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纳粹到柏林爱乐乐团——看指挥帝王赫伯特·冯·卡拉扬的传奇一生

 波兰天际游东欧 2020-09-19

指挥家,是个不大被常人所能理解的职业,在没有深刻接触古典乐之前,指挥家对我们而言恐怕仅仅是摆着夸张的姿势挥舞着小棍子而已。其实不然,这个职业充满了神圣,带领着乐团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完美的呈现给大众;而指挥麾下的乐团也会在他的指导下,学习和领悟到更多演奏的技巧,由此整个乐团演奏出来的音乐是行云流水,如绸缎一般华丽鲜明。古往今来的这么多指挥家里,小编今天只想介绍奥地利著名的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因为绝大部份的乐迷都认同,卡拉扬的音乐充满魅惑魔力;他的形象,就像是一位主宰神秘仪式的祭司,倘若有幸亲眼观看过他指挥演出,很快就会迷上他,成为他的音乐的信徒。

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von Karajan于1908年出生在萨尔茨堡,他的父亲恩斯特虽然是一位医生,但也非常热爱音乐,既会弹钢琴,又会演奏单簧管,还经常参加莫扎特音乐学院乐团和萨尔茨堡州立剧院的各种活动。平常除了带孩子们上交响音乐会外,还时常在家里举办小型的音乐会。在这样的家庭化境的熏陶下,卡拉扬4岁时就开始跟随弗兰兹·列德文卡学习钢琴。从8岁起就在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学院学习基础,一直学到18岁。而这些仅仅是专业上的教导,其实真正在日后让卡拉扬能够闻名世界,是家里严谨良好的家教,尤其是父亲恩斯特对卡拉扬的影响,让他养成事事做足准备的习惯,以及追求完美的敬业精神。波兰天际公众号微信:safaripoland,客服微信:sinkywu

童年时期的卡拉扬

卡拉扬父母

1926年,18岁的他在父亲的劝说下去学一些务实的技巧以此维生,但是他依旧没有放弃音乐,钻研工业技术的同时,还在维也纳大学入读音乐科学系和表演艺术学院学习。他在维也纳跟随新老师约瑟夫·霍夫曼学习钢琴,还同时向亚历山大·温德尔和弗朗兹·绍克学习他日后的职业:指挥。虽然卡拉扬学会了指挥,但是并没有什么空间给他实践,于是他就想办法来打发时间,比如与朋友一同先看过整部歌剧剧本,之后再揣着站票看演出,演出完毕之后这群年轻人们再聚在一起吐刚才的演出质量有多差。

1928年12月17日,年仅20岁的卡拉扬为了展示自己的才能,在家乡作了自己的公开亮相,他指挥的是莫扎特音乐学院乐团,曲目是施特劳斯的《唐璜》和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演出很成功,还为自己赢得了机会—德国乌尔姆市立剧院的经理邀请他到自己的剧院试奏,卡拉扬跟经理说道,自己并未指挥过任何歌剧,要接受这工作他得先研究一下。经理回答得很简单:“没问题,你过来研究就行了。”于是,乌尔姆之职成为了卡拉扬指挥事业的正式起点。

乌尔姆市立剧院并不是一座大剧院,设施简陋,人手不足,卡拉扬要参与歌剧制作的方方面面,甚至要自己去拉帷幕。但此正是用武之地,而多年之后,卡拉扬还是非常怀念这段日子,认为乌尔姆正是自己成长的好地方。

1933年纳粹党上台,德国音乐人才急剧衰减,许多音乐家被迫离开德国,而在这些大事发生不久之后的1934年,卡拉扬得到了一个重要的职位—亚琛市立剧院音乐会指挥和歌剧总监。这个剧院乐团有70多人,合唱队300人,而且带领合唱队的正是日后扬名合唱界的威廉·匹兹。以这样的人员,卡拉扬迫不及待地上演了瓦格纳的《尼伯龙根的指环》。随之在8月21日,他在私人晚会上首次与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合作,演奏了德彪西和拉威尔的作品。到了次年4月12日 ,卡拉扬更是被任命为亚琛市立剧院音乐总监。卡拉扬以27岁的年纪,成为了德国最年轻的音乐总监。但是,卡拉扬得做出一个妥协:必须加入纳粹党。

卡拉扬从不否认自己曾经是纳粹党成员,他不谙政事,也懒得去理政坛上的风风雨雨。他选择加入纳粹党,仅仅是不想因为政治原因而放弃了音乐。虽然当时德国在政治上极端压抑,但是文化生活却是非常丰富的,而且具有“党员”身份的艺术家,其工作条件比非党员优越。纳粹党头头对艺术也显得十分阔绰。到了后来,卡拉扬在由赫尔曼·戈林掌管的柏林国家歌剧院工作,后者给与了卡拉扬极大的自由度。

1937年,卡拉扬被邀请去指挥一支柏林的管弦乐团,但卡拉扬拒绝了,因为乐队不能给他任何时间去排练。不过很快,到了1938年,乐队就同意了卡拉扬的要求,先排练再演出。于是卡拉扬就在4月8日,首次和这支乐队合作,指挥了莫扎特《“哈夫纳”交响曲》,拉威尔第2号达芙妮与克劳伊组曲和勃拉姆斯的《第四交响曲》。而这支乐团,就是日后和卡拉扬合作了35年的柏林爱乐乐团。战后的柏林爱乐几经危机,除了乐队本身需要重建,人员也要添补,首席指挥问题始终需要解决,虽然有不少人推举卡拉扬,但是因为曾经纳粹党的身份,他被禁止在德国和奥地利的演出。这段时间里多亏了卡拉扬的两位好友,他才能得以渡过难关。

1953年,卡拉扬与柏林爱乐团合作日益频繁,他们不但录制了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还共同出席节日周音乐会。这些演出得到了当时乐评家的热烈赞赏。短期的磨合之后,卡拉扬的继任只是时间上的问题,1954年11月30日,柏林爱乐乐团的前指挥福特文格勒逝世,局势开始扭转。当时正逢柏林爱乐美国之行的前夕。当时卡拉扬正在罗马一所酒店里。他的秘书给他递上一封来自维也纳发出的匿名电报,上书“Le roi est mort, vive le roi.”(法语:老王驾崩,新主万岁。)就在第二天,柏林爱乐乐团经理格哈德·冯·韦斯特曼就立刻打电话给卡拉扬,请他出任乐团首席指挥一职。

“我一定要得到这支乐团,因为他的素质让我着迷,而且我也知道,和这支乐团一起我将能有什么样成就。我要一份终身合同,理由只有一个:我要在这支乐团身上花很多时间,以求他能与我最终同心同德。我不能让一个新来的议员说着说着就结束我俩的合作关系。我必须承认,这支乐团通过几十年的成长,正是成长为我梦寐以求的样子。”——卡拉扬

从这个时候开始,卡拉扬开始无拘无束的展露自己的锋芒。他那追求完美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绝顶的音乐天赋、以及沉浸在古典乐几十年的体会与心得,全心尽力打造这个乐团。卡拉扬非常赞同诗人哈代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人与天国比邻而居时,他的思维便无拘无束。他也曾说过:“你可以将学生领到窗前,但绝对不能替他们描述所看到的景色。”“我的朋友,你这是在拉给谁听呢?请把你的音乐朝向正确的方向!”“永远只要最好,没有妥协!”这些都成为了他知名的至理名言。

“通常一个蹩脚的指挥在排练三次后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他没有更多的话可说,也更容易满足,因为他没有进一步甄别的能力,因为他不知道还能有什么更高的要求;原因在于,一个有创造力的人能够在脑海中构想他希望的完整图像,而演出同他所创造的其它事物一样,绝不能逊色于他预先构想的完美程度。”——卡拉扬

柏林爱乐乐团在任命卡拉扬成为自己首席指挥之后,虽然与伯姆,约胡姆和朱利尼等客席指挥有过不少合作,但是最主要的还是与卡拉扬在一起,成为名副其实的“卡拉扬的乐团”。卡拉扬与乐团录制下的大量唱片,巡回演出,极大地提升了乐团的知名度,使之柏林爱乐乐团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音乐团体,同时也为乐团成员带来了大量财富与名誉。乐团成员组合成为多个室内乐团,管乐合奏团,都不忘带上柏林爱乐乐团的衔头。而卡拉扬也并未对此有多大微词。波兰天际公众号微信:safaripoland,客服微信:sinkywu

晚年的卡拉扬,虽然依然受到健康问题的困扰,却依然醉心于音乐录制事业。1984年10月,他获得UNESCO的国际音乐奖。而到了1985年6月29日,卡拉扬更是有一次非常特别的演出机会,他受邀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教堂于教宗若望·保禄二世面前指挥维也纳爱乐演奏莫扎特的《加冕大弥撒》。而1987年1月1日,卡拉扬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指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演出实况被作了世界直播。


1987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卡拉扬并不作曲,一心从事指挥演奏事业。他的录音谱极广,空间上基本上涵盖欧洲所有出名作曲家的作品,时间上则从巴洛克时期跨到20世纪,如:巴赫、维瓦尔第、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门德尔松、舒曼、华格纳、布鲁克纳、马勒、理查·施特劳斯、德彪西、拉威尔、西贝柳斯、卡尔·尼尔森、肖斯塔柯维奇还有勋伯格,贝尔格。作为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闻名世界的指挥家,无人能做到与之比拟的非凡成就,更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影音资料,以供后人瞻仰。

纵观他的一生,他的成功也源自于他的心态:“年轻的时候,各种批评和含沙射影常常使我坐卧不安,但我逐渐认识到,如果你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你的才华和意志只会让它消磨殆尽。我尽量保持一定距离,远离是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