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凌晨12点,随着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的边界警示牌取消,这是在疫情期间欧盟内首个对外界开放的无限制区域,也是目前关于解除旅行禁制令的最好消息,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畅通无阻的旅行目前仅针对这三国之内的国民有效,其他国家的人前去旅行,还是需要隔离十四天的。 凌晨边境管理员移除警示牌 波罗的海三小国一直都是很神秘的国度,很多人对这三个国家没有什么印象。地理位置上它们与北欧隔波罗的海(Baltic Sea)相望,而在欧亚大陆上,它们与俄罗斯、白俄罗斯和波兰接壤(地理位置看下图)。虽然它们在历史上屡次被侵略和占据,但是本国的历史与文明能坚持完好的保存下来,这样的坚毅不拔的精神实属不易。所以小编强烈推荐,在未来如果大家有空的话还是要来看看哟!小编这次就介绍每个国家里最能代表本国的特色景点吧~波兰天际公众号微信:safaripoland, 客服微信:sinkywu 立陶宛-特拉凯城堡 特拉凯城堡是中东欧地区唯一的一座水上城堡。它矗立在湛蓝的湖水中,波光粼粼,帆船点点,天鹅畅游在其中宛如童话幻境。公元前4000年时,人类就已经在这里定居,而特拉凯正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都,这儿一共有32座形成于冰河时期的湖泊,目极所处都是立陶宛人的骄傲。 特拉凯真正引起人们注意的时候是在13、14世纪。传说立陶宛大公为了取悦心爱的妻子,在14世纪中期时打造了一个水中城堡。可惜没多久就毁于条顿骑士团的攻击之下,待波兰立陶宛联军击败了条顿骑士团之后,残破的城堡重新被改修为公爵的官邸。16世纪后,特拉凯城堡的重要性被首都维尔纽斯逐渐取代,但是它依旧是立陶宛人最喜爱的地方。20世纪初期,俄国沙皇着手维修;二战后变成了一座历史博物馆。 不仅仅城堡是风景,1991年,立陶宛政府将特拉凯镇及周边地区划为特拉凯历史国家公园,这虽然是立陶宛最小的国家公园,可它具有了非同一般的深刻的历史意义。 拉脱维亚-黑头宫 拉脱维亚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应该就是这座黑头宫了,原建筑兴建于14世纪早期,属于黑头兄弟会——里加的德国未婚商人组建的商会。别看它现在这么风光,还成了拉脱维亚总统的办事处,可它曾在1941年6月28日遭到德国飞机轰炸,成为废墟,其残余部分于1948年被苏联政府拆除。目前的建筑是在1995年到1999年间重建的模样。 黑头宫原名新宫(New House),建于1334年。黑头宫自1522年经过多次重建,那时石块紧靠大门,到了19世纪晚期,狮像立于前门上面,圣乔治雕像放置在偏殿。 黑头宫是为里加各种组织所建立的会议室和宴会场地。17世纪,只有外国人、多数德国人和商人——黑头兄弟会使用此地。兄弟会其中一个赞助人便是圣莫里斯(St. Maurice),他是罗马军团(Roman Legion)的领导,后来被斩首。从此,黑头成为了兄弟会的象征,印刻在他们的军服上。 现在的黑头宫虽然不能入内参观,但是它独特的建筑外观让游客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洗去了对拉脱维亚被前苏联统治的印象…… 爱沙尼亚-塔林老城区 爱沙尼亚的塔林老城可以算是东欧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老城了,一大片白墙红顶、高矮参差错落有致的房屋,间或一个个突起的墨绿色尖铜顶高耸入云,仿如儿时的积木城堡,有了一种童话般的浪漫纯真。其中遍布各种餐厅,咖啡厅和PUB,这些充满活力的场所赋予了塔林新的生命。 中世纪欧洲许多因贸易而兴盛的老城,都在古老的城市规划中上演着“双城记”,塔林老城亦是如此。“双城”用“上下”命名,在历史上,上城是上流社会、宗教阶层和封建权贵的聚集地,下城则集中分布着商人和手工业者的居住场所;上城的贵族在他们“高尚”的生活里世袭更替,下城的市民为了自己更富裕的生活忙碌奔波。 上城通往下城只有两条路,一条叫“长腿街”,宽阔平坦一些,过去主要是车马出入的要道;另一条叫“短腿街”,狭窄弯曲一些,是步行出入的捷径。或许,正是因为历史上如此严格的等级划分,才让商业元素于今天也多在下城铺展。身着中世纪服装的姑娘在街头贩卖传统杏仁糖,与老城古朴的建筑风格浑然相衬;中世纪风情的餐馆和售卖各种纪念品的小店,让人仿佛看到几百年前的爱沙尼亚温柔地从时光中走来…… 如今波罗的海三小国率先打开边界,那么欧盟内其他的国家还要等多久呢?小编非常期待能回到从前,看到熙攘往来的,热闹的,拥挤的人潮。如果对这三国家感兴趣的人可以参考我们的路线哟!好景总常在,无论何时,它们都在等待你的到来。波兰天际公众号微信:safaripoland, 客服微信:sinkywu 推荐路线如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