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问捷克的灵魂是什么,那么答案只有一个:“木偶”。不要小看这些形形色色的木偶,在捷克有这么一句话:“只要用点儿心,你就会发现木偶是布拉格的灵魂。” 在瓦茨拉夫大街上、旧城区的巷子里、或者查理大桥的两头,只要人能走到的地方,一定就有玩耍木偶的街头艺人和形形色色的木偶店,橱窗也定是被塞得满满的,而且还会层层叠叠地挂满四壁。 天花板垂着闪耀的银线,丝丝缕缕之间满是人偶:国王、王后、骑士、公主、厨师、军官、乞丐、医生、护士、巫师、巫婆、海盗、警察,或者胖胖的好兵帅克,劫富济贫的名丑“喀什巴莱克”,长鼻子匹诺曹等等,应有尽有,实在让人眼花缭乱。 木偶历史 最古老的木偶据说是源于大约3万年以前,可以寻到的最早书面记录是在公元422 年的印度,而在捷克,木偶可以追溯到中世纪,虽然历史不是最悠久,不过这丝毫撼动不了捷克人对于木偶的狂热喜爱。因为真正让捷克人视木偶为瑰宝,却是因为木偶与民族复兴间那些千丝万缕的关系。 15世纪初,随着罗马教庭将捷克宗教改革先驱扬·胡斯(Jan Hus)作为异教徒处以火刑,双方的矛盾激化至顶点,从而爆发了16世纪初的白山战役,捷克宗教改革势力被击败。此后,哈布斯堡王朝的天主教势力开始了对捷克三百多年的统治,捷克不仅彻底丧失了主权和土地,民族文化也几乎全部被消灭:德语替代捷克语成为官方语言,人民被迫改奉天主教,剧院只能上演德语剧目……捷克人担心自己民族的语言会因此而消失,于是,在民间偷偷用捷克语来表演木偶剧逐渐成为捷克人建立民族自信的重要工具,大人们时常在自家桌上为孩子们表演木偶剧。 木偶剧之风从此时悄然兴起,被开除的军人、教师、小贩成了最初的民间艺人,他们乐此不疲地走街串巷即兴表演,尽管这些木偶艺人常常食不果腹,甚至沦为乞丐,但他们坚信自己的表演能为生活在贫苦和被压迫中的人们带来快乐。 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末,木偶艺人的足迹遍布捷克的城市、村庄、小镇。木偶剧渐渐成为了捷克人最受欢迎的娱乐活动,木偶剧院也从乡村小广场延伸至客栈酒馆以及农舍民居。作为民族重生的见证者的一个个形态各异的木偶人成为了捷克人民族精神的寄托,而木偶剧也随之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捷克人心中的国剧! 东部小镇Znojmo是捷克最古老的木偶作坊聚集地,最精美的木偶均出于此,而全国最优秀的木偶艺人亦云集此地。在Znojmo,每件作品的雕刻、装组、上漆、度身造衣,全部人工完成。木偶的制作工艺极为精细考究,通常是用木制或泡沫塑料材质,头、手、脚先以石膏成型,再用彩笔描画着色。 不过这里除了少数人是祖传手艺,大多工匠都是出于兴趣而自学成才。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不少人都摒弃了传统制作木偶的技巧,转而使用机器加工。但是依旧有人坚守传统,比如捷克木偶大师Jiri Trnka就是传统的木偶工匠之一。 Jiri Trnka Jiri Trnka是传统的木偶手工艺人,是优秀的木偶剧作家,是捷克木偶动画的开山巨擎,亦是享誉世界影坛的木偶动画家。1912年,他出生于捷克Plzen,父亲是工匠,母亲是裁缝,他5岁便能刮削制作木偶。之后,开始师从木偶剧的师傅学习,他制作的人偶可爱而细致,场景、服装、动作都独具风格。 从布拉格工艺美术学校毕业之后,Trnka创建了一所自己的木偶剧院,直到二战爆发剧院被迫解散。之后,他开始从事舞台设计工作并为儿童书籍绘制插画。1946年,Trnka与捷克早期的几位动画大师共同在布拉格电影工作室之下组建了一个动画工作室: Bratriv Triku,并开始致力于木偶剧的改良工作,带领传统的木偶艺术形式迈入另一个高潮。只可惜的是他的辉煌并没有持续很久,在1969年12月30日,58岁的Trnka因心脏病卒于布拉格,留下遗作《手》,讽刺了自己,也讽刺了当时的独裁政府。 Don Giovanni 现今在布拉格最受欢迎的木偶剧目,是被称做“歌剧中的歌剧”的《唐璜》(Don Giovanni)。这个由莫扎特创作,从1787年一直延续到现在的木偶剧,200多年来其炙手可热之势亦未曾改变过。1787年10月29日,《唐璜》在布拉格首演,莫扎特亲自上台指挥。幽暗的舞台上,精致小巧的木偶们演出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歌剧。成为音乐界历史性的一刻,即使连续谢幕超过了五次,雷鸣的掌声依旧,观众亦迟迟不肯离去。 大致剧情是脂粉客唐璜毫无道德可言,厚颜无耻,但又勇敢、机智、不信鬼神;他利用自己的魅力,放纵地诱惑女人,但从杀死安娜的父亲开始,情场屡屡失手,最终被鬼魂拉进了地狱,面对死亡的审判。浑厚诱人的低音、迷人的小夜曲、平实的宣叙调、晦暗的情欲,以及力行诡异战栗的悲剧场面,明、暗世界交错。 1991年,《唐璜》木偶剧首度在捷克国家木偶剧院演出,全场爆满。而今尽管已经出演超过2000场,依然百看不厌,每一场演出都会引得观众排着长队等候,座无虚席。 这就是捷克木偶剧,如果有机会来到捷克布拉格,一定要看一出《唐璜》做为在布拉格的永久回忆。 请记得参加我们的有奖问答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