,正是避免了机械唯物论,坚持了辩证唯物论”。理解这句话之前,必须明确“意识”与“物质”的关系,智能气功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宇宙先有物质,然后产生人脑以后才有精神意识。

物质是“全称判断”,意识是物质这一全称判断中的一个特称判断,整个宇宙都是物质的,意识是宇宙中一种特殊的物质,是部分,与整个物质的概念不相等。此时,再理解“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时即理解了其中的一层内涵,没有大脑这一物质结构即不能产生意识;其次,列宁所引狄慈根的话,“物质是精神的界限,精神不能超出物质的界限”,即是其第二个内涵,即产生意识后,意识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与反映不能超出“物质”的界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