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镇·老街·深巷·故事(续篇)

 jxyslza 2020-09-19

前几期我连续发了几篇我家乡的照片,请了铅山县汉服协会的杨珊和方莉客串模特,演绎古镇、老街、深巷的故事。拍摄的过程是很辛苦的,前段时间天天盼雨,希望能拍出老街石板路的质感,16日真的下雨了,可是雨下得太大,没有“天街小雨润如酥”的味道,委屈模特只能穿着高档皮鞋踏足雨水之中。上午10点以后,雨停了。下午三点以后,老街的石板路已经干了,完全失去雨天的氛围。所以,只好罢手,家在上饶的杨珊打车(早晨来河口镇也是从上饶打车来的)。杨珊刚走,天又下雨了,而且雨还不小,我问方莉愿不愿意回老街继续拍摄,她欣然同意,于是我们回到老街,又补拍了一些镜头。拍摄的过程是辛苦的,两位模特在汉服协会会长陈巧英的带领下是兢兢业业的,这让我很感激。摄影要借助天时地利,也需要人和。模特在服装、饰品、化妆、交通诸方面的投入都是她们自己开支,这笔花费不小。

昨天晚上,我从杨珊发的朋友圈看到一篇比较长的文章,虽然对我说了不少溢美之词,但也客观反映了我在摄影创作中的心态,特予转载。


认识刘治安老师,也是机缘巧合。我巧姨(铅山县汉服协会会长陈巧英)说有个摄像(影)师想请我们几个去拍鹅湖书院。我一听有得臭美,立马打了鸡血。忙忙地联系化妆师,拉了一箱行头,心急火燎往铅山赶。到了鹅湖书院,一看这刘老师,长枪短炮,聚光板,油纸伞,烟雾弹,大包小包装备比我还要齐活。七十多岁的人了,扛着那么重的相机,地上趴趴,凳上爬爬,为了选角度拍好片,真是拼命啊!折腾到下午四点,我们已经精疲力尽,刘老师看看天要下雨的样子,还意犹未尽:去拍老街?一伙美女齐刷刷摇头:下次啊,吃不消了!

转天下雨了,又约着拍老街。倾盆大雨。刘老师一边得打着伞,一边扛着相机,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坑坑洼洼的青石板路上走来走去取景,对焦。眼瞅着那边点的烟雾快烧完了,这边我们还没走到他满意的路线角度,他急得直吼:快快快,退几步重来!吓得我们赶紧地倒带后退重来。拍大半天也中午了,我这么要臭美的人都已经头晕眼花,提不起劲了,刘老师还钻在小河沿一栋废弃的破房子里拍拍拍。我说:大师哎,吃饭嘞,饿死嘞!他说就吃饭了?那么快?那吃完继续。

结果又是整一天。傍晚收工,刘老师终于露出了笑容,拍拍相机:总算把老街拍全了!我在回家的路上,他已经在倒腾照片,晚上准备就吃中午打包的几个包子,通宵作战。第二天早上五点多,我的手机叮咚响,我估摸着是这老先生传照片来了。打开手机,果不其然!这老爷子,我服了!

我开玩笑说:大师哎,我们年纪大了,麻烦你把我们磨磨皮去去斑再发图,否则要掉粉哎!刘老师很认真地回我:我是美的搬运工,不是美的制造者;我喜欢人景交融,有意境的片子;用照片讲述故事,这是我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我有些感动。是啊,做自己喜欢的事,倾尽全力,心无旁骛,我喜欢这样的纯粹。我们都曾年轻过,我们也正在老去,这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有一颗热爱的心,生活永远都充满着阳光和希望。【杨珊】



我重新选了一些在老街拍的照片,后期“做旧”,一并发出,请朋友们批评。借用一句套话:只有的不称职的摄影师,没有不敬业的模特。

第709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