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石膏医案,伏热病理

 谷山居士 2020-09-19

6  石膏解;张妻高氏,年五十余,素多疾病,于季夏晨起偶下白痢,至暮十余底仓,重烛后,忽然浑身大热,不省人事,循衣摸床,呼之不应,其脉洪而无力,肌肤之热烙手。知系气分热痢,又兼受暑,多病之身不能支持,故精神昏愦是也。急用生石膏三两,野参四钱,煎汤一大碗,徐徐饮下,至夜半尽剂而醒,痢也遂愈,至晨煎渣在服,其病脱然。

以上两例痢证,皆兼外感之热者也,故皆重用生石膏治之,非概以其方治痢证也。

论;张锡纯的病例,看不透。只能从石膏与病痢来分析了。此痢为白,本气之虚也。季夏六月,此病气分,是暑病也,外热内虚见痢也,此为何不省人事者,不只是虚,暑热内蒸而亡津液也。

7 石膏解;又有伏气下陷于奇经诸脉中(此伏气就是外感内热,内热不清,又不能外透之热也),久而化热,其热也不能外发为温,有时随奇经之脉上升者,在妇子又有热入血室而子宫溃烂者。录两案以证之;

一,安某,年二十余,时觉有热,起自下焦,上冲脑部,其脑部为热冲激,头巅似有肿胀,时作眩晕,心中也时觉发热,大便干燥,小便黄涩。经医调治年余无效。求其处医士李亦泉来函问之,言其脉象洪实,饮食照常,身体亦不软弱。知其伏有外感热邪,因其身体不弱,俾日用生石膏细末四两,煮水当茶饮之,若觉凉时即停服,后二十人,其人忽来奉,言遵示服石膏六七斤,上冲之热见轻,而大便微溏,因停药不服,诊其脉仍然有力,问其心中仍然发热,大便自停药后即不溏矣。为开白虎加人以汤,方中生石膏重用三两,以生怀山药代粳米,连服六七剂,上冲之热大减,因出院还家。嘱其至家,按原方服五六剂,病当除根矣。

论;把凡是发热的病,统称之为温病。在加上病杂,与张锡纯又善于变通,最后就非常难懂,不易学会,更难以传承。从此案理解,什么是伏邪,就是外感之内热,热不透泄,热不彻除,即为伏邪,即是伏气之义。就一外感而内热不除,而生诸多杂症(高热,下痢,伤阴,子宫炎,皆因外感而生内热,热不除也),石膏皆能清之,痢为虚证,反脉洪而见无力,越是伏气热实,则脉象洪实,脉洪有力,或脉弦而有力等。

张锡纯用药法,张弛有度,这个病例,先当茶饮,以自身感觉为度。第一个病例,七岁孺子,先用两许,分三次饮,后石膏加量,又昼夜服用。还有开两方,交替服用。

二,张夫人,年三十余,十年前,恒觉少腹切疼,英女医谓系子宫炎症,用药数次无效。继乃谓此病如欲除根,须用手术剖割,将生炎之处其腐烂者去净,然后敷药能除。病人惧而辞之,后至奉,又延东医治疗,用坐药兼内服药,数年稍愈,至壬戊夏食,病浸增剧,时时疼痛,间下脓血。癸亥正初,延愚诊治。其脉弦而有力,尺脉尤甚。自言其疼处觉热,以凉手熨之稍愈。上焦也时觉烦燥。恍悟此证,当系曾受外感,热入血室,医者不知,治以小柴胡汤加石膏,外感虽解,而血室之热未清。或伏气下陷于血室,阻塞气化,久而生热,以致子宫生炎,浸至溃烂,脓血下注。为疏方;金银花,乳香,没药,甘草以解其毒,天花粉,知母,玄参以清其热,复本小柴胡汤之义,少加柴胡提其下陷之热上出,诸药煎汤,送服三七细末二钱,以化腐生新。连服三剂,病似稍轻,其热仍不少退,因思此证,原系外感稽留之热,非石膏不能解也。遂于原方中加生石膏一两,后渐加至二两,连服数剂,热退强半,疼也大减。遂去石膏,服数剂渐将凉药减少,复少加健胃之品,共服药三十剂全愈。后在天津治冯氏妇此证,亦用此方。中有柴胡,即觉脓血不下行,后减去柴胡,为之治愈。

