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氧气是个地铁(大梦)  有个说法是,人类的智商水平基本一致,甚至古代就具体人物而言是反超的。可以理解,即便抛开那些被写进历史的伟大人物,按照古今大概相同阶层来算的话,现代也未必能在智商这块干得过老祖宗。当然,条件必须一致,否则参考珍贵影响资料中镜头下的晚晴人群,目瞪口呆,肯定会有巨大误差的。这样说是想表达,几千年前人类的思维是可能超前的,孔子至今影响世界文化,《孙子兵法》依旧能创造奇迹,庄子还是局部大众偶像,而荀子的一个结论大概就能概括概括鲁迅——“人之初性本恶”。鲁迅的一系列作品有这样的道理:“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结合上下文,是可以像先生其他文章归纳的真理一样广泛普及的。鲁迅只是接触本土比较多,所以他的范围缩小了,其实其他国家也适用这个公式。我想说的是,社会存在真善美,但那都是改造后的结果。如果开放本能,个体会十分极端的。这个基础意味着由人类构成的社会以及现实,都是不允许个体生活温柔的。当我们试图让别人不要太自私的时候,我们其实就是在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并非贬义,而是一种对正常现象的的解释。太依赖外界任何载体,只会让个体非常被动,从而失去仅有优势和质变的可能性。就像宇宙中的天体,永远需要引力,才能组织起一个星系。生活中的任何关系,都不算稳定,最核心的反应基础,就是个体本身。正常人都不必担心会因此破坏生活,底线和潜规则决定,我们都知道该怎样交流。另一方面,有太多寓言已经总结出真相,一旦个体拥有成功趋势,就会在原本的区间受到同类排斥。论更宏观,那么针对该成功人士的群体就数量庞大。即便被维护,也挡不住上限网络暴力的集体反对。处在中间领域的话,那就比较难受了。虽然不至于经常被大规模人身攻击,可是缺乏支持带来的兴奋很容易会让参考时间的信仰出现动摇。这也是现实残酷的一部分,没有成功会破坏灵感,自然会绑定丧和焦虑。而解决负能量最有效也是除放弃外几乎唯一能激活情绪的方法,这就形成恶性循环了。然而,尽管现实不允许生活温柔,却没有禁止其他形式,更何况温柔本身就不是生活的唯一大背景。甚至可以这样说,除非无意识病态,否则没有谁是能避免温柔被干预的。温柔就像黑色,只不过作为七彩之一罢了。条条大路通罗马,温柔或者进一步的生活,就这样。我们能知道的邪恶其实也只是一部分而已,信息不对称、自我盲目以及思维方式单调,也是造成这个现实的重要原因。看各种论坛和公共平台,微博抖音知乎什么的,动辄遇见杠精、键盘喷和黑白论等激进分子。每个人都瓜分到一点话语权,没出事就不需要负责任,就迫不及待假装高大上地发表动态找对抗,如果加持乌合之众那就更肆无忌惮。比较普遍的现实就是生活。家庭、事业、兴趣爱好和精神世界,总要有点成就感。生活不被允许温柔,我们只能一边妥协一边坚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