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接受、接受、接受,接受到底是为了什么?

 老友手札 2020-09-18

文: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咨询师

“接受、适应、改变、从自己找问题……做你们这行的是不是除了用这些敷衍我,就不会其他的了?”

有时候想想,咨询师把这些词挂在嘴边的几率确实蛮高的,也难怪有些朋友在接触了多位咨询师之后会有这样的质疑,以及对这些词的厌恶。

心理辅导与心理干预都是要解决问题的,如果总是重复着这样的词汇,初听确实会带来一些好的感受,可听得多了难免让人烦,并且也会因为“接受、接受、接受,每次你都在说接受,我也知道要接受,可到底怎么接受、我哪儿没接受,你倒是告诉我啊”,而慢慢滋生出了质疑。

很多朋友都认为“心理咨询师张张嘴就能赚钱,真是轻松的工作”。如果见谁都是重复“你要接受”、不断的照本宣科,那确实是一份轻松的工作,但真正的咨询并不是只包含“你要接受”,同时也大概率有“在你身上有哪些‘不接受’的表现”、“你可能是因为什么而不接受”、“如果我们要改变,就需要改变哪些因素,而眼前我们可以怎么做”,以及“如何去试着接受”。

而谈到“不接受”的原因,可能你会马上想到“不想”、“不愿意”与“接受不了”。

没错,对于一些朋友来说,他们“做不到接受”的原因,确实是因为“现在某些东西在他的人生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就比如:

两个相爱的人,因为现实因素而被迫分开了,双方都很无奈最终迎来的结局是离散,所以,虽然两个人和平分手了,可在各自独处的日子里,过去的细节、对方的体温、美好的回忆都在不断的拉扯着两个人,并使得他们想要和对方联系,却又最终放下手机、使得他们虽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却又难以面对现实。

对方、与对方的种种在各自的世界里均拥有异常沉重的份量,这时候两个人连“不去回忆”都做不到,何况是接受分开的现实呢。

但与这个例子相关的,还有另外一种情况:

“现在对父母的怨恨已经严重影响到你了,你确定不打算做一些改变么?”

“老师你说的我都明白,但是想起来过去他们是怎么对我的,我的心脏就开始抽疼。我也知道这样下去不好,可我不想放,我希望仇恨能一直激烈着我往前走、往前走,然后总有一天我要站在他们面前说‘没有你们,我只会过的更好’。”

“你的心情我很理解,我也明白这些情绪其实也在支撑着你,但是,就这个问题我还是想和你有更多的探讨。”

可能你并没有经历过类似的情况,但是我想你一定经历过“本来挺想要的东西,可过两天没感觉”的状况。是的,有些东西存在的时候会带给我们动力、会支撑我们去追求,而有些朋友之所以不愿意接受、不愿意放下,其实也是因为“他们担心接受了之后,自己就没动力继续了”。就好比,我是因为不想被人说丑,所以才疯狂的减肥、塑形、美颜,现在你跟我说让我接受自己、接受这样的自己,难道我要一辈子丑下去吗?

确实没有谁愿意一辈子丑下去,所以,我也支持做一些改变。

“那你不就自相矛盾了么?”

前面提到了“因为本来就很重要,所以不愿意接受、不愿意放下”,接着提到了“因为想利用这些东西自带的‘动力’,而不愿意接受、不想放下”。但我想你也看到了,那些“自带动力”的东西本身也带有“重要”这个属性,同时,两者也存在着“接受、放下其实就代表着失去”的含义,如失去彼此(重要的那部分)、失去动力。

但我觉得这里的思维太局限了。

即便选择了接受,这份重要还在、这个人也还在,不是么?

即便选择了接受,我们也还可以去改变,不是么?

我不觉得这两者是矛盾的,但可能因为在我们的认知中“接受了就代表着‘再也不见’、‘老死不相往来’”,所以我们才如此排斥、可能因为我们本就是一个对自己缺乏控制力,没办法给自己支撑、给自己动力的人,所以从小到大都是依附于“基于疼痛产生的动力”来让自己有所改变,而从没“主动改变过”,所以才觉得“接受了就等于不改变了”。

当然,这里其实还应该再稍微延伸一下。

在中国式的感情中两个人分手或者离婚之后,基本上就成为了仇人,这多半是因为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存在着太多的矛盾、隔阂与辜负,所以虽然分开了,但只要一联想到对方,我们就联想到了曾经种种的不好,而后继续将一些不好的东西放在对方身上。

我其实蛮理解这种状况的,但是很显然,无论是感情中的哪一方,分开之后都需要各自处理好上一段感情对自己的影响,这样自己才能轻松、才能在再次面对对方的时候免受过往的折磨。

而无论是因为问题分开,还是被迫分开,两个人都需要处理好这段感情和分开本身对各自的影响,但有时候我们确实太过任性了,所以想通过“不接受这个结果”来避免自己面对这些。

可说实话,即便是分开了,那未来也还有可能再次在一起,生活中分分合合的例子又不是没有,但对于那些不愿意面对、不愿意放下的朋友来说,感情与分开本身对他们的影响会持续存在,以至于再次在一起的时候,会将影响映射在相处中,让“久别重逢”变得特别辛苦。

同时,我觉得“接受是改变的第一步”。

当我们利用仇恨、诱惑、欲望等为动力的时候,我们确实会收获前进的动力。可无法避免的是,当我们沉溺在仇恨中,自身也会变得丑恶、当我们持续追求诱惑与欲望的满足,便会逐渐失去自我,成为它们的奴隶。

所以你看,当我们选择借助这些动力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把人生的掌控权交了出去。而我想,你并不希望自己的人生往这个方向发展。

当然了,因为一开始掌控我们的本来就是本能与欲望,所以这种模式延续到二十几岁、三十几岁倒也不奇怪。故而不能轻率的就把“没有握住人生的主动权与掌控权”的责任放在自己身上,但随着我们的成长,还是要一步步的去把这些拿回来,因为这是利于自己发展的。

就比如:

我是为了避免自己“丑”,而努力变美,那本质还是认为“自己丑”。虽然通过努力确实会带来一些“美”,但“认为自己丑”的内在会让我们十分敏感与自卑,他人稍有不同意见,我们就可能遭受非常大的打击;而接受自己、接受自己就是这样,却会让自己内心相对平和,能够平和的面对生活中的不同意见,这样自己不敏感、不自卑,始终都是轻松的,不也挺好的嘛,再者,只要自己肯努力就能变美,那为什么不将“轻松”与“努力”结合起来,非得“用丑来激发自己”呢?

因为不愿意面对消化“分开”所带来影响的苦,所以我们选择“不接受”,而这里其实也同样,我们为了不去面对“接受真实自己”的苦、不允许自己暂时丑、不允许自己有丑的时候,同样选择了“不接受”。

可这些苦,只有吃下去才会变成动力、垫脚石、铠甲与轻松。而一个不被这些拖累的“自己”,才能够更好的掌控自己、掌控自己的人生。你觉得呢?

感谢朋友你的阅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