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自一线的消息:德国为什么死亡率这么低(图)?

 湖光秋水 2020-09-18

德国确诊数已超4万,死亡人数不到300,死亡率远远低于其他国家。德国到底做对了什么?

德国疫情控制得较好,多少有一些运气的因素。意大利疫情发生得早,提醒了欧洲各国提前做好准备,而德国较快地采取了行动。

柏林夏里特(Charité)医院病毒学研究所所长克里斯蒂安·德罗斯滕(Christian Drosten) 说,德国比邻国早两三个星期就意识到了疫情的严重性。德国的钟南山。

2月29日,全球各大展商正在前往柏林参加3月4日举办的国际旅游展览会,柏林政府突然宣布展会取消,当时德国共发现了66例确诊,尚无人死亡。此时意大利的确诊人数已突破1100,29人不幸身亡。

早在柏林旅游展取消之前,德国各州就开始陆续关闭公共展览及公共场所。2月24日,法兰克福将照明展延迟到9月;25日,保守派议员提议封锁德国边境;26日,北威州开始关闭学校、游泳池、图书馆和市政厅等公共场所,一些体育赛事也陆续宣布暂停。

与此同时,德国政府开始对部分疫情严重的国家执行入境申报程序,联邦警察在边境30公里处巡逻检查,财政部长宣布将推出经济援助法案,比美国早了将近一个月时间。

在微观层面,德国的疫情防控有一种死磕到底的精神。对每一例确诊,德国人会像侦探查案一样,追查患者接触过的所有人。

2月25日,一名47岁的男子在北威州确诊,这是北威州首个病例。当地卫生部门开始追查他的传播链条:他没去过中国,没去过意大利,也没有接触过德国其他确诊者,那到底是在哪里感染的?

第一个被追溯的是他的妻子,她的病毒检测也呈阳性。由于她是一名幼儿园老师,当局随后宣布关闭了该地区所有的学校及幼儿园。他们的孩子没有出现症状,被送到祖父母家隔离观察。

为了追查首例患者的感染源,卫生部门成立了一个多达50人组成的应急小组,北威州和罗伯特·科赫研究所都派出专家参与。

然后他们得知,该患者确诊前曾跨境到访荷兰,上个周末还参与了德国Langbroich Gangelt镇狂欢节,300人聚在一起载歌载舞。

 于是,每个参加狂欢节的人都被要求隔离在家。当地卫生部门仍在继续追溯首例患者的感染源,发言人Ulrich Hollwitz对《纽约时报》记者形容道,这是极其困难又不得不做的一项工作:

“我们本以为这是一个有一万块拼图的难题,结果却发现它有无数块拼图。他去过哪里,什么时间?他和谁有过接触,接触过程中有多亲密?我们必须像侦探一样开展工作。”

但德罗斯滕教授认为,仅仅这样还是不够的,因为逐一排查耗费人力物力,德国应该像荷兰医院走“一人感染,全家确诊”的捷径:

只要家里有一个人确诊,就可以认为所有家人都有阳性反应,不必让他们大费周折跑去医院检测,这样就省去了大量检测工作。

否则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家里有人被确诊,其他人不得不去医院排队检测,但由于潜伏期或检测正确率的原因而没有被确诊,然后他们依然可以自由活动。

但这样一来,短期内确诊数字将会飞速上升,过多人居家隔离也对公共服务部门运转、社区医疗保障、物资供应等造成极大压力,德国是否准备好了?

德国人民的民族性决定了他们可以打好这场仗。如果早点采取措施,感染人数还会低。德国人见面不问你吃了吗?而是说“alles in ordernung”,直译就是都在秩序中吧。

德国人身体素质好。这和他们热爱运动有关。在德国没有人吃“补药”。食物为高蛋白,高热量。生病了,医生不会给你过度检查,大量开药。医院也不会让你多住一天(病人也不愿意在医院多待一天)。

德国人早就意识到传播不可避免。他们采取的是延缓(延长)传播速度。他们直言不会采取不惜一切代价的做法。在尽量不侵犯个人自由的情况下实行封城。卫生部长连同几个高级官员做了一个电视广告“我们待在家里”。那个被称为德国的钟南山~D教授,我越来越觉得这是个头脑冷静,做事条理清晰,说话有根有据的科学家。

德国的死亡人数还会上升。但不会象意大利这么邪乎。

德国的统计学不是数字的罗列。这些数字背后有他强大的分析系统。这也是他们控制疫情,分析疫情走向的依据和成果。

德国启动了一架空客A310改装的空中ICU,飞往意大利接染患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该机加装了44张病床,其中有16张是重症监护病床,派遣25名医护人员组成医疗团队。大家都安心呆在德国吧!安定人心 欧洲一家不分你我他~

什么是大国,什么是实力,什么是德国制造,疫情来临,德国该出手时不含糊。赞!

德国没有高招,绝招。我的家庭医生和我说没有药,没有疫苗,没有预防性药物。做到勤洗手。消毒水最好不要用。远离人群。这就是德国人的绝招。一旦实行起来就认真执行。外出不得两人以上。各个居民区警察会有巡逻车广播,不许外出。今天有爆出机场一禁止持有长期工作签证,但是首次入德的人入境。

德国已明确一旦出现医疗崩溃(预计很快会到来),医生的行为准则。不以年龄和地位为是否抢救的前提。要看他是否还有活下来的希望和本人意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