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兰和德国交界处的巴德·穆斯考小镇上,矗立着中欧地区最大的英伦式景观公园——穆斯考尔公园。它建造于19世纪早期,由城堡公园、城池公园、风景山公园、梯田公园、上园、植物园和外园等组成,且每个组成部分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堪称世界上最美的景观和园林艺术品。2004年,这座象征着波兰和德国友谊的英式庭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波兰天际公众号微信:safaripoland,客服微信:sinkywu 穆斯考尔公园的建造者赫尔曼大公(Prince Hermann)是一位特别有才华的人——他是公爵、游记作家,同时也是天才景观艺术家。他不喜欢墨守成规,热爱旅行,喜欢冒险:在埃及旅行的一年里买过奴隶女孩、错过前往美国的飞机后,干脆将错就错抵达过阿尔及尔、甚至误打误撞在法国巴黎参加了拿破仑的婚礼……如果要讲起他的传奇经历,怕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但赫尔曼大公又对园林设计情有独钟。在规划穆斯考尔公园之前,他亲身实地前往希腊、土耳其、巴黎、维也纳及意大利北都进行考察,在园林建造的前期,1814年,他在英国考察了36个风景园林,才终于确定了穆斯考尔公园的英式园林设计风格,回国后于1815年开始设计建造穆斯考尔公园。 事情并非就此一帆风顺,在公园建造之初就遇到了棘手的“大麻烦”。这是由于穆斯考尔公园位于尼斯河河谷,原本是一片含沙的沼泽地,虽然面积很大,但土壤贫瘠。于是,为了建造公园,赫尔曼大公命人搬运了几万吨的泥土进行土壤改良,还从尼斯河开引水渠,人工修建了很多自然式的小溪、小池塘和小瀑布等,又从其他地方移栽了大量树木,来改善沼泽地周边原本单调的针叶林景观。 在现代人看来,移树造景简直稀疏平常,就连居住的小区花园的景色都可能“十里不同天“,可在落后的19世纪初就没那么简单了。在当时,移栽大树是有很大风险的,运输不当、生长环境差异、树木属性等因素稍有差池,一棵被移植的参天大树就可能”一命呜呼“了。赫尔曼大公为此又操碎了心,进行多次试验才最终寻找到适合此地生长的树种,同时为了避免运输途中的风险,他还专门设计出一种特制马车来运输大树。多谢赫尔曼大公,我们才能在现在的穆斯考尔公园中看到最初移栽的大树的身影,它们仿佛用古老的身躯、稠密的枝叶诉说着这个公园的悠久历史,见证着它的变迁。 公园的中心景观是位于德国境内占地74公顷的宫园,它是一座意大利风格的王宫,宫殿是其主体建筑,建于1520-1530年间,是当时一位乡间贵族的府邸。宫殿由新王宫和老王宫两组建筑组成,它三面临水,前面是大草坪,充满魅力。开阔起伏的大草坪,疏密有致的树丛,自然流淌的水系,蜿蜒曲折的细沙道路是该园的主要特征。 赫尔曼大公认为,“园林设计的艺术就是用植物进行建筑的艺术”,“园林应该具有大自然风景的特征,人为的痕迹要尽量小得不被观察到”,“园林是一个大的风景画,是光与影、形与色的对比,是透视与空间所形成的风景画”。 因此,穆斯考尔公园的设计建造还非常讲究借景、框景等造园手法,站在园内可以观赏到尼斯河山谷内多变的景色及远处的层层山峦,漫步时不经意间通过稀疏的树木间隙可以看见一些别致的景色,如小桥、流水、亭子……在宫殿周围还设计了花园,赫尔曼大公称之为“愉快的领地”(Plaeasure Ground)。在离宫殿稍远的地方有橘园、温室、大片风景式灌木丛和大草地,在外面又有菜园、果园、葡萄园和苗圃。 最终,穆斯考尔公园以19世纪英国摄政时期的风格为蓝本建成,1823年便对外开放。 然而,在穆斯考尔公园建成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845年,赫尔曼大公不得不卖掉了他苦心经营了30年的穆斯考尔公园,这是因为建造公园几乎花费了他全部的金钱,也就是说,公园建好之后,赫尔曼大公就破产了。不过,赫尔曼大公的墓地位于穆斯考尔公园内(今属波兰境内),以纪念这位伟大的风景园林设计大师。 逝者已逝,他所建造的传奇园林的故事并没有结束。二战期间,这座公园成为战场,庭园内的城堡和桥梁受到损害。1945年,德波边境重新划分,该园被一分为二,其中1/3面积位于德国,2/3面积位于波兰,并且得到了修复。 目前穆斯考尔公园主要由波德两国所有。从1989年以来,德波两国人民共同维护着这座公园,他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2004年第28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上,穆斯考尔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时隔两百年,穆斯考尔公园依旧熠熠生辉。波兰天际公众号微信:safaripoland,客服微信:sinkyw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