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是福建福侯官县人,从政40年,历官13省,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所以史学界说他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道光十八年11月15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入广州查处禁烟。经过坚决的斗争,挫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鸦片贩子,收缴全部鸦片近2万箱,约237万余斤,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震惊了中外统治者。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议和。除了割地赔款外,因果还蛮横提出,必须罢免林则徐的官职。道光皇帝无奈,被迫将林则徐免职充军新疆伊犁。在赴新疆途中,仍忧国忧民,并不为个人的坎坷而唏嘘,当与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别时,在满腔愤怒下写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激励诗句。 1850年,清廷为剿灭太平军,任命他为钦差大臣,督理广西军务。他抱病从侯官起程,十月十九日(1850年11月22日)逝于潮州普宁行馆。由于逝去突然,所以伺候人们对他的死因产生了怀疑。 原来,林则徐被发配新疆后,由于路途遥远、气候不适,所以林则徐此后身体一直不太好,此次去广西,行至普宁再次病倒。3天后,林则徐的病情有所缓和,感到腹中饥饿,于是厨房做了他平时最爱吃的鸡丝小米粥。吃完后,他觉得味道和以前不一样,这才想起这次新来的厨子是他在广州禁烟期间衙门雇来的厨子郑发。自己充军后,他去替洋人做饭,怎么会突然又回到行馆?急忙命人去传郑发,谁知郑发已经不知去向。 当晚,林则徐腹泻不止,药石不灵,第二天就奄奄一息,不久就去世了。 林则徐死后,有传言是郑发在小米粥里面放了泻药巴豆,久病身体虚弱的林则徐经此折腾含恨而逝。甚至传言有人在广州一家酒店看到十三洋行总头目伍绍荣手下一名亲信与郑发窃窃私语,桌上放有一堆元宝。至于这个消息的真假就难以分辨了。 当然,还有人认为林则徐当时已经66岁高龄,是身体虚弱,路途颠簸导致病情加重而逝。 关于林则徐的死因,还有其它说法,但都无法证实。他的真正死因,虽然100多年过去了,至今还是一个谜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