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P即面向切面编程。AOP是基于代理模式的。 代理模式: 当我们需要修改一个类,在类中加入代码时,为了不破坏这个类的封装性。可以使用代理模式,建立一个代理类。 比如:修改需求,在调用UserController类的saveUser()方法之前要判断用户是否有权限,普通的办法我们可以直接修改类中的saveUser()方法。用代理模式就是,建立一个代理类,在调用saveUser()方法之前再加入鉴权的方法,以后调用时我们调用代理类,而不直接调用UserController类了。 class UserControllerProxy {
不过Spring AOP是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织入的,是动态织入。还有一种面向切面的是AspectJ,它是基于静态织入的。静态织入是指在编译时期就织入,即编译出来的class文件,字节码就已经被织入了。官方文档的一张图:
AOP相关概念: 将多个类共有的功能抽象出来,形成一个新的类,这个类就叫做切面,或者切片(Aspect),在我们需要用到这个功能的时候就调用这个切面类中的方法,依靠依赖注入DI将功能注入进去。 例如上面的添加鉴权功能,就可以建立一个鉴权的切面类,在需要用到的地方切进去,这个切入的地方就叫做切入点(Joinpoint)。类似的功能就是拦截器(Intercepter)。拦截这个概念是AOP的一种实现策略,在某个方法被执行时,拦截器可以拦截下来,在方法执行之前执行别的方法,比如鉴权。也可以在方法执行之后再执行别的方法,拦截器就是一个动态拦截Action调用的对象。他提供了中机制是开发者可以在一个Action执行之前或执行之后插入需要的代码。 |
|
来自: liang1234_ > 《ioc与aop》