论;本案最初外感,用小柴胡加石膏治疗外感,外感虽解,而余热未清,此余热者,即是张师之论伏气也。最初外感用小柴胡汤,此病在少阳经也,加石膏以清内热,却仍有余热,如病后用白虎加人参汤,此余热可清。从此处论,结合白虎加人参汤提纲,还就是清外感之余热也。余热不清,即为伏气。伏热不透泄,即为邪热而生炎溃烂也。此皆外感之余证也。不是内伤,但不知余热清之伏气,此病难治。一味石膏清内热,总比桑杏饮,银翘汤清,更能透热。

三,《本经》,谓石膏能治腹痛,诚有效验。曾治奉天刘锡五腹痛,三年不愈。其脉洪长有力,右部尤甚,舌心红而无皮,时觉头疼眩晕,大便干燥,小便黄涩,此乃伏气化热,阻塞奇经之经络,故作疼也。为疏方;生石膏两半,知母、花粉、玄参、白芍,川楝子各五钱,乳香没药各四钱,甘草二钱,一剂疼愈强半。即原方略为加减,又服数剂全愈。

论;伏气,都是外感表解,而余热未清。其热不清,即为伏气,伏邪。久则生变,各种杂证。 现代人的吃的饱则正气足,穿的暖则寒不伤,四季衣物更替及时,即使生外感病也轻了,而生伏气的也不多了,更多的内伤杂病诸变。

四,又,本村,刘少年,因腹疼卧床月余,昼夜号呼,势极危险。延医数人,皆束手无策。闻愚最归,求为诊视。其脉洪长有力,盖从前之疼犹不至如此,为屡次热药所误,故疼益加剧耳。也投以前方,惟重用生石膏二两,一剂病大减轻。后又加鲜茅根数钱,连服两剂全愈。盖此等证,大抵皆由外感伏邪窜入奇经,久而生热,其热无从宣散,遂郁而作疼。医者为其腹痛,不敢投以凉药,甚或以热治热,是以益治益剧。然证之凉热,脉自有分,即病人细心体验,亦必自觉。临证者尽心询问考究,自能得其实际也。

论;外感伏邪,即是外感而表解,未清之余热,即为伏气,即是外感伏邪也。

愚临证四十年,重用生石膏治愈之证,当以数千计。有治一证用数斤者,有一证而用至十余斤者,其人病愈后,饮食有加,毫无寒胃之弊。又曾加有用煅石钱,其脉即数动一止,浸至言语迟涩,肢体痿废者;有服煅石膏数钱,其胸胁即觉郁疼,服通气活血之药始愈者。至于伤寒温疫,痰炎充盛,服煅石膏后而不可救药者尤不胜纪。世之喜用煅石膏者,尚其阅仆言而有所警戒哉。

  自服生石膏;忆愚年三旬时,曾病伏气化热,五心烦热,头止昏沉,舌苔白厚欲黄,且多芒刺,大便干燥,每日用生石膏数两煎水饮之,连饮数日,热象不退,因思或药轻不能胜病,乃于头午用生石膏五两煮水饮下,过午又用生石膏五两饮下,一日之间共服用生石膏十两,心中分毫不觉凉,大便亦未通下。踌躇在四,精思其理,恍悟此必伏气所入其深,原当补助正气,使吾身之正气壮旺,自能逐邪外出也。也是仿白雅典加人参汤之义,因确实无把握,犹不敢用大剂,就已所预之药,用生石膏二两,野台参二钱,甘草钱半,适有所轧生山药粗渣又加少许,前汤两盅,分三次温饮下,饮后晚间即觉清爽,一夜安睡,至黎明时,少腹微疼,连泻三次,自觉伏气之热全消,再视舌苔已退去一半,而芒刺全无矣。

论;研究张锡纯生石膏与病例,到此为止,太吃力了。总结一下;认识到石膏清外感内热之神药。有的发热没言解表,却也能治愈。外感之余热不清,即为伏邪,此伏邪可导致腹疼,下痢,也可导致子宫等。这都是属于外感,所谓的余热伏邪,区别于内伤杂病。

   观黄师石膏解,甚寒脾胃,中脘阳虚者勿服。石膏是治外感而清内热,区别于内伤杂病。外感内热,有故无损,该用的还得用,内伤杂病,也用不着石膏。另外黄师石膏,虚热,煅用,余觉此处有误,当以张锡纯为准,皆用生膏。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

购书加好友,进群加好友

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