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接触《鲁班书》的人非死即伤,无一善终?说了你都不一定相信

 人众众人 2020-09-19

在咱们国家的历史上有不少的能工巧匠,虽然咱们是农业文明国家,历代王朝都是采取重视农业鄙视其他行业的政策,但是毕竟手艺带来的各种工具是百姓不可或缺的,像在水浒传里还有好几个好汉是专门搞手艺活的。今天小编就来讲讲手艺活的祖师爷鲁班的故事,为什么接触《鲁班书》的人非死即伤无一善终?


鲁班这个人可不像咱们以前所理解的那样仅仅是个专心工艺的匠人,要知道鲁班生活在战国时期,大争之世谁还没有点自己心里的小算盘呢?鲁班在历史记载上的名字是公输盘,可能此人的姓氏分别是公输和班,要知道在先秦时期大家往往有两个现在所谓的姓,一个是大家族传下来的姓,另一个是小家族分支自己找的氏。这样看来的话,鲁班还是个先秦时期的小贵族呢,毕竟一般人家是不可能姓氏双全的。


大家可能以前在义务教育的课堂上听过公输盘的名字,就是那个和墨子在楚国争论要不要和能不能攻打下宋国的人,大家都知道最后是墨子赢了,但这并不能说明鲁班器械的不精巧,毕竟攻城最主要的还是看人而不是工具。


这位鲁班先生在历史上不仅有自己创作的奇巧工具和政治学说流传,还留下了一本著作《鲁班书》,这也是今天故事的主角儿之一。话说这个鲁班书在我国不少古代的目录书和类书大全中都有所记载,但是各种文献收录的都不齐,据说这本书在秦汉时期就散佚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这部分记载的就是做一个能工巧匠所必需具备的一些基础能力以及一些简单的机械和工具制造方法,虽说是古代的一本工具时但是对于咱们研究古代人的工业制造艺术也有很大帮助。何况除了这本鲁班书外,下一本记载古代工商技术的书籍就是明朝人的写的了,那个时候的人又怎么可能知道先秦时期的工业艺术呢?


据小编查阅对鲁班书有记载的文献,我发现鲁班书的散佚并不是无意中导致的,而是有人故意为之。最初的时候鲁班完成这部书籍,将它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就是咱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内容,按照这部分内容认真学习就可以成为具备基本素养的工匠,而若想成为了鲁班这样的工艺大师就必须看下半部分来吸收鲁班一生的智慧和经验。但令人奇怪的是,凡是看了下半本的人虽掌握了鲁班的建造之术,在生活上却过得越发不顺心了,不少的人还在学完之后突然死亡或者受重伤。真是说出来都不一定相信啊!


就是因为这种原因,不再有人愿意学习鲁班书,学过的人又都十分痛恨它并销毁了它,就这样在无人传承还被人为毁坏的情况下,鲁班书的下半部分就彻底失传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