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不清道不尽的德式风情——德国香肠

 波兰天际游东欧 2020-09-19

德国香肠在德语中为:Wurst,而实际上他们读作:Vurst,香肠本身不是德国的发明。荷马史诗《奥德赛》中有做血肠的记载,阿里斯托芬的戏剧《骑士》讲述了香肠小贩的逆袭故事。但香肠到了德国人手里才真正发扬光大,如今德国有1500多种肠,据调查德国人每人每年平均要吃380根香肠(惊恐脸)。当然,这里不会一次介绍1500种香肠,小编只是把平时最常见的几种介绍给大家哈。


德国人爱吃肠得从养猪说起。德国地处内陆平原,历史上诸侯割据,贫困落后。和牛羊相比,猪因为便于饲养、生长快,便成了德国人的主要肉食。制作香肠则是保存猪肉的好办法。直到今天,德国仍然是世界上主要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如今德国吃的猪肉有一半以上都是以香肠为主。辣么问题来了!哪些香肠值得去试试呢??


白香肠

参加过慕尼黑啤酒节的朋友们肯定吃过慕尼黑白肠Weißwurst 。这种肠的原料是牛肉和猪通脊肉,加上柠檬、洋葱、姜、西芹等制成。吃白肠讲究新鲜,必须当天制作,最好中午吃。白肠一般用盐水煮熟,吃的时候要将肠衣剥掉。


这种白肠的汁水特别多,口感细滑又软软的,很是特别。白香肠是德国东南部巴伐利亚的特产,通常要蘸特制的甜芥末酱。跟别的肠不同,它几乎没有经过什么防腐处理。传统上,德国人巴伐利亚白香肠当做早餐来食用,主要是最初防腐剂尚未盛行,为了避免香肠腐败,大家都赶在早上就把香肠吃掉。不过有说法是香肠不应该允许在中午听见教会的响钟。


烟熏香肠

在全国各类超市集市上最常出现的就是这Bockwurst(烟熏香肠)了,据说是在1889年由柏林的一位餐馆店主发明。


它由细得如酱一般的牛肉绞肉掺一部分猪肉绞肉制成,并以盐、白胡椒、parsley(洋香菜或荷兰芹)以及chives(细香葱)调味。口感有点像热狗肠,但因为是纯肉,肉味更浓汁水也更丰富。秉承德国菜重口味的传统,这肠既鲜且咸,不过咸度还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通常Bockwurst是用水煮熟的。从香肠摊热气腾腾的大锅里夹上一根,沾点黄芥末酱(Senf),是很多德国人美味的休闲一刻。如果再有一杯比较烈的啤酒来搭配,那就完美了。


维也纳香肠

Wienerwurs 就是奥地利的音乐之都维也纳。这么有艺术范儿的地方能用来命名香肠,都是拜这香肠的发明者,一位后来移居到了维也纳的德国屠夫所赐。

Wienerwurst大概是最世界知名的德国香肠了,经常在美剧里听到它的大名。据说它是美国热狗肠的前身——确实看着挺像,大小也差不多,不过在老家德国它更长更细。跟Bockwurst一样,它通常也是用水煮熟的,而且遍地都是。

烟熏煎香肠

Bratwurst(烟熏煎香肠)与烟熏香肠的区别是煎熟的。这让它们成为圣诞市场这一类热闹场面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巨大的烤盘上整排整排的香肠滋滋地冒着油,大片的热气腾空而起,夹上扑鼻而来的一阵阵的肉香,实在是很有欢乐美好的气氛。


与牛肉较多的Bockwurst比,Bratwurst比较偏猪肉。在德国光Bratwurst就有几十种,猪牛羊鸡鱼齐上阵,每种的配料都有微妙的不同。最有名的要属像手指般大小的纽伦堡小煎香肠(Nürnberger Bratwurst)和各地集市上都会见到的图林根煎香肠(Thüringer Bratwurst)。这两个地名如今已经是煎肠的代名词。


图林根肠似乎更常见:通常摊主会把一根有20厘米长、煎得微微焦黄的肠塞进一个切开的小圆面包(Brötchen)。通常都是先空口把两头悬在外面的肠啃完,满足饕客对肉的渴望;然后再和小面包一起啃,吃完后真的有那种朴实的“有肉吃”的满足感。价值一两欧,不是什么高级精致的美食,但确是最地道的德国小吃。


图灵根香肠则只能用猪肉制作,配以墨角兰和大蒜,这一要求在1432年的一份手写法律文书中就已标明。这份历史文献一经发现,图灵根地区酷爱香肠的德国人立即组成“烤肠之友会”,建立了一家烤肠博物馆(香肠也有博物馆,这只有德国人做的出来)。

咖喱香肠

六十五年前,一个柏林女人怀揣着番茄酱和从英国大兵那里搞到的咖喱粉,开始把这些东西混起来往香肠上浇,后来不仅浇遍全国,连咖喱香肠博物馆都有了。


首都柏林非常青睐咖喱香肠,这实际上是一种快餐形式。香肠烤熟后切成小段,撒上咖喱、番茄酱或芥末酱,拿粗牙签挑着吃。65年前,第一家咖喱香肠快餐店在查理检查站附近开业,非常适合匆匆忙忙的上班族。德国前总理施罗德酷爱咖喱肠,他曾经娶了一位素食主义者。结果电视经常报道这样的场面:施罗德在去总理府的途中,让司机停车,自己下去买一份咖喱香肠,吃完再走。咖喱肠快餐店只需要一辆小车和一个烤炉,现已遍布德国。据统计,德国人每年吃掉8亿份咖喱香肠,其中柏林有7000万份。2009年,在查理检查站附近,一个“德国咖喱香肠博物馆”开业,每年迎来35万游客。

咖喱香肠博物馆:


走过路过,还是进去坐坐吧

停在博物馆门口的小车看起来都那么好吃

咖喱香肠博物馆是德国首家以咖喱香肠为主题的博物馆。2009年8月15日,咖哩香肠博物馆正式开张。博物馆的灵感来自发起者马丁·勒韦尔(Martin Löwer),他在参观了牙买加的一家山药博物馆后,决定建立一家藏展“德国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咖哩香肠”的博物馆。经过三年努力,马丁在二十位私人捐助下,筹集五百万欧元,建成了这间博物馆。参观者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影片等多种手段详细了解咖喱香肠的历史、文化和制作方法等。


响肠

响肠Knacker顾名思义,指的是咬下去肠皮裂开所发出的噼啪声。第一次看到这个响肠的人一定都会想:这不就是我们华人的腊肠嘛。但是它用的绞肉没有那么细碎,能看到一点一点白色的肥肉夹在红色的瘦肉之间。看似腊肠却没有腊肠的甜味,凑近闻会有很重的烟熏,口感偏咸。


血肠

哪儿都有爱吃血肠的人和围绕着血制品的饮食文化,德国的血肠也是出名的平民小吃。德式血肠是用凝结后的猪血加猪肉、肥膘、面包或燕麦制成的。一般切开配德国酸菜吃。还有一种血肠叫Zungenwurst,泛指肠里面含有块状腌泡过的猪/牛舌血肠,可风干后生食,不过通常是油煎后食用。


据说一位曾在民主德国驻守的美国外交官,“冷战”后发现自己在那里度过的几年岁月统统被记在2500页的跟踪报告里。因他爱在街边买血肠吃,档案里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血肠」,这令当事人自己得知后哭笑不得。


以上就是一些街头比较常见的德国香肠啦!除了大快朵颐之外,让我们顺便再来了解一下有趣的香肠文化吧:

德国不乏爱吃肠的历史名人。大文豪歌德住在魏玛的时候,定期让人从纽伦堡给他送香肠。有一次没吃到香肠气得大发雷霆。铁血宰相俾斯麦每天早餐要吃掉一盘香肠。香肠在德国人的生活中烙下深深地印记,除此之外香肠还逐渐融入了德国人的日常用语。


“对我来说这就跟香肠一样”,意思是他对什么都不在乎。

“快去抢香肠”的来源可能是早期集市活动中,优胜者将赢得香肠做奖励。

“拿根香肠在别人鼻子前晃”,是想引诱或激怒别人。

“一生就像香肠这样过去了”,意思是这人过得窝窝囊囊。

“他总想要根额外的香肠”,意思是总觉得不满,要得到比别人多的东西。

“什么东西都只有一个头,但香肠有两个”,意思是每个人都终有一个结局。

“你这根可怜的小香肠”,用来安慰恋爱失意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