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旱莲 “墨旱莲”一般是指“鳢肠, 鳢肠 (读音:lǐ cháng )(学名:Eclipta prostrata)是菊科鳢肠属的植物。又称:乌田草、墨旱莲、旱莲草、墨水草、乌心草、黑墨草 全国广布种。常见于田梗,沟溪边湿地。全草药用,能收敛、止血、补肝肾之功效。外用治疗跖疣。 产地: 分布于田边或路旁、河边以及中国大陆的全国各地等地,生长于海拔0米至1900米的地区,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产全国各省区。世界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 采收加工: 夏、秋季割取全草,洗净泥土,去除杂质,阴干或晒干。鲜用或随采随用。花开时采割,晒干。 性状鉴定: 带根或不带根全草,全体被白色粗毛。根须状,长5-10cm。茎圆柱形,多分枝,直径2-7mm,表面灰绿色或稍带紫,有纵棱,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央为白色疏松的髓部,有时中空。叶对生,多卷缩或破碎,墨绿色,完整叶片展平后呈披针形,长3-10cm,宽0.5-2.5cm。全缘或稍有细锯齿,近无柄。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直径6-11mm,总花梗细长,总苞片5-6,黄绿色或棕褐色,花冠多脱落。瘦果扁椭圆形,棕色,表面有小瘤状突起。气微香,味淡、微咸涩。以色黑绿、叶多者为佳。 性味归经: 性寒,味甘、酸。归肾经、肝经。 性能特点: 具有抑制细菌生长;对肝功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明显的抗诱变作用;具有止血、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的作用;对食管癌109细胞有中等程度的杀伤作用;此外,对小鼠有明显镇痛作用,可明显降低四氯化碳诱导的环己巴比妥睡眠时间的增加和氯苯唑胺麻痹时间的增加。 功效: 滋补肝肾,凉血止血。属止血药下属分类的凉血止血药。 主治病症: 用治肝肾阴虚,牙齿松动,须发早白,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阴虚血热、吐血、衄血、尿血,血痢,崩漏下血,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30克;或熬膏;或捣汁;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捣敷;或捣绒塞鼻;或研末敷。脾肾虚寒者慎服。 使用注意: 脾肾虚寒者忌服。 故事: 即莲子草也,旧不载所出州郡,但云生下湿地,今处处有之,南方尤多。此有二种:一种叶似柳而光泽,茎似马齿苋,高一、二尺许,花细而白,其实若小莲房。苏恭云:苗似旋复者是也;一种苗梗枯瘦,颇似莲花而黄色,实亦作房而圆,南人谓之莲翘者。二种摘其苗,皆有汁出,须臾而黑,故多作乌髭发药用之,俗谓之旱莲子。三月、八月采,阴干,亦谓之金陵草。见孙思邈《千金·月令》云:益髭发,变白为黑。金陵草煎方:金陵草一秤,六月以后收采,拣择无泥土者,不用洗,须青嫩,不杂黄叶,乃堪烂捣研,新布绞取汁,又以纱绢滤,令滓尽,内通油器钵盛之,日中煎。五日,又取生姜一斤绞汁,白蜜一斤,合和入煎,中以柳木篦搅,勿停手,令匀调。又置日中煎之,令如稀饧,为药成矣。每旦日及午后,各服一匙,以温酒一盏化下。如欲作丸,日中再煎,令可丸,大如梧子,依前法酒服三十丸,及时多合制为佳,其效甚